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鄉村旅游開發中女性村官參與行為影響機理研究

2017-02-09 13:59:00羅文斌鐘誠
旅游學刊 2017年1期

羅文斌++鐘誠

[摘 要]隨著我國鄉村旅游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鄉村旅游開發的組織機制問題越發引人關注,女性參與鄉村旅游開發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女性村官對鄉村旅游開發的決策作用日漸顯著。因此,鄉村旅游開發中女性村官參與行為影響機理研究對于深入研究鄉村旅游開發組織機制問題,促進我國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文章在改進計劃行為理論(TPB)模型基礎上構建鄉村旅游開發女性村官參與行為意向影響框架,以282位湖南女性村官的調查問卷為數據來源,應用結構方程模型(SEM)對女性村官參與鄉村旅游開發行為意向的影響機理進行研究。研究發現:(1)女性村官對于借助旅游開發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參與行為意向較高;(2)主觀規范、行為控制認知以及參政特征3個變量對鄉村旅游開發中女性村官參與行為具有顯著的影響,影響系數分別為0.406、0.258和0.250,其中,主觀規范影響最大;(3)女性村官參與旅游開發的行為態度對行為意向沒有直接影響,而是通過參政特征變量間接影響行為意向;行為態度的中介作用變得更為復雜,這與已有計劃行為研究不同。

[關鍵詞]鄉村旅游;行為意向;參與影響機理;女性村官;湖南省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006(2017)01-0054-10

Doi: 10.3969/j.issn.1002-5006.2017.01.011

引言

鄉村旅游不僅是我國旅游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我國農村社會經濟轉型發展的最佳途徑。在市場與政府的雙重力量主導下,我國鄉村旅游進入新的發展階段,2015年,我國鄉村旅游實際完成投資2612億元,同比增長60%[1]。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游客超過22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4400億元,從業人員790萬(其中,農民從業人員630萬),帶動550萬戶農民受益 [2]。鄉村旅游不僅在市場需求數量上有了巨大的飛躍,而且在產品供給類型上也有了較大的豐富,各類鄉村旅游經濟新型業態不斷涌現,基礎接待服務設施逐步完善。然而,我國鄉村旅游開發的管理機制仍不健全,組織水平還不高,尤其是對女性村民參與機制的考慮嚴重不足,這將成為我國鄉村旅游深度發展的硬性約束,影響到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女性參與旅游發展是目的地獲得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3]。1995年,在美國人類學家Gagle的社會性別概念基礎上,女性人類學家Swain建設性地提出旅游中的社會性別問題[4],這為旅游業發展中深入思考性別問題提供了全新視角。實際上,女性與旅游業之間的密切聯系自旅游業誕生之后便存在,從旅游產品屬性中即可窺見,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ILO)指出,旅游業中有近一半的女性就業者,在餐飲服務和旅館住宿服務中甚至高達90%。社會性別問題分析在旅游研究中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5]。女性與旅游業之間的互動關系最初表現為女性在旅游發展中的被動參與,在旅游目的地實踐中,旅游發展給女性提供了就業,增加了經濟收入,從而家庭地位和社會地位也得到提升[6-10];Timothy認為在發展中國家,女性既是旅游的生產者,又是旅游的消費者[11],其還是社區規劃參與中的重要成員[12]。旅游發展帶來的外來文化對女性特別是年輕女性思想意識影響尤為深刻,她們接受各種旅游服務技能培訓,變得更重視自我教育與提高,主體意識和自立能力不斷得到提升[3,5,8];除了旅游業的正面影響之外,商品化、大眾化也使少數民族婦女文化以及婦女所處的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遭到破壞與污染[3,13]。然而性別關系在旅游發展中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4],這種女性與旅游業的互動關系逐漸表現為女性主動角色的轉換上,女性在民族旅游發展中主動保護并傳播傳承民族文化[3,6];更有部分女性通過參與旅游,逐漸融入當地的政治生活、社區與鄉村管理,女性政治參與度明顯增強[10]。在旅游發展初期,目的地女性被動地接受旅游帶來的沖擊,但隨著人們旅游發展意識覺醒、旅游服務管理技能提高,女性開始主動適應、參與并積極影響旅游發展,這種互動關系對旅游業發展的影響是隱蔽而深刻的。

