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譯文
摘要:人文精神教育在美術教學中起著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情感修養和道德修養的作用,具有很大的教育價值。本文通過分析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美術課堂教育存在的不足,探討人文精神在高職院校美術教學中的價值。并探尋了人文精神在高職院校美術教學中的主要培養形式。通過逐步形成和發展教師的人文意識,在美術教學課堂中營造“人文”色彩,以及在美術鑒賞教學、美術技能技巧教學、美術教學評價和學生綜合能力培養中體現人文精神等等。
關鍵詞:高職院校美術教學;人文精神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文教育的復興已成為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目前,在我國高職院校美術教學中,人文精神被忽視,結果導致重模仿輕創造、重功利輕價值、重實用輕生活、重理性輕人性的認識誤區,美術教育中人文精神缺失的問題日趨顯現。事實證明,這種不均衡的美術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當今社會和未來社會發展對新型美術人才的需要。現階段,只有將人文精神滲透到高職院校美術教學中,才能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 藝術 ,才能激發他們的藝術情結,才能促進他們專業水平的提高。
一、人文精神與美術教育
人文精神是人本教育的核心。人文精神,是指一種高度重視人和人的價值觀的思想態度。它關注人存在的意義、尊嚴、價值、道德、文化傳統,關注人的自由與平等,人與社會、 自然之間的和諧等。人本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視人格完善為教育的最終目標,突出人文科學的價值,將人文教育貫穿于教育的全部過程中,使整個教育人性化、人格化,強調學生自己去思考、感受和發現,強調人的自由、尊嚴和人格,重視學習者的自發性和主動性及發展潛能。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向來存在人文精神,即以人為核心,把人的倫理精神、道德情操的提升與超越放在首位。
美術教育能夠發展完善人性,提高人的文化素養和文化品格。美術教育應當使學生認識到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差異性,人類社會的豐富性,并在一種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征、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同時,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美術傳統的熱愛,對世界多元文化的寬容和尊重。
二、我國高職院校美術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美術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①教學過于強調美術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學習,過于強調繪畫技能技巧知識的傳授與接受,而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美術文化的滋潤;②教學過于強調學科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內容過難、過深,嚴重脫離學生的文化背景和生活基礎,讓學生產生畏難、逃避、甚至排斥的情緒,嚴重影響了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③教學方法單一、陳舊,教學中過多地采用接受式學習方法,強調教師的講解和示范,忽視個性教育。導致學生機械地模仿。
三、人文精神在高職院校美術教學中的教育價值
將人文精神運用到高職院校美術教學中,其教育價值主要體現在:首先,通過各種美術實踐活動,能夠使學生的美術經驗不斷得到豐富和升華,從而獲得感受美、創造美、鑒賞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其次,在美術教學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不斷發現自己、發展自己,強調每個人都應該尋求一種“個體的真實性”,以達到美術學習與個性培養并行和諧地發展,使學生認識到生存的意義,珍視生命,熱愛生活。最后,通過營造寬松、民主,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與學習氛圍,形成尊重、關心、友善、合作、分享等入文素養,豐富學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促進個性的完善與身心和諧發展。
四、人文精神在高職院校美術教學中的培養形式
(一)逐步培養和發展教師的人文意識。
作為教育者,高職院校美術教師首先要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逐步形成和發展自己的人文意識,豐富自己的人文素養。如果美術教師不具備人文意識和人文素養,就不可能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滲透人文精神,有效地向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因此,美術教師要認真學習美術教育的新要求,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和信任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二)努力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營造出人文色彩。
教師在處理師生關系上要體現關懷,體現人文素養,尊重學生人格,與學生真誠相處、平等交流,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接受理解學生,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發揮潛能。教師應著力營造寬松的教學氣氛,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與眾不同的主體意識,鼓勵學生展開思想的翅膀,讓他們看到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思想、感情、想象力、創造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在教學過程中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扮演促進者的角色。如在素描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品格,可以營造一種自由、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的思維處于一種開放性的狀態,尊重每位學生對事物的獨特感受及獨特想法,使學生的個性品格在作品中得以顯現和發展,只有這樣學生的作品才能展現出各自的風貌,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
(三)美術技能技巧教學中點滴滲透人文精神。
在高職院校美術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教師不僅要傳授美術技能、技巧,而且要導人相應的文化知識理論,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個全面了解,這樣有利于進一步培養學生的 藝術 創造能力。美術學習不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而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技能的學習雖然是多方面的。但更直接的、更主要的還是要靠老師的傳授。通過示范,學生可以獲得多種感官刺激,比如老師的情緒、狀態、動作反映到技術上的筆觸、線條、色調、構圖,對畫面的理解等,都會直接刺激學生的眼球作用于心理,化為直接的情感,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在美術教學評價中體現人文精神。
傳統的教師主觀單向地評價學生的標準和形式,容易造成師生間的沖突與對立,致使學生喪失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與學生情感的交流,要盡量使學生感受到評價的人情味。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心智 發展 規律 出發,尊重、理解和保護學生的藝術表現,切忌過高、過難地要求和束縛學生,應在美術活動中及時、適時地給予他們積極的啟發和肯定,讓學生積極、大膽地進行藝術創造。
(五)從學生綜合能力培養中體現人文精神。
教師應當以符合社會進步的需要及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為基礎,注意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相互聯系與整合,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內多方位地認識美術的特征、表現力、發展歷史 和規律,培養和提高學生解決各種問題的綜合能力。高職院校美術教師可以通過構建學科間的橋梁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處理能力。
總而言之,教師不能以單純學習技能的教學為目的,應當提倡以人文精神為主旨,知識技能為手段,讓學生在滲透著人文精神的美術教學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從而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個性發展和人文素養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