摘要: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方案》,部署在3省市設立各級監察委員會,從體制機制、制度建設上先行先試、探索實踐,為在全國推開積累經驗。這次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是國家監察制度的頂層設計,對于當前的廉政建設有著重要的影響,其中很多方案借鑒了列寧廉政思想,為了更好地對社會主義建設實踐進行有效地指導,需要對列寧的廉政理論及廉政建設進行深入的理解,積極吸取其中的精華,為我國目前的廉政建設做出貢獻。在列寧廉政思想中強調從嚴治理干部,創新機構改革,加強民主政治建設,這些思想是列寧在長期領導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是社會主義國家進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對于蘇聯的社會主義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積極了解廉政理論的基本含義,在此基礎上對列寧廉政思想的形成過程和內容進行詳細地研究,最終從列寧的廉政思想中獲得啟發,積極吸取其中的精華,促進我國監察體制的改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關鍵詞:列寧; 廉政思想; 時代啟示
列寧的廉政思想是在蘇維埃政權建立初期,為了確保政權的穩固而進行的政權建設的探索。從列寧時期國家的發展情況看列寧進行是政治改革是成功的,對于蘇俄的政權建設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而在如今我國進行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新時期列寧廉政思想依然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是以中國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政治建設的指導思想,因此要對列寧廉政思想進行深入的研究,深刻理解列寧廉政思想的精髓,與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結合在一起,我國人大成立的監察委員會承擔國家監察職能,減少政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腐敗現象,與對社會上的腐敗現象作斗爭,建立清正廉潔的社會風氣。
一、廉政理論及廉政建設概述
(一)廉政
1.廉
在我國古代關于廉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廉”的本意為側邊、菱角之意,多指的是物品。一是“廉”的引申涵義指的是一個人的品性方正、剛直。本文中的“廉”為道德含義,“廉”是與“貪”想對立的,指一個人為人處世要公道、清白、不貪,因此“廉”是對處于社會中人的道德期待和道德約束。
2.廉政
從上文可以看出“廉”是古代思想史上重要的道德內容,與政治聯系在一起出現在《周禮》一書。廉政一詞可以這樣理解,其中“廉”指權力掌握者需要具備公正無私的品質,“政”指的是政治管理活動,所以廉政指在行使公共權力過程中需要相關人員做到公平、不貪污。
(二)中國共產黨廉政思想
中國共產黨的廉政思想最初主要體現在井岡山時期,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毛澤東思想的發展而發展,是我黨能夠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在新中國成立后我黨始終在進行廉政建設,在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進行反腐倡廉工作,在不同的時期根據建設的需要都在對廉政思想進行不斷的補充和完善,促進反腐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列寧廉政思想的形成
列寧廉政思想的形成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隨著布爾什維克黨在俄國的迅速發展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進入全新的時期在黨內部產生了貪污腐敗現象,在處理和解決黨內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具有蘇俄特色的廉政思想。
(一)列寧廉政思想形成的歷史背景
1.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新形式
在巴黎公社失敗之后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之后建立了第二國際,國際共產主義面臨著新的形式。這個時期國際共產主義內部發生了分裂,最終俄國成為共產主義運動的核心,世界各個民族逐漸覺醒,拿起武器反抗帝國主義的統治,同時帝國主義國家內部的矛盾越來越激烈,這給紅色政權的建立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布爾什維黨在俄國的發展