我國鄉村旅游發展同樣存在這種互動關系,且表現得更為重要。這不僅是因為旅游為女性提供了更好的就業途徑、學習機會、角色轉換,而且是因為鄉村旅游開發中天然的女性屬性需要。相對于城市旅游,鄉村旅游是以提供自然生態環境、原始農業文明、鄉村自然教育為產品和服務的農村生態旅游。生態女性主義認為,女性和自然的關聯有著長遠而深刻的歷史和文化淵源,從女性的視角看待生態問題往往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女性因其創造生命、撫育生命的特殊歷程,而對生命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她們對生態行為空間的觀察會更細膩,也更偏好于生態自然的和諧。鄉村旅游產品是人類心靈與自然雙重作用的景觀,是要彰顯自然的美和懷舊的愛的產品,女性在這方面具有與生俱來的品質和優勢。然而,縱觀國內鄉村旅游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鄉村旅游的基礎研究,包括概念、特點、現狀、問題、策略、管理[14-16]等;鄉村旅游的模式研究[17-19];鄉村旅游的社區參與問題[20-22];鄉村旅游發展的動力機制[23-24]等4個方面。雖然也有少數涉及鄉村旅游發展中的女性問題[25-27],但僅停留在關注女性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經濟角色的轉變上,這與鄉村旅游開發中需要體現女性原則、融入女性關懷、落實女性參與和認同女性價值[28]深層發展嚴重不符。

在鄉村旅游規劃設計、建設管理過程中,迫切需要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女性的廣泛參與,以提高鄉村旅游開發中的生態品質和人文關懷。我國農村女性占農村人口的一半以上,迫于男性外出務工賺錢的現實情境,農村婦女在生產結構轉型、生活質量改善、基層政治建設、生態環境美化等方面的重要性越來越顯著,尤其是女性村官在村級事務管理、農村社區治理、村莊秩序維護、農村旅游發展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現實權力、資源和性別屬性的影響下,女性村官在鄉村旅游景觀設計、產品開發、宣傳、引導村民參與等方面有別于男性的思路或行為;在鄉村自然資源開發中更主張保護,而非過度開發;鄉村旅游產品設計中更注重融入美學和愛的元素,如鄉村民宿經營更注重家的溫馨。有鑒于此,本文提出從社會性別角度對鄉村旅游開發中女性村官參與行為意向及影響機理進行研究,旨在深入剖析鄉村旅游開發組織機制,為深入推進我國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做貢獻。

1 理論模型與假設提出

1.1 理論模型

鄉村旅游開發女性村官參與行為意向屬于個人行為決策范疇,對其參與行為機理的研究可以計劃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為理論基礎加以拓展分析。計劃行為理論是社會心理學領域解釋個人行為決策的重要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Ajzen對理性行為理論的改進,由于其被證實具有極強的對行為的解釋與預測個人行為方面的效力,因此在國內外已被廣泛應用于各個行為領域的研究,其在旅游領域的應用多關注游客行為意 向[29-31],而對旅游目的地開發者或供給者行為研究幾乎空白,這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切入點。

該理論認為,人的行為意向是影響行為的最直接因素,行為態度、主觀規范和感知行為控制是影響行為意向的3類主要因素。態度預測行為和行為意向的研究在消費領域較多,且取得了較好的成果。許多學者的實證發現,主觀規范和行為控制認知對行為意向經由態度產生間接效果[32-33],可見態度是一個能被辨別的影響旅游開發行為的變量。主觀規范和行為控制認知在理性行為理論中是與態度平行的關系,對行為意向的影響存在直接還是間接的爭議性。但是,無論是直接影響,還是經過態度對行為意向存在的一種間接效果,都可以確定,主觀規范和行為控制認知對旅游行為意向的形成機制有影響作用。過去行為作為一個重要變量被眾多學者加入模型中,并證實了其對行為意向與行為的顯著影響[34-35]。女性村官的過去行為可能影響其態度,也可能影響其行為。另外,不少學者質疑計劃行為理論的變量是否足以充分解釋個體的行為和意向,并試著在理論模型中增加一些新的變量或與其他的理論模型嫁接,以期提高理論的解釋力[36],如加入過去行為[35]、自我感知效能[37]等,有與顧客價值理論[35]、技術接受模型[38]、自我否定模型[39]等嫁接的,并都證實了整合模型的合理性,這也為本研究提供了啟示。本文中的參政特征是根據女性村官的特殊政治背景所設計的變量,加入模型中使其更適用于研究對象。

有鑒于此,本研究結合女性村官的具體特征,提出行為態度、行為控制認知、主觀規范、過去行為和參政特征等5大變量,構建鄉村旅游開發女性村官參與行為影響機理模型,其中,女性村官特殊的身份背景對行為意向的影響關系是本文重點關注的問題。

1.2 假設關系提出

1.2.1 行為態度

行為態度指女性村官所持有的對鄉村旅游開發的肯定或否定的看法,本研究的行為態度從積極和消極兩方面測量。計劃行為理論認為,行為態度可以預測行為意向,態度越積極,個體執行某特定行為的意向就越大;反之就越小[40]。當女性村官對鄉村旅游的評價態度為正向時,那么,女性村官便傾向于參與鄉村旅游開發;反之,則不會參與旅游開發。部分學者研究表明,行為態度除了直接作為影響行為意向的解釋變量外,還可以作為中介變量出現 [32-33,41],因此,本文假設女性村官的行為態度在主觀規范、行為控制認知以及過去行為等變量對參與行為意向產生影響的過程中起中介調節作用。有鑒于此,提出如下假設:

H1:行為態度對女性村官參與鄉村旅游行為意向具有正面影響

H2:行為態度在主觀規范、行為控制認知和過去行為與行為意向之間具有中介作用

1.2.2 主觀規范

主觀規范是指個體在執行某特定行為與否時感知到的社會壓力,它反映的是身邊重要的人或組織對個體行為決策的影響,重要的人物或組織支持越大,個體執行某特定行為的意向就越大[40]。在本研究中,主觀規范指女性村官在進行鄉村旅游開發時所面臨的參照群體的壓力,主要用來揭示女性村官的參與行為是否會受到身邊的重要人物或組織的左右。當女性村官認識到周圍重要的人或組織(如上級領導、同事、村民等)支持其參與開發鄉村旅游時,其很有可能傾向于做出相應的行為。因此,提出如下假設:

H3:主觀規范對女性村官參與鄉村旅游行為意向具有正面影響

1.2.3 行為控制認知

行為控制認知反映了實際控制條件狀況對個人行為的影響,當個體主觀決定是否執行特定行為時,行為的產生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必不可少的個人掌握的資源、機會、能力等非動機因素的獲得,如時間、金錢、技能、與他人的合作等[42]。女性村官參與旅游開發行為的產生絕非一時的沖動,也取決于其對本村旅游資源條件或自我能力的評價上,只有當其感知到本鄉村旅游開發具備了較好的資源、條件和機遇,自身具備了一定的能力,才會做出參與旅游開發的行為。因此,提出如下假設:

H4:行為控制認知對女性村官參與鄉村旅游開發行為意向具有正面影響

1.2.4 過去行為

研究表明,過去行為或過去經驗對個人決策行為具有重要影響,熟悉的經驗更有利于做出有效的行為[35]。因此,本研究認為過去行為會對女性村官的行為意向具有影響,提出如下假設:

H5:過去行為對女性村官參與鄉村旅游開發行為意向具有正面影響

1.2.5 參政特征

計劃行為理論認為,個人所掌握的信息、資源以及個人背景等對行為意向具有重要影響。女性村官具有典型的政治背景,這是女性村官所具有的社會群體屬性,這一背景更有利于其直接參與鄉村旅游開發工作。本研究用參政時間、議政能力、參政背景、參政價值認知等來反映參政特征,提出如下假設:

H6:參政特征對女性村官參與鄉村旅游開發行為意向具有顯著的正面影響

綜上所述,研究提出以下假設模型(圖1):

2 數據來源及樣本分析

2.1 問卷設計與數據來源

本文研究數據主要來自國家民政部和李嘉誠基金會合作發起,中共中央組織部與全國婦聯支持的農村社會發展項目暨村女“兩委”和基層民政干部能力建設項目(項目簡稱“展璞計劃”)中培訓女性村官的調查問卷。繼2010年發起“啟璞計劃”之后,國家民政部和李嘉誠基金會自2013年至2016年又在湖南省、陜西省、廣東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部分地區開展“展璞計劃”公益培訓項目。該項目以基層婦女干部培訓為切入點,以提升農村婦女干部的領導力為先導,以促進農村社會創新管理并服務于民生為中心,為村女“兩委”干部和基層民政干部提供高校集中培訓和遠程學習服務。本文以2014年湖南省參加“展璞計劃”的村女“兩委”干部為調研對象。

在變量的操作性定義基礎上,本研究設計了調查問卷,問卷共包括兩大部分,一是變量的測量,其中行為態度包含3個實測題項,行為控制認知包含6個實測題項,主觀規范包含7個實測題項,過去行為包含5個實測題項,參政特征包含7個實測題項,行為意向包含4個實測題項,具體見表1。由于本研究借鑒了計劃行為理論框架,因此,行為態度、行為控制認知、主觀規范、行為意向等變量的測量題項借鑒已有成熟量表,如李華敏(2007)[35]和劉春濟(2012)[31]的研究成果。過去行為變量的測量題項借鑒李華敏(2007)的研究成果。由于參政特征變量的參考文獻不多,其測量題項主要源于對女性村官的實際訪談結果。在此基礎上,所有參考測量題項的表述均根據女性村官訪談和鄉村旅游情景進行修改,以保證測量題項與研究對象的匹配性。變量測量采用李克特5點量表評分,從“很不同意~很同意”依次賦值“1~5”分;二是人口學特征,主要包括職位、年齡、文化程度、月平均收入、住址等5項內容。

