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玥+樊苗
摘 要: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建設,人們在享受高質量的生活水平中,對于環境問題也開始越加關注,伴隨著生態環境逐漸惡化,我國政府部門頒布了一系列的保護正確,其中退耕還林作為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措施,能夠有效延長我國社會經濟建設長久性,保證社會和諧問題能。本文就對于退耕還林所具有的收益進行分析研究,并且提出針對性意見,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夠真正發揮出退耕還林工程所具有的價值。
關鍵詞:退耕還林;可持續性;研究
退耕還林工程主要是將部分耕地變成森林,該工程所涉及到的內容及范圍十分廣泛,對于保護生態系統具有重要作用,特別是現如今生態環境十分惡劣的今天,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在發展建設中共同關注的問題,已經對于人類的發展建設造成了嚴重影響。所以,退耕還林工程從推出之后,就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我國在退耕還林方面做出了較大的努力,并且已經獲得了良好的成果。
一、退耕還林經濟效益研究
本文在對于退耕還林工程經濟可持續性研究中,主要從兩個角度進行分析,分別是退耕還林收益現狀、退耕還林后續產業發展,主要目的希望能夠對于退耕還林所具有的經濟效益進行全面性分析。
(一)退耕還林收益現狀
落實退耕還林工程,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夠有效緩解生態環境惡化,改善生態環境,但是在退耕還林過程中還需要對農民所能夠獲得的經濟效益進行考慮,調節好農民經濟效益與退耕還林工程之間所存在的矛盾。從該角度而言,為了能夠讓退耕還林工程真正落實,就需要將農民經濟效益與退耕還林工程連接在一起。有關科研人員在研究之后認為,想要在落實退耕還林工程過程中保證農民經濟效益,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首先就是補助階段,該階段也就是國家需要給予退耕還林一些補足;其次就是沒有收入期,退耕還林工程在剛開始落實的時候,工程所具有的經濟效益并不顯著,所需要的經濟成本較大,在經營建設過程中需要面臨較大的風險,有關政策制定不夠完善,農民為了保護自身經濟效益,進行復耕的可能性較高,與此同時樹木在種植過程中需要技術上面的支撐,要是有關技術研究尚未成熟,退耕還林資金投入時間就會有效延長,并且收獲經濟效益時間也會延長;最后就是農民收入增加階段,在各階段內農民所能夠獲得的經濟效益提高,這個階段也是退耕還林工程經濟效益最為顯著的一個階段,但是市場在達到飽和之后,退耕還林工程內產品就會出現擠壓情況,進而農民所能夠獲得的經濟效益也就造成影 響[1]。
(二)后續產業發展研究
退耕還林后續產業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會受到較多因素的影響,在眾多影響因素中,有三個因素對于退耕還林后續產業影響最為顯著,分別是農戶自身、林地種植結構及農戶技術。其中農戶自身主要是從農民所能夠獲得的經濟效益角度分析,農民所能夠獲得的經濟效益主要依靠林木收益的時候,農民在觀念上面就會存在一定誤差,對于退耕還林工程認識還僅僅停留在砍伐木頭賣錢階段上面,這部分農民在經營建設過程中存在較大難度,并沒有對于退耕還林經濟效益及自身經濟效益認真分析考慮;在林地種植結構方面,大部分農民主要表示在退耕還林初期階段內,所能夠選擇樹苗種類較少,生態樹種在退耕還林內種植的比例較高,由此可以發現在退耕還林初期階段內,大部分農民在技術及種植經驗上面存在一定差距,這種林地種植結構對于后期工程開展造成嚴重影響,在實際種植過程中沒有將樹木種植時間因素考慮在內,再加上有關法律政策的限制,農民所能夠獲得的經濟效益并沒有達到預期結果;農民在退耕還林工程內所收獲的經濟效益還受到技術因素的限制,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大部分農民在樹木種植過程中都希望能夠得到政府部門技術上的幫助,但是林業部門現階段所能夠提供的幫助較為有限[2]。
二、退耕還林工程經濟可持續性政策建議
(一)注重退耕還林經營模式的完善與創新
現階段退耕還林工程在實際落實過程中要耕地所有者自動歸還,進而造成退耕還林工程與農業家庭之間存在較大的經濟矛盾,與此同時退耕還林還需要較多資金上面的投入。為了能夠有效調節退耕還林工程與農民在經濟效益上面所存在的矛盾,退耕還林工程在剛開始落實的初期,就應該進行科學合理的經營建設,充分發揮出退耕還林工程所具有的經濟效益。首先,政府部門應該充分發揮出自身所具有的主導作用,以農民自愿參與作為基礎,保證林木及土地所有權之間的合理流動,同時采取多種經濟模式,例如聯合經營或者是入股經營,吸引更加先進的科學技術與資金投入到工程之中,提高退耕還林工程管理水平;其次就需要制定有關政策,對于土地經營權流動進行約 束[3]。
(二)增加退耕農戶技能上的支持
政府部門應該為農戶提供先進的科學技術,改變農戶對退耕還林所存在的錯誤認識,實施多種種植形式,讓農民能夠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真正保證退耕還林能夠可持續性落實。與此同時,政府部門還應該積極開展專業培訓,提高濃密種植技術,轉變觀念[4]。
結論:簡而言之,退耕還林是生態保護工程內的重要措施,已經得到了政府部門的高度關注。為了能夠保證退耕還林工程經濟可持續性,需要將退耕還林現階段所存在的問題有效解決,采取針對性措施,真正發揮出退耕還林所具有的經濟效益及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韓洪云,史中美.中國退耕還林工程經濟可持續性分析——基于陜西省眉縣的實證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10,04:85-91.
[2]謝旭軒,張世秋,朱山濤.退耕還林對農戶可持續生計的影響[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3:457-464.
[3]李敏,姚順波.退耕還林工程綜合效益評價[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3:118-124.
[4]曹世雄.生態修復項目對自然與社會的影響[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11:1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