1917年3月俄國爆發了二月革命工兵代表蘇維埃和俄國資產階級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克倫斯基領導的臨時政府執行反對人民的對外政策,并力圖撲滅國內的革命火焰。由于形式的變化布爾什維克黨制定了武裝起義方案,于11月7日在列寧的領導下取得了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的勝利,被稱為十月革命,俄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人士兵蘇維埃政府,列寧當選主席,蘇維埃政權隨即在全國建立起來。
(二)列寧廉政思想形成的理論來源
1.早期空想社會主義者廉政構想
早期空想社會主義產生與封建制度的覆滅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形成時期,早期空想社會主義在充分了解封建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的基礎上包含了對未來廉政制度的期盼,是一種對于未來社會的美好構想。在封建主義的覆滅時期早期空想社會主義者從封建制度中找到了最終覆滅的最終原因主要是統治者對文化和輿論的壟斷,使政權的權力掌控者缺乏進行廉潔行政的主觀動力。而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端逐漸暴露出現,進入了一個“集體暴君”代替“個人暴君”的時代。空想社會主義者認為影響資本主義社會進行廉潔行政的最終原因是私有制,權力被個別的經營資本家所控制,為了實現個人的利益勢必會損害集體的利益。空想社會主義者們在對二者制度深刻認識的基礎上提出了未來社會的理想藍圖,其中就包括廉政思想的建設,這對列寧的廉政思想具有重大的啟蒙作用。
2.馬克思、恩格斯的廉政思想
馬克思、恩格斯在空想社會主義者關于廉潔行政思想的構想的基礎上,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形成了具有現實意義的廉政思想。馬克思、恩格斯的廉政思想是在對腐敗問題的滋生與消亡規律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后世進行無產階級政權建設參考的主要思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內容:
(1)無產階級政黨是反腐的中堅力量
私利是腐敗產生根源,一切腐敗問題的產生都是為了謀取自身的私利。無產階級政黨是大多數人民利益的代表, 無產階級政黨具有公道、清白、不貪的特質。無產階級政黨能夠團結一切力量進行建設,具有廉潔行政的根本動力,是反對剝削和壓迫過程中的中堅力量。
(2)無產階級政黨是私有制的天敵
自從有了私有制,在進行資源的分配過程中就開始以個人利益為中心,激發了人類的貪婪本性。個人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出現貪污的行為主要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無產階級政黨以實現大多數人民的利益為奮斗目標是私有制的天敵。
(3)無產階級政黨要保持先進性與純潔性
保持先進性與純潔性是無產階級政黨行政的基礎,在無產階級政黨行政的過程中一旦發現出現腐敗的問題,就要充分認識到腐敗問題的嚴重性,及時清除腐敗異化的黨員,根據實際情況建立監督機構行使監督權。
(4)無產階級政黨必須加強廉政的制度建設
制度的確定對于廉潔行政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加強廉政的制度建設需要從三個方面進行:首先,要進行人民普選制,行使人民的監督權力。其次,廢除等級制度,實現人民參政議政。最后,合理確定公職人員的薪水,為其行使權力提供良好的環境。
(三)列寧廉政思想的形成
1.十月革命前列寧廉政思想的萌芽狀態
在沙俄統治下的俄國人民沒有民主和自由,官員貪污腐敗的問題十分嚴重。在這個時期列寧著手組織建立一個由精英無產階級革命者組成的政黨,列寧認為國內的革命運動要依靠與無產階級密切聯系在一起的革命家進行組織和領導,并初步提出了建立廉政的公仆隊伍思想。列寧認識領袖不應是一個人,而是一群和群眾打成一片的領導者組成的“穩定的領導集團”通過民主選舉產生能夠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領導者。
2.蘇維埃政權的建立使列寧廉政思想使列寧走向成熟
十月革命勝利之后,在新生無產階級政權內部混進了大批的政治投機分子,使政府內部的腐敗問題越來越嚴重。列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提出了一系列解決措施,列寧廉政思想也在實踐中走向成熟。
(1)對黨員質量嚴格把關
為了保持布爾什維克黨的先進性,列寧開始加大力度進行黨的建設,對黨員的質量進行嚴格把關,清除混在黨內的害群之馬,在平時不斷進行廉潔行政方面的思想宣傳,提高黨員的思想認識