課題組于2014年8月22日進行了預調查,發放30份問卷,回收29份。通過對預調查數據結果的初步分析,對問卷進行問題語句等方面的修改。正式確定問卷后,于2014年8月29日至2014年11月4日,對參加培訓的7期女性村官培訓學員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292份,回收290份,其中,有效問卷282份,無效問卷10份,回收率99.3%,有效回收率97.2%。在有效樣本中,所有受訪女性村官職務都是支部書記或村主任,部分為兩者兼任,這符合本研究的研究主題。

2.2 樣本統計

問卷結果顯示:年齡上,受訪者中18~30歲女性村官占4.3%,31~40歲者占14.5%,41~50歲者占55.8%,51~60歲者占23.8%,61歲以上者占1.8%,可見女性村官總體年齡偏高,基層管理經驗豐富;文化程度上,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女性村官占22.0%;高中(含職高)文化者占56.0%,本科(含大專)文化者占22.0%,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女性村官占比為0%,可見女性村官的總體受教育程度偏低,這也是李嘉誠基金發起公益項目的起源所在;收入上,月平均收入1000元及以下者占57.8%,1001~2000元者占24.1%,2001~3000元者占11.0%,3001~4000元者和4001元及以上均占3.5%,可見女性村官的整體月平均收入較低,這也可能激發其參與鄉村旅游開發來提高自身和村民的收入。

研究的信度結果顯示,調查問卷量表的總體信度為0.873,各變量測量題項的Cronbachs系數在0.527與0.940之間,其中,過去行為最低,其余均達到0.6以上,量表信度基本可靠。

3 結構模型和假設檢驗

3.1 結構方程檢驗與參數估計

觀測變量統計見表1。本研究采用AMOS17.0統計軟件中的極大似然估計法進行參數估計和模型擬合度的檢驗,探討和驗證行為態度、行為控制認知、主觀規范、過去行為、參政特征對女性村官參與旅游開發行為意向的影響路徑。首先,按照擬定的理論模型1(圖1)進行檢驗,結果顯示模型的各項擬合度指數大多數不太理想(χ2/df=3.352,GFI=0.795,RESEA=0.095,AGFI=0.731,NFI=0.741,TLI=0.773,CFI=0.798,IFI= 0.800),只有簡約擬合指數PNFI=0.659>0.50較符合標準(表2)。

為了尋求更好的擬合模型,本研究對模型M1進行改進與修正,首先,對變量與變量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和修正,根據模型修正指數MI(modification index)與實際理論,增加“行為控制認知”“主觀規范”與“行為意向”“行為態度”與“參政特征”之間的相關路徑,增加行為控制認知與主觀規范之間以及殘差相關的路徑,增加部分可測變量的殘差變量間的相關路徑。其次,對變量及測量題項進行刪減。調查的女性村官中只有少數幾位有過旅游方面的過去行為,整體上這一差別不明顯,因此從實際的情況考慮將“過去行為”這一變量直接剔除。行為控制認知中社會資源的測定系數相對較小,“發展潛力認知評價”與“資源”相似;主觀規范中的“認為應該”題項與“支持”相似,嘗試刪除;參政特征中的“參政時間”與“參政背景”以及“左右項目開發”的測定系數相對較小,因此刪除其中相似性較大與因子載荷較小的部分觀測變量。經過修正,獲得新的結構方程模型M2,其擬合度比原始模型的擬合度好,都達到了嚴格或寬松評價標準(χ2/df=2.462,GFI=0.893,RESEA=0.062,AGFI=0.908,NFI=0.891,TLI=0.914,RFI=0.900,CFI=0.932,IFI= 0.914,PNFI=0.711),其中RMSEA值略大, 但在0.05與0.08之間,GFI、NFI數值略小,但在可接受范圍內,表示適配度尚可[43]。由此可以判定修正后的模型擬合度較為理想(表2)。因此,本研究選用修正模型作為鄉村旅游開發女性村官參與行為影響機理模型。

3.2 結構模型檢驗和分析

修正后的結構模型檢驗圖(圖2)顯示,各觀測變量在潛變量的因子載荷基本都在0.5以上(除V4、V29略低外),總體滿足模型要求。主觀規范對行為意向的影響路徑系數為0.406,參政特征對行為意向的影響路徑系數為0.250,且兩者都有p<0.001,表明主觀規范和參政特征對鄉村旅游開發中的女性村官參與行為意向存在顯著的正面影響。主觀規范對行為態度、行為態度對參政特征、行為控制認知對行為意向的影響路徑系數分別為0.357(p<0.001)、0.503(p<0.001)、0.258(p<0.05),表明主觀規范對行為態度、行為態度對參政特征、行為控制認知對行為意向有正面的顯著影響。同時,可看出主觀規范對女性村官參與鄉村旅游開發行為意向的影響最大(0.406),行為控制認知次之(0.258),參政特征較小(0.250)。因此,假設H3、H4、H6成立,而假設H1、H2、H5不成立。具體分析如下:

(1)主觀規范對行為意向有正面影響,其影響系數為0.406。主觀規范對女性村官參與鄉村旅游開發行為意向的影響最大,即鄉村旅游開發中,女性村官參與行為意向會受到村民、上級領導、家人、其他發展旅游的村莊的重要影響。我國實行村民自治的基層自治制度,村民是鄉村發展參與主體與重要利益相關者,其支持狀況顯然影響村干部的決策與管理;而上級領導的政策及資金等方面的扶持與支持村莊的發展也是一大助力,2015年國家多個部門集中發力出臺了一系列支持鄉村旅游發展的政策措施,對女性村官的參與行為產生了較大影響,也印證本研究結論的正確性。

(2)行為控制認知對行為意向有正向影響,其影響系數為0.258。女性具有典型的“精打細算”“小心謹慎”性格特征,女性村官基于工作責任考慮,更加理性,因此,其做出旅游開發行為之前,會先對鄉村旅游發展的資源、條件、資金以及自身能力有個比較清晰的認識和評估。一旦覺得符合其認知的標準,就會產生旅游參與行為。這一影響對于減少鄉村旅游開發的盲目性,降低鄉村旅游投資風險具有重要作用。

(3)參政特征對行為意向有正向影響,其影響系數為0.250。這一結果說明,行政職能對于鄉村旅游開發具有影響。女性村官議政能力越強、參政價值認知越積極,越容易做出鄉村旅游開發的參與行為。從側面也反映了行政職能與鄉村旅游發展之間的內在聯系,女性村官比普通女性對鄉村旅游發展的影響更大,這為推動我國鄉村旅游開發組織協調建設提供啟示。

通過模型的修訂,本研究發現了模型中存在預期之外的影響關系,盡管H1、H2假設不成立,但并不能否定“行為態度與行為意向之間的影響關系以及行為態度具有的中介作用”的已有研究結論,而是揭示了行為態度與行為意向關系在鄉村旅游開發中女性村官參與行為影響機理中表現得更為復雜,主要表現為:

(4)主觀規范對行為態度產生了重要影響,其影響系數為0.357,即參照群體如村民、上級領導、家人對女性村官參與鄉村旅游開發的支持度和其他旅游村莊的發展經驗對女性村官對發展鄉村旅游的好壞評價產生影響,這符合預期的猜想。但是行為控制認知沒有對態度產生實質性影響,而是越過態度直接影響行為意向,并且行為態度并沒有直接影響行為意向,而是通過參政特征間接影響著行為意向,由此反映了行為態度與行為意向之間關系的復雜性,計劃行為理論需視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5)行為態度對行為意向沒有直接影響,這與已有研究結論不同。盡管如此,并不能否認其與行為意向的關系,因為研究發現存在“主觀規范—>行為態度—>參政特征—>行為意向”的影響路徑,說明行為態度通過影響參政特征變量來間接影響行為意向,行為態度對參政特征的影響系數為0.503,即女性村官對鄉村旅游越傾向肯定態度,則對自己旅游參政能力認知評價越高,參與鄉村旅游開發的概率越大。從這種影響路徑來看,作為女性村官特有的參政特征屬性對原有的計劃行為理論模型具有一定的影響,這突出本文研究的價值所在。

4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在計劃行為理論的基礎上加入女村官旅游參政議政特征變量重構了一個“鄉村旅游開發女性村官參與行為影響”的理論分析框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定量分析女村官開發旅游態度、行為控制感知、主觀規范以及參政特征等變量對女村官開發鄉村旅游行為意向的影響關系。研究結論表明,女村官的行為控制認知、主觀規范、參政特征等因素與鄉村旅游開發的參與行為意向之間存在正向影響關系,其中,主觀規范對女性村官參與鄉村旅游開發行為意向的影響作用最大,而參政特征作為女性村官的特殊身份識別對參與鄉村旅游開發具有影響作用,這是以往研究中尚未發現的規律。盡管女性村官作為個體對旅游開發態度積極,但是最終能否參與,還受到職務能力的約束。如果認為自己有一定的職權能力可以決策,則態度越積極,認知越好,行為意向越強烈。深入分析發現,行為態度對行為意向的影響作用以及行為態度的中介作用在改進的女性村官參與模型中表現得更為復雜。行為態度對參與行為意向只有間接影響,而且通過參政特征來傳達這種影響作用。其中,鄉村旅游開發中女性村官的行為態度直接作用于女性村官的職責與能力,進而促進或阻止參與行為的發生。

為激勵并發揮女性村官在鄉村旅游開發中的作用,研究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引導女性村官參與鄉村旅游開發,以更好提高鄉村旅游開發的組織效率:

第一,識別并發揮周邊人特別是上級政府的引導作用。由于中國特殊的基層民主制度,從上級領導到下級村民,還有村與村之間的競爭關系,參照群體具有相當的廣泛性。從這個意義上講,提倡并發揮集體主義文化的影響,健全并發揮社區機構的作用[44],并真正提高社區機構以及村民對鄉村旅游的認同度與支持度,促進鄉村旅游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此外,作為鄉村旅游推進的倡導者與協調者,政府應從制定優惠政策和完善基礎條件來構建鄉村旅游實施和發展的平臺,并通過稅收、土地、財政等優惠條件引導和促進旅游企業參與鄉村旅游項目的開發和建設;運用多種傳播手段、運用多種傳播媒介介紹和推廣鄉村旅游的成功案例,激發女性村官學習其中的成功經驗進行鄉村旅游開發,避免盲目開發行為。

第二,增強女性村官對本村資源稟賦的自我認知。首先,女村官要增強自我的認知,通過增強女性村官的旅游開發教育培訓,增長旅游資源識別與管理知識,從而深入了解本村的鄉村旅游發展基礎,對以前不重視的自然生態環境和鄉村文化資源等重新進行評估考量,正確認識鄉村資源的旅游價值所在,大力發揮鄉村的自然和生態資源優勢。在此基礎上保護鄉村的自然生態環境并保護、挖掘、創新傳統民間文化,提高發展鄉村旅游的資源豐度與效度。

第三,提高女性村官參與鄉村旅游的能力,以激發參與鄉村旅游的愿望及行為。通過增加女性職務、崗位晉升等方式鼓勵女性,特別是年輕女性(如大學生女村官)參與村集事務管理,尤其是鄉村旅游開發管理。女性通過政治平臺參與旅游開發的決策、建設、管理等過程,可發揮性別優勢,以保護為前提來開發,完善鄉村旅游開發的組織機制,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另外,從受訪者的人口學特征來看,基層女性村官的年齡偏高、受教育程度偏低,這意味著鄉村旅游這一事物并未被這一群體所熟知或深刻理解,因此,可從對鄉村旅游理念與發展方式或模式的全面認知與理解、鄉村旅游規劃、對參與鄉村旅游發展特別是相關產業發展管理技能的培訓等方面入手,通過短期集中培訓、實地考察參觀、經驗座談交流等方式提高女性村官參與鄉村旅游的能力,引導其開發參與行為,更好完善參與機制,促進鄉村旅游發展。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的研究源于筆者在服務女性村官培訓實踐過程中所感知的女性村官行政能力及對鄉村發展的實際影響,結合自身專業背景做出的女性參政視角下女性村官參與旅游開發行為影響機理的初步研究。鑒于研究階段以及數據獲取等問題,尚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如何與男性村官的行為意向影響機理進行區分和比較,以反映研究結果的唯一性,這是進一步需要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Song Rui, et al. Tourism Green Paper: 2015—2016 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China's Tourism Development [EB/OL]. http: //www. ssap. com. cn/Web/c_0000000100120001/d_54587. htm. 2016-04-20. [宋瑞, 等. 旅游綠皮書: 2015—2016年中國旅游發展分析與預測[EB/OL]. http: //www. ssap. com. cn/Web/c_0000000100120001/d_54587. htm. 2016-04-20. ]

[2] Yu Qiongyuan, Dong Xiaohong.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is developing well[N]. The People`s Daily(Overseas Edition),2016-05-07(2). [郁瓊源, 董小紅,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態勢良好[N].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6-05-07(2).

[3] Yin Qun. Impact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n the female role changes: A case study on the Bai Women in Zhoucheng Dali[J]. Journal of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5, 15(2): 102-108. [殷群. 旅游發展對女性角色變遷的影響研究——以大理周城白族女性為例[J]. 昆明理工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5, 15(2): 102-108. ]

[4] Swain M. Gender in tourism[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5, 22(2): 247-266.

[5] Kinnaird V, Hall D R. Tourism: A Gender Analysis[M]. Chichester: Wiley, 1994: 151-152.

[6] Zhao Qiaoya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ational tourism and social gender on the base of Bourdieu practice theory: Taking Longsheng Jinkang Hongyao as a case[J]. Human Geography, 2011, (6): 67-71. [趙巧燕. 布迪厄實踐理論視角下民族旅游與社會性別的互動——以龍勝金坑紅瑤為例[J]. 人文地理, 2011, (6): 67-71. ]

[7] Du Zhongchao, Gao Xia, Jin Ping. Community involvement and the role of women in rural tourism of Guanzhong area[J].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8, 36(28): 12413-12416; 12419. [杜忠潮, 高霞, 金萍. 關中地區鄉村旅游的社區參與與婦女作用[J]. 安徽農業科學, 2008, 36(28): 12413-12416; 12419. ]

