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歌
如何解決高校學生的暴力問題
宋 歌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推行,越來越多的校園矛盾日益增顯,其中高校校園暴力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嚴重影響著高等教育的完善推行。由此,我們高校管理者不得不更加重視,并針對這些情況,提出一些解決的策略,用以促進高等學校管理的順利進行。
高校 校園 學生 管理
由于時代的發展,當前的高等院校當中,呈現出越來越多的問題,而其中校園暴力的問題越來越嚴重,越來越突出,甚至于威脅到部分正常教學活動的實施,由此,不得不引起我們高校教育管理者的重視。由此,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予以解決。
“德育導師制”可以達到預防校園暴力產生的目的。在大學的校園里,一般情況下,都是數百人配備一個輔導員或班主任,這種管理的學生方式,具有中國教育管理的特色,雖然有一定的優勢,但也有明顯的弊端,即輔導員不能完全注意到所帶學生的生活狀態及心理問題。因此,推行“德育導師制”,為一定數量的學生,專門配備德育導師,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便成為了了一項重要的措施,可以起到預防的作用。
不僅如此,學校選定的德育導師都具有專業的心理輔導技能,可以參考學生的個人特點,依據一般的教育規律來對學生開展最合理的教導,將學生的知轉化為行。而只有道德內化成為習慣,方才是培養成了真正的道德。當然,我們還需要德育導師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充分地了解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以及學生的家庭情況,才能對他們做出正確的培養教育方案。而在此過程中,當遇到困難的時候,也須與其他德育導師充分交流,達到互利互補的目的。
一般情況下,高等學校的日常學生教育管理過程中,需要強調的是,培養學生的知識及技能,讓學生學到將來可以安身立命的技能,并在走進社會后,可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或者培養出能夠自我學習的方法。所以,我們在考察學校的課程制定方面,往往會呈現出專業課程繁多,而學校的校園內,各種的證書培訓班也是名目多樣。雖然這確實是學校教育的目的,但這種培養方式,卻往往忽略了對學生德育及法制方面的教育。學生即使獲得了相關的知識技能,但若不能正確的加以引導,便不能為自己、為社會做出足夠的貢獻,甚至于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危害他人生命安全。
正因如此,當前的校園教育,還需要加大法制方面的內容,增加法制教育的課程,并列入通識必修課的范圍,同時也要在校園內加大法制宣傳,讓學生能具有普遍的法律意識。使得學生在校園中,便可以知法、守法、懂法、敬法。
互聯網是時代發展潮流下的產物,屬于新事物。而我們的高校老師,也必需要對它們善加利用,做到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需要。通過互聯網,我們的教育管理者可以更加便捷、快速地了解到學生的生活狀態、思想情況,由此,便能夠時時調整教育方式,讓教育的內容更加適應學生的成長發展的需要。
當然,網絡教育的方式也有很多種,比如貼吧、QQ群、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都是基于互聯網而產生的。而這些社交網絡軟件,又都是當前大學生們最為熱愛的東西,絕大部分喜歡上網的學生,每天都會關注部分上面的內容。因此,通過網絡媒體進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宣傳,很有可能比傳統的課堂教育方式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在高校的學生教育過程中,學校應該積極利用自身的學科資源,將高校中的一些心理專業或是教育專業的老師、同學利用起來,讓他們為廣大師生服務。可以建立一些專門的針對校園暴力的咨詢中心,甚至聘請一些職業心理咨詢師為高校的學生中的一些有暴力傾向的同學進行心理輔導,幫助他們完善心理健康。控制他們的暴力情緒。
我們可以發現,在高校中,很多情況下的暴力事件,其起因就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太差,不能很好地調控自己的情緒。因此,不免就發生了校園暴力事件。而這些事件的起因,往往很小,完全是可以通過心理輔導,來舒展他們的心情,從而避免的。所以,建立高校心理輔導中心是很有必要的事。通過輔導,可以調控學生的心理,加強學生的管理,減少類似事件的發生,促進良好校園環境的誕生。
[1]曾長秋.以“互聯網+”促進學校德育變革.中國德育,2015.
[2]班華.《現代德育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
[3]魯潔、王逢賢主編:《德育原理》.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
[4]邢學慧.《校園暴力的德育對策初探》.學位論文,2006.4.16.
[5]朱益明.對德育導師制的三個認識.中國德育,2014.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錦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