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廷海
摘要:問題作為人們思維活動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學生學習的開端和起點,更是學生全面發展的根本動力。現行的新課程標準也強調在教學中堅持啟發式教學原則,積極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由此可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尤其重要。
關鍵詞:問題意識;學生;想問;敢問;會問
問題意識是指人們在原有認知水平的基礎上對周圍事物或現象進一步探究的心理品質。它既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和愿望,又能實現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既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基石,又是新課程標準理念下學生轉變學習方式,開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一個關鍵。沒有問題,就無從發現,無處探究,就不可能激發學生認知的沖動和思維活躍,更不可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傳統教學過程,教師不斷提問,學生等待回答,很少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從而造成學生的問題意識嚴重缺乏,因此,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正是當前擺在教師面前亟需研究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誘發學生想問
蘇格拉底有一個風趣的比喻:“問題是接生婆,她能幫助新思想的誕生。”事實上,問題是教學的出發點,又是思維的起點,有問題才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數學課堂教學要喚起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想問,必須做到:首先,教師的觀念要從師問生答——這種消滅問題的教學轉到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上來。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把提出問題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還要千方百計地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盡可能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精心設計富有挑戰性、探究性的能引起學生認知沖突的問題,造成學生認知失衡,促使學生產生想問的沖動,從而喚起學生問題意識。其次,讓學生明白問題意識的重要性。教師要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有機地滲透數學發展史和科學家的軼事。如學習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時,講述“高次方程有沒有求根公式?”這一問題導致了群論的誕生。平時也可列舉典故,如牛頓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就是從蘋果為什么掉在頭上來研究的。通過這些史料,讓學生體驗“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的重要性,使學生了解任何科學發現無不都是從問開始,使學生明白善于提出問題不僅是促進自身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科學進步的第一動力,從而養成重問的習慣。
二、激勵學生敢問
課堂教學中,無論教師如何精心地創設了各式各樣的問題情境,然而提出問題的學生總是極少數的,甚至沒有。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不敢問,不會問。有的學生怕挨教師的批評或受到同學的嘲笑,對提問有恐懼心理;有的學生自我否定意識較強,認為提不出問題,造成自卑心理;有的學生認為教師會講解,形成了懶于提問的依賴心理。這些表現無疑將阻礙著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與創新意識的激發。鑒于此,要使學生敢問:
(一)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個性,不在學生中人為地劃分等級;要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創設活潑、互動、和諧的氣氛,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和空間,在師與生,生與生的互動交往中,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和焦慮感,讓每個學生都暢所欲言,敢說、敢問、敢議。對敢于提問的學生給予表揚和多樣化的鼓勵方式,充分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保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教師要做到“兩正確,一鼓勵”,即正確對待學生提出的稀奇古怪的問題;正確處理學生在提問中的錯誤,鼓勵學生敢于提出標新立異的問題,使學生從不敢問到敢問。
(三)開展提問競賽活動。通過競賽的氛圍,消除學生的各種心理障礙,從而大膽質疑問題,能有效刺激學生提問的積極性。
(四)對學生的突然挑戰性發問,教師要靈活應變,正確處理,慎重作答。如講比例線段性質時,練習中有一道題:已知 = , 則 。學生做出的答案是 。我也肯定了學生答案的正確性,正準備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時,一位學生突然站起來說:“老師,答案不對。”我心想,真是搗亂,但為保護他的積極性,我將錯就錯,因勢利導:“是嗎?你能把你的解題思路告訴大家嗎?”結果他分析:當x, y均不為0時答案是 ;當x=y=0時,則 = 成立,但 無意義。此時,我感到高興的是并沒有批評該生指出自己的錯誤,而是及時糾正自己的疏漏,并對他說:“你真愛動腦筋,考慮問題很細,我們大家都要向你學習!”當即贏得同學們投來贊許的目光。這樣的民主和寬容,既保護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又點燃了學生敢于提問的熱情。
(五)充分利用班級中的傳播工具創造“問”的氛圍。如在教室的板報或壁報上開設“問題園地”,并寫上“不要擔心會說出錯誤的意見。”“從錯誤的意見和答案里,必將發現問題何在。”等激勵標語,創設一種人人都參與提問的氛圍,促進學生增強問題意識。
三、培養學生會問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要讓學生會提出疑問,“疑”能使學生感到困惑,產生認知沖突,引起探究性反射。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海闊縱魚躍,天空任鳥飛”。
(一)設計開放性問題。多彩的世界需要學生從多角度去審視,給學生一個開放的問題空間,給學生提供一個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互相質疑或向教師提問,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創新能力得到發展。
(二)加強錯題積累與解題反思,指導學生解疑。“反思是數學活動的核心和動力”。教師要低起點,加強學生平時作業的錯題積累與反思,引導學生在反思中學會獨立思考,解疑互問,循循善誘,使學生在反思中學會傾聽、交流、合作,學會表達自己的疑惑,從而達到問得巧、問得精、問得新穎,養成勤學善思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從“敢問”到“善問”,在質疑、解疑的過程中形成問題意識。
四、成就學生學有所問
成就學生學有所問,是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根本途徑。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積極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想、學有所問、學有所成。這樣,學生就會在學習數學過程中表現出積極主動的態度,進而盡力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舉個例子,如果某人很有學問,那么人們首先指的則是某人的才學方面,比如滿腹經文、一肚子墨水等。其次顧名思義:學問學問,就是要學會問問題。這就要求要學會提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我們必須積極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最終的目的就是要積極培養學生學會提問題的意識,真正讓初中學生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極為重要,也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我們要充分運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提問的基本原則,不斷激發、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優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逐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進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能力水平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