(2)廣泛依靠人民群眾的監督
十月革命的勝利使列寧認識到了人民群眾對政府廉潔行政的重要作用,積極地聯系群眾,提高群眾參政的積極性,保障人民參與國家監督的基本權利。
(3)通過立法保障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
列寧認為法律對于保障人民的利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國家的平穩、健康發展離不開法制建設,只有完善相關法律才能夠使公務人員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受到法律的約束,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政治遺囑對其廉政思想的延續
列寧在最后時期仍然不忘黨建和廉政建設,在《給人民代表大會的信》和《寧肯少些,也要好些》的文章中提到了如何進行黨員隊伍建設,如何平和國家機關與監察部門的關系,完善監督體制的建議等進行詳細地闡述。列寧廉政思想是列寧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總結出了寶貴經驗,隨著時間的發展列寧的廉政思想越發展現出其重要性,對我國的反腐工作的開展有著借鑒意義。
三、列寧廉政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從嚴治黨
在布爾什維克黨執政的初期出現了大量的腐敗問題對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列寧認識到了應該從嚴治黨,提高布爾什維克黨的執政能力。具體主要采取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第一,清除混進黨內別有用心的人。列寧認識到在布爾什維克執政的初期,由于政黨在短時間內迅速壯大,很多別有用心的人為了獲取自身的利益混進了黨內,要保持隊伍的純潔性進行要明確要清除的對象,以保持隊伍內黨員的質量。列寧認為混進黨內的人主要是三類人,第一類人是徒有虛名,為自己某內的黨員,第二類人是孟什維克分子,這類分子百分之九十九要清除出黨。第三類人是黨內的宗派分子,這類黨員需要進行嚴格的監督和審查,以保持黨內的先進性。
(二)加強黨員教育
為了解決蘇俄出現的經濟問題,列寧實行了新經濟政策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動搖了部分黨員的共產主義理想,黨內的腐敗現象嚴重。列寧認為這個時期要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教育,積極組織黨內的黨員干部積極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武裝自己,在學習中不斷地堅定自己的共產主義理想。加強對黨員干部的廉政教育和法治教育,在不同場合指出官僚主義對于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危害性,反對官僚主義,清除黨內升官發財的思想,對于違法相關規定的黨員干部進行嚴肅處理。
(三)加強廉政制度建設
廉政制度建設對于保持蘇維埃政府的廉潔性有著重要的影響,列寧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對廉政制度建設進行了積極地探索,列寧明確提出了處理黨政關系的原則,黨和蘇維埃政權既要明確的分開,又要將二者適度的結合在一起。社會主義法律的建設為廉政制度的建立提供一個法律保障,對于腐敗官員要嚴格依據法律的規定進行嚴懲。此外,還建立了中央與廉政機構垂直領導的平行模式,這樣可以促使各個機構在嚴格的監督之下,按照規定辦事。
(四)加強人民群眾監督
列寧在講話中指出布爾什維克黨是代表著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黨,廉政制度的建設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只有積極調動人民群眾的監督權,才能夠保持蘇維埃政權的人民性和先進性。具體體現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讓人民群眾參與管理,挑選一批有組織、有能力的工人和農民代表參與到政權的管理之中,確保蘇維埃政權的結構的合理性。其次,人民參與選舉,罷免公職人員。勞苦大眾可以選絕和罷免代表是列寧廉政思想的核心體現之一,只有給予人民參與選舉和罷免權,才能真正使各機關能夠體現人民的意志。最后,讓工農直接參與監督,蘇維埃是屬于工人和農民階級的政權,要讓各個階級都參與到政權的監督和管理中去,使各政府機關行使權力的過程暴露在廣大人民的監督之下,使貪污腐敗行為暴露在人民的監督之下。
(五)建立廉價政府
列寧認為建立廉價政府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建設的終極目標,在確保各個機構能夠很好地實現其職能的情況下,控制人員編制,精簡多余的政府機構。政府對于在實際工作中消極怠工的人員進行嚴厲的處罰,開除一些不作為的官員,在降低政府開支的情況下提高各幾個的工作效率。
