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杰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047-01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學習方式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講,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接受和發現兩種。在接受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在發現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問題形式間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兩種學習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彼此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但是傳統學習方式過分強調接受和掌握,忽略了發現和探究,學生學習成了純粹被動地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壓抑了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影響了學生思維和智力的發展。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學習狀態,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動中學習、在做中學習,強調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研究)學習。 以下是筆者對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幾點看法:
1.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建立在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
只有那些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的教學,帶給學生理智的挑戰的教學,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并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體驗的教學,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機會的教學,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換句話說,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
2.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針對教學條件下學習的組織形式而言的,與之相對的是"個體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學習。
合作學習有五個方面:第一,積極的相互支持與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第二,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第三,期望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建立并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的沖突;第四,對于個人完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第五,對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估,尋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徑。
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第一,正相互依賴 正相互依賴代表了小組成員之間一種積極的相互關系,每個成員都認識到自己與小組及小組內其他成員之間是同舟共濟、榮辱與共的關系。簡而言之,正相互依賴就意味著,每個人都要為自己所在小組的其他同伴的學習負責;第二,個人責任 所謂個人責任是指小組中每個成員都必須承擔一定的任務,小組的成功取決于所有組員個人的學習。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群體活動中,如果成員沒有明確的責任,就容易出現成員不參與群體活動,逃避工作的"責任擴散"現象。正是由于這種社會心理效應,在缺乏明確的個人責任時,小組就會嬗變為逃避學習責任的"避風港" ;第三,社交技能 導致合作小組解體或學習不能順利進行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小組成員不會合作。導致學生不合作的原因往往不是學生缺乏合作的愿望,而是學生缺乏合作的方法——社交技能。所以,教師最好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教學生掌握必要的社交技能。好的社交技能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它們不僅能夠使學生在小組里學到更多東西,同時對學生與家人和朋友和睦相處以及在未來事業上取得成功都是至關重要的。
3.探究性學習
結合政治學科和現實社會生活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與學生生活類似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的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收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和接受學習相比,探究學習具有更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經歷探究過程以獲得理智能力發展和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建構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探究學習要達到的三個目標。
國外學者將探究學習分為六種類型:實驗性探究、邏輯推理任務、基于測量的研究、工程性設計、技術性設計、開放性的研究。
顯然,不同類型的探究性活動有不同的過程,但研究者們更多的關注實驗性探究的過程。實驗性探究的過程通常分為5個階段:識別探究問題、形成假設、設計實驗、收集數據、得出結論。一些研究根據不同階段教師的指導程度,區分出不同的探究水平,并將探究過程的階段和探究水平結合成一個二維的結構,形成了探究性學習一種新的分類方法。
學習是經驗的重新組織和重新解釋的過程。在我們的解釋框架中,自主學習是相對于被動學習而言的,是指教學條件下的學生的高質量的學習。而合作學習是針對教學條件下學習的組織形式而言的,相對的是"個體學習"。探究學習是相對于接受學習而言。所有能有效促進學生發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學習。但并不是所有的學習領域和學習主題都需要用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也不是所有的學習領域和學習主題都需要用探究學習的方式來進行。對一些學習內容來說,不僅個體學習的組織形式是必不可少的,接受學習也是必要的。
我們之所以特別強調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其理由還在于:我們不能對"課堂上的收獲"作狹隘的理解,收獲不僅包括認知方面的,如概念、定義、原理、公式、基本事實等的掌握以及認知策略的完善,也包括態度、價值觀的改變、豐富與提升,所經受到的理智的挑戰和內心的震撼,所獲得的感動和鼓舞,以及精神的陶冶和心靈的凈化。等等。
一言以蔽之,有效的教學能夠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記憶,開啟幽閉的心志,放飛囚禁的情愫。所以在政治課中就不可缺少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