[8] Jin Shaoping. Interactive between minority women Yunna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the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3, (5): 55-59. [金少萍. 云南少數民族婦女與旅游業的互動發展[J].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 (5): 55-59. ]

[9] Lin Qingqing, Ding Shaolian. Summary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hosting women: A gender perspective[J]. Womens Study Forum, 2009, (3): 75-80. [林清清, 丁紹蓮. 旅游發展與東道主女性— 一個性別視角的研究綜述[J]. 婦女研究論叢, 2009, (3): 75-80. ]

[10] Chen Yanchao. Market economy and the changing role of women in minority groups:Muslim women Sanya example[J].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1999, (3): 34-38. [陳延超. 市場經濟與少數民族女性角色轉變——以三亞回族婦女為例[J].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9, (3): 34-38. ]

[11] Timothy D. J. Gender relations in tourism: Revisiting patriarchy and underdevelopment[A] // Apostolopoulos Y, S?nmez S , Timothy D J. Women as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of Tourism in Developing Regions[M]. Westport, CT: Praeger. 2001: 235-248.

[12] Timothy D J. Participatory planning: A view of tourism in Indonesia[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9, 26(2): 371-391.

[13] Jing Li. Reviewed the national tourism and minority womens studies[J]. Law and Social , 2008, (11): 219-220. [井莉. 關于民族旅游與少數民族婦女研究綜述[J]. 法制與社會, 2008, (11): 219-220. ]

[14] Sharpley R. Rural tourism and the challenge of tourism diversification: the case of Cyprus[J]. Tourism Management, 2002, 23(3): 233-244.

[15] He Xiaorong. Origi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rural tourism[J]. Journal of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2001, (1): 90-94. [賀小榮. 我國鄉村旅游的起源、現狀及其發展趨勢探討[J].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1, (1): 90-94. ]

[16] Zhou Lingqiang, Huang Zuhui. Research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J]. Economic Geography, 2004, 24(4): 572-576. [周玲強, 黃祖輝. 我國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問題與對策研究[J]. 經濟地理, 2004, 24(4): 572-576. ]

[17] Zou Tongqian. Reseach on Chinese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 Comparising Chengdu farmhouse to Beijing folk village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J]. Tourism Tribune, 2005, 20(3): 63-68. [鄒統釬. 中國鄉村旅游發展模式研究——成都農家樂與北京民俗村的比較與對策分析[J]. 旅游學刊, 2005, 20(3): 63-68. ]

[18] Wang Shuo.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British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 : In London, the southeast of the village and in Wuhan, China Mulan rural tourism as an example[J]. Journal of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m, 2007, 18(2): 219-222. [王鑠. 中國和英國鄉村旅游發展模式比較研究——以英國倫敦東南部鄉村和中國武漢木蘭山鄉村旅游為例[J]. 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7, 18(2): 219-222. ]

[19] Lin Derong, Pan Qian. Interactive pattern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J]. Journal of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2009, (5): 67-76. [林德榮, 潘倩. 鄉村旅游發展與新農村建設的互動模式研究[J].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9, (5): 67-76. ]

[20] Ahn B, Lee B K, Shafer C S. Operationalizing sustainability in regional tourism planning: an application of the 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 framework[J]. Tourism Management, 2002, 23(1): 1-15.

[21] Wang Fang, Hao Xiaofei. Evaluation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rural tourism based on AHP: In Pinggu District , Diaowo Village of Beijing[J]. Tourism Tribune, 2008, 23(8): 52-57. [王芳, 郝小斐.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鄉村旅游地社區參與狀況評價——以北京市平谷區黃松峪鄉雕窩村為例[J]. 旅游學刊, 2008, 23(8): 52-57. ]

[22] Du Zongbin, Su Qin. Study on relationship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residents perception of tourism impact and sense of community belonging[J]. Tourism Tribune, 2011, 26(11): 65-70. [杜宗斌, 蘇勤. 鄉村旅游的社區參與、居民旅游影響感知與社區歸屬感的關系研究[J]. 旅游學刊, 2011, 26(11): 65-70. ]

[23] Getz D, Carlsen J. Characteristics and goals of family and owner-operated businesses in the rural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sectors [J]. Tourism Management, 2000, 21(6): 547-560.

[24] Cai L A. Cooperative branding for rural destination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2, 29(3): 720-742.

[25] Evans N J, Ilbery B W. Farm-based accommodation and the restructuring of agriculture: Evidence from three English countries [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1992, 8(1): 85-96.

[26] Nilsson P A. Stayingon farms:An ideological background[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2, 29(1): 7-24.

[27] Gasson R, Winter D M. Gender relations and farm house hold pluriactivity[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1992, (8): 387-397.