(六)身體力行
列寧認為作為黨員干部要時刻心系群眾,在工作中時刻以群眾的利益為出發點,嚴格要求自己,身體力行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列寧本人也是這樣做的,在列寧執政期間始終將人民群眾的需要解決的問題放在首要位置,心系群眾。列寧的生活十分簡樸,列寧的對于自己的生活條件的要求很低,從不接受任何特殊照顧,列寧通過身體力行為廣大黨員干部樹立了一個好干部的榜樣。
四、列寧廉政思想的時代啟示
列寧廉政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各個社會主義國家進行廉政建設的主要依據,對于各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有著重要的影響。對于今天我國的廉政建設依然有著指導意義。
(一)從嚴治理干部隊伍是廉政的關鍵
為了解決蘇維埃政權建立初期貪污腐敗問題嚴重的問題,列寧提出了從嚴治理干部隊伍,嚴格限制干部的權力,通過民眾的監督遏制腐敗形式的蔓延。同時列寧也十分注意選擇高素質的領導干部,通過公開選拔制度和干部罷免制度,提高領導干部的素質。對我國政府領導干部的選拔也有積極的指導意義,通過比較干部的各方面素質,擇優選才,同時罷免不合格的領導干部。
(二)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是廉政的保障
列寧認為法制建設對于廉潔行政有著重要的保障,為此蘇維埃政府通過了《關于懲辦受賄的法令》,此后各種法令相繼出臺,為懲治受賄行為提供了法律依據。我國政府也充分認識到了法治建設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上任以來一直推進民眾法治建設,嚴厲查處腐敗行為“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通過立法來監督腐敗行為,對于腐敗分子無論職位大小一律懲處。
(三)創新機構改革是廉政的重要環節
建立廉價政府是列寧社會主義廉政建設的重要目標,為此列寧積極進行創新機構改革,合并功能相近的部門,裁撤一些工作態度消極,責任感不強的工作人員,任用德才兼備的工作人員,減少政府機構和工作人員的數量,提高二者的質量,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促進政府連接行政。我國政府也十分重視政府機構的改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上提出了我國政府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促進廉價政府的建設。
(四)強化檢察監督是廉政的必要途徑
列寧認為權力只有在監督之中才能夠很好發揮權力的作用。為此,蘇維埃政府主要采用黨內監督和黨外監督相結合的形式,對權力的行使者進行有效的制約,避免出現貪污腐敗行為的滋生。我國政府為了對權力進行有效的監督采取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政治協商制度,政府通過網絡為群眾積極參政議政提供良好的空間,發揮積極的監督作用。
總結:列寧的廉政思想是列寧在蘇俄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科學的理論成果,是馬克思主義與蘇俄實際國情結合的結果,對于蘇維埃政權的鞏固與建設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是一個比較科學完整的廉政理論體系。對于今天我國社會主義廉政體系的建設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為此要深入的理解列寧廉政思想的形成過程和基本內容,將其與我國的社會主義廉潔政府的建設實際情況結合在一起,促進反腐倡廉工作的進行,最終實現我的偉大中國夢。
參考文獻:
[1]曹藝凝.列寧和孔子的廉政思想對比及其現實啟示[J].商,2015,01:122.
[2]王艷華,于洋.列寧執政黨作風建設思想的時代價值[J].觀察與思考,2016,01:31-37.0
[3]張永光,韓婧.列寧的廉政思想及對當今中國廉政建設的啟示[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6,03:13-15+30.
[4]胡洪彬.機構設置、制度嵌入和全面的人民參與——列寧關于實施黨風廉政建設問責的邏輯及其啟示[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4:26-32.
[5]虞崇勝,何路社.蘇聯時代特權現象的制度根源及其啟示——基于利益機制的分析[J].廉政文化研究,2014,03:75-83.
[6]趙清華.列寧工人階級執政黨黨內監督思想的借鑒與啟示[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1:16-24.
(作者簡介:侯露茜(1989-),女,漢族,河南林州人,河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