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志祥
如何開展初中數學拓展性教學
魏志祥
伴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僅要求人才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更加要求人才具有自主探索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學校在對學生的培養就更加注重拓展學生的能力。而數學課作為一門能夠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學科,進行數學課堂的拓展性教學比單一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更為重要。通過對初中學生進行數學課程的拓展性教學,對學生的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和運用、獨立分析能力和創新意識都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初中數學 拓展性教學 教學策略 探討研究
伴隨著社會客觀環境的不斷改變,使得我國進行初中課程改革越來越頻繁,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初中數學課程的教學目標的重點也隨之改變。而最新的課標要求初中的數學課堂,要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和自主研究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初中數學課程的講授中要加強數學科目的拓展性教學。
第一、通過進行初中課堂的拓展性教學,使得老師和學生把一些生活和學習當中的經驗融入到數學知識中。這樣,就可以增強課堂人多起飛,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
第二、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很多科學的手段都融入到了教學過程當中。
第三、通過進行初中課堂的拓展性教學,能夠使得初中的課堂教學摒棄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因此,進行初中課堂的拓展性教學可以讓學生自動自主的學習知識,提升學生在成功之后的自信和成就感,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
第四、初中數學課堂的拓展性教學能夠讓老師提升創新課堂講授模式和方法的意識。使得教師在進行數學課程的講授中不斷地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創新方法,從而拓寬數學教學的途徑,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保駕護航。
1.注重基礎是初中數學課程拓展策略的前提。在進行初中數學科目的拓展性教學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要夯實學生數學的基礎知識。就像一棟樓房,沒有堅實、穩定的地基就不能建筑成摩天大廈一樣。因為,拓展性教學就相當于空中樓閣,所以,基礎知識重要有用,不管容易做的題直接來自基礎知識,中等題及較難的綜合題也是來自課本中的基礎知識。當然,基礎知識不是用來給人當條目死記硬背的,是要在實踐中自己重新總結的。應該為學生創造“自我作主”的機會,放手讓他們去設計、去計劃,去安排,去實踐。讓學生置身于其中,去操作,嘗試新的體驗,為培養創造性思維奠定基礎。
2.在課堂生成的過程中進行教學的拓展。教師要在考慮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拓展教學。每一名初中生都因為個人興趣、品質、知識和潛能的不同而形成千差萬別的個性。教師應該認識到這樣一個客觀事實并在此基礎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對不同學生的思維方式都給予充分的尊重,用心去挖掘每一個學生的特質并加以引導發揚,創造性地生成教學。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搭建平臺給學生充分顯示自我的空間,讓學生的探索精神得到保持,為開發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
3.充分開發社會教學和信息技術教學。教師要充分利用社會教學和生活教學進行教學的拓展。初中數學是一門和社會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的學科,在數學教材不斷改革的過程中,其內容已經越來越豐富,并且生活氣息也越來越濃厚。筆者認為提升初中生對數學學習的樂趣,在教材中融入社會教學和生活教學是必需的,使得學生感受到生活化的數學學習情境。
4.促進教師和學生進行雙向拓展性教學。師生共同努力才能打開初中數學拓展性教學的局面,所以教師和學生都要對拓展性教學的意義有所了解,抓住任何一個教學開發的機會。在日常的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盡量地運用自身的教學去給學生舉辦各類數學講座,積極和學生溝通實現雙向互動,通過辯論和競賽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解答數學問題的時候要盡量一題多解,對各種解題方法的優劣進行判斷,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和參與度。
5.利用報刊教學進行有效的數學教學拓展。報刊教學是初中數學有效的拓展性教學。許多報紙雜志內容新穎,緊跟教材,題型豐富,版面簡潔清新,數學知識和時代、生活聯系緊密,符合初中生的認知發展水平。教師可以引導他們自行閱讀,對其中獨特的、精華的學習部分要記下筆記,從經典的例題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綜上所述,根據調查,在進行數學課程的學習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常常出現在解題過程中沒有思路或解體思路不明確的情況,而且不敢堅持自己的觀點產生從眾心理。與此同時,也有許多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沒有自我探索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而新的課標要求初中的數學課堂要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和自主研究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初中數學課程的講授中要加強數學科目的拓展性教學。所以,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之中,在夯實學生基礎的同時要不斷的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注重數學課程的拓展性教學,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創新的思維。
[1]鄭毓信.數學課程改革如何深入[J].人民教育.2010(05):25-30.
[2]易中建.課堂教學要講究自然[J].數學通報.2012(01):265-296.
(作者單位:浙江杭州市蕭山區義蓬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