[28] Fang Ming, Wu Cifang, Liang Zongzheng, et al. Research on innovayion of farmland protection system based on ecology Feminist perspective[J]. Economic Geography, 2013, 33(2): 151-155. [方明, 吳次芳, 梁宗正, 等. 基于生態女性主義視角的農地保護制度創新研究[J]. 經濟地理, 2013, 33(2): 151-155. ]

[29] Lam T, Hsu H C. Predicting behavioral intention of choosing a travel destination[J]. Tourism Management, 2006, 27(4): 589-599.

[30] Sparks B. Planning a wine tourism vacation factors that help to predict tourist behavioral intentions[J]. Tourism Management, 2007, 28(5): 1180-1192.

[31] Liu Chunji, Gao Jing. Research on behavioral intention of community residents to participate in ecotourism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aking Chongming Island as an example[J]. Journal of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2012, (7): 56-64. [劉春濟, 高靜. 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社區居民參與生態旅游發展的行為意向研究——以崇明島為例[J].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2, (7): 56-64. ]

[32] Li Nenghui, Gu Dongyuan, Wu Guisen, et al. The building of Kinmen tourist behavoior pattern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4, 21(1): 131-135. [李能慧, 古東源, 吳桂森,等. 金門觀光客行為傾向模式之建構[J]. 管理學報, 2004, 21(1): 131-135. ]

[33] Liu Kechun. Research on Farmers Decision-making Behavior of Farmland Circulation[D]. 杭州: Hangzhou University, 2006. [劉克春. 農戶農地流轉決策行為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學, 2006. ]

[34] Cheng S, Lam T, Hsu C H C. Testing the sufficiency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 case of customer dissatisfaction responses in restaurant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05, 24(4): 475- 492.

[35] Li Huamin. Study on Formation Mechanism of Rural Tourism Behavioral Intentions[D]. Hangzhou: Zhejiang University, 2007. [李華敏. 鄉村旅游行為意向形成機制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學, 2007. ]

[36] Duan Wenting, Jiang Guangrong. Commentary 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8, (2): 315-320. [段文婷, 江光榮. 計劃行為理論述評[J]. 心理科學進展, 2008, (2): 315-320. )

[37] Rodgers W M, Conner M, Murray T C. Distinguishing among perceived control, perceived difficulty and self-efficacy as determinants of intentions and behaviors[J].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08, 22(3): 218-233.

[38] Wang Yuehui, Wang Qing, 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eijing residents intention to buy new energy vehicles:Based on integrated model TAM and TPB[J]. Chines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2013, 21: 691-698. [王月輝, 王青. 北京居民新能源汽車購買意向影響因素——基于TAM和TPB整合模型的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13, 21: 691-698. ]

[39] Walker G J, Jackson E L, Deng J. Culture and leisure constraints: A comparison of Canadian and Mainland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J].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007, 39(4): 567- 590.

[40] Ajzen I.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991, 50(2): 179-211.

[41] Han H, Kim Y. An investigation of green hotel customersdecision formation: Developing an extended model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10, 29(4): 659~668.

[42] Li Ke. Willingness of Migrant Youth Returning Ho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Xiangxiang[D]. Changsha: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2013. [李可. 外出務工青年返鄉參與湘鄉市鄉村旅游發展意愿調查[D]. 長沙: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2013: 22-24. ]

[43] Wu Minglo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pe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MOS (the 1st Edition) [M]. Chongq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Press, 2009: 44. [吳明隆. 結構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與應用 (第1版) [M]. 重慶: 重慶大學出版社, 2009: 44. ]

[44] Wu Jiuxing, Yang Gangqiao. Study on farmer participation behavior in agricultural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J]. Chinese Population &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4, 24(2): 102-110[吳九興, 楊鋼橋. 農地整理項目農民參與行為的機理研究[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4, 24(2): 102-110.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一本精品久久久ー99|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无毛片无码在线免费视频 | 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区二区|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毛片|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欧美天天干|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亚洲日韩精品伊甸| h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91亚洲视频下载|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午夜人性色福利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app| 无码在线激情片|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一区| 国产精选自拍| 992tv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无码高清| 中文字幕1区2区|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 国产精品视频公开费视频| 亚洲天堂伊人| 成人国产免费|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 日本a级免费|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色妞永久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66|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亚洲第一区在线|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另类综合视频| 国内黄色精品| 456亚洲人成高清在线|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成app|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99re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在线| 高清免费毛片| 亚洲乱强伦| 国产69精品久久| 久久精品电影| 伊人91在线|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午夜激情婷婷| 色偷偷男人的天堂亚洲av| 亚洲精品图区| 国产精品永久不卡免费视频| 57pao国产成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 激情综合激情| 五月天香蕉视频国产亚| 亚洲色图欧美|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a级毛片在线免费|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我| 成人在线天堂|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思思热在线| 草草影院国产第一页|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国产精品美女自慰喷水| 免费a在线观看播放|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伊人大杳蕉中文无码|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桃花岛av在线|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