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上海體育學院上海200438)
羽毛球運動員王儀涵2015-2016賽季單打國際比賽技戰術特征分析
□劉明(上海體育學院上海200438)
本文采用錄像觀察法、數理統計法等方法,對王儀涵2015-2016年賽季世界級單打比賽(n=5)進行數據采集并進行各項技戰術特征的統計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王儀涵技術全面出眾,得分手段豐富;體力充沛,網前主動性強,拉吊突出,殺球兇猛;在面對不同的對手時能靈活運用不同戰術,綜合實力強。但王儀涵中場不夠主動,爭取主動進攻的意識不夠強。研究還針對其存在的不足提出相應的對策,為其以后的比賽打下堅實的基礎。
羽毛球比賽女子單打王儀涵技戰術特征分析
前言
羽毛球項目是中國競技體育長期的優勢項目,中國羽毛球的技術水平在世界上的排名也在前列,在一段時期內,中國羽毛球的發展引領者世界羽毛球的發展趨勢。在國際大賽中成績顯赫,在國內又有著堅實的群眾基礎,我們的技術人員,教練員,運動員都是世界一流的。2014年家門口作戰,中國公開賽國羽傾巢而出,不料卻收獲女雙和混雙兩金。中國女單28年來首次無緣世界大賽決賽,國羽女單面對強敵圍剿一籌莫展,李永波說:“一年比賽下來太累了。”可惜,如此辯解稍顯無力。女單優勢減弱已成事實。
王儀涵是中國女子羽毛球隊主力隊員,曾獲得全英羽毛球超級賽女單冠軍(2009年)、世界羽毛球錦標賽女單冠軍(2011年)、世界羽毛球系列賽之香港羽毛球公開賽奪取女單冠軍(2013年)。2015年3月,女單世界排名第六。本文選取王儀涵2015-2016賽季國際比賽進行統計分析,歸納總結了其技戰術的運用特征,為其揚長避短,有針對性地訓練和備戰比賽,繼續保持領先優勢提供決策參考。
1.1、研究對象
王儀涵,上海人,中國羽毛球隊運動員,出生于1988年1月18日,身高178cm,體重65kg,專業特點:身體素質好、進攻積極、殺球兇狠、體力充沛。本論文主要以我國優秀女子單打選手王儀涵的技戰術分析作為研究對象,采集的比賽錄像為2015年至2016年度王儀涵參加的國際大賽,共五場。

表1 2015-2016五場比賽記錄表(n=5)
1.2、研究方法
(1)錄像觀察法。
選取2015-2016年王儀涵在國際大賽中參加的5場女子單打比賽錄像進行觀察統計。正式觀看錄像輸入并統計數據時,記錄下運動員在比賽中每打一拍球每使用的一項技術,此一拍一拍的反復記錄觀察。
(2)數理統計法。
在論文初期完成了大量原始數據的收集與記錄,在這之中運用了EXCEL表格軟件《羽毛球比賽技戰術統計與分析系統》,統計得出了大量數據,分類規整所得數據并對比賽中的一些技戰術例如搓放球,推球,勾球,挑球,撲球,平抽球,擋網,高遠球,吊球,殺球等技術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得出相關有用的結論。
2.1、發球技術應用分析
王儀涵在發球技術的應用上基本用了2種發球技術,正手高遠球和正手網前球,2種技術分別占個人發球技術的20.7%和74.7%,反手網前和正手高遠球幾乎沒有使用。王儀涵以正手網前發球為主,增加對方接發球的難度,有效限制對方直接發球反攻或接發球后有目的地搶網或突擊扣殺。在適當的時候,運用正手發高遠球,有效地調動了對方并削弱其進攻的威力,延緩對方的進攻速度和時間,加大對方回擊時的難度,從而減少對自身的威脅。
2.2、全場不同位置技術運用
(1)前場技術應用分析。
王儀涵有著明顯的優勢,使用最多的是挑球,其次是搓球和推球,正反手的運用相對較平均,搓放球和挑球技術的使用率較高,分別為24.3%和46.5%,其中尤為突出的是挑球技術。挑球技術一般是在被動情況下運用的一種過渡球,但在比賽中王儀涵挑球技術的運用并非都在被動情況下所運用的。通過觀察比賽,王儀涵即使在不被動的情況下也經常使用有弧度的速度較快的挑球來打亂對方的節奏和步伐,為自己的進攻做好充分準備,網前搓放小球是一種進攻性較強的技術,王儀涵的搓放球在網前技術中運用率較高,而且成功率也很高,通過勾對角和挑,推后場的配合運用,她的網前技術在這場比賽中體現了很好的優勢。由于對手對網前球控制能力較強,所以王儀涵的撲球使用率相對較少,平均每場2.6次左右。
(2)中場技術運用分析。
王儀涵網前技術技術細膩,手腕靈活,這種優勢在中場球的處理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她在中場技術應用上,平抽擋和接殺球勾對角是使用率最高的2種技術,分別占中場球總數的29.4%和37.4%。在中場球的處理中,挑高球的使用率相對較低,這樣也就避免了對手發起的連續攻擊,讓自身處于被動狀態,但同時也加快了比賽的節奏。在比賽中放網和反抽的技術運用率低,平均1.65次/場,說明王儀涵在中場時不夠積極主動,爭取主動進攻的意識不夠強。
(3)后場技術運用分析。
王儀涵的后場高球使用率最高,正手高球,反手高球,頭頂高球總數占后場技術使用率的40.7%,這說明其后場技術較多運用高球多拍戰術打法,其目的是利用高遠球來進行調整和過渡,消耗對手的體力。同時,吊球和殺球分別占后場技術使用率的28.8%和30.5%,這表明王儀涵組織進攻能力較強,在利用消耗對手體力的同時,在適當的時機配合吊球和殺球突擊進攻,運用拉吊殺相結合給對手回球造成困難。在正手上,吊球的使用率最高,其次是高遠球,利用拉吊結合戰術打亂對手前后場步伐和進攻節奏,并掌握時機主動殺球進攻。反手技術運用很少,說明其盡量避免運用反手擊球技術,在反手區域球更多使用頭頂擊球技術,因為相對來說反手擊球威力較小,落點不易掌控,只有在一些被動的情況下才會運用反手擊球來過渡。頭頂區,頭頂高球使用率為21.5%,表明其在頭頂區域多采用高球進行防守和過渡,將對手壓制在底線附近。殺球使用率為16.4%,可以看出王儀涵后場進攻比較積極主動,其中正手殺球為13.8%,頭頂殺球為16.4%,說明王儀涵的后場不管是正手還是頭頂區域的進攻比較主動積極,殺球使用率較高,進攻意識較強,多以進攻為主。
2.3、得失分技術分析
(1)得分技術應用分析。

表2 得分技術運用(次/場均)
上述體現出王儀涵網前技術細膩,后場多靠拉吊結合來控制對手,組織進攻能力較強,利用高遠球打到對方后場兩角,把對手緊壓在底線。根據表1,王儀涵平均每場殺球得分為5.4分,網前得分為4.8分,高遠球得分為4分,吊球得分為3.8分,挑推后場得分為3.6分,撲球得分為1.6分,對方失誤得分為7.2分,連續得分為5.6分,說明主要得分為依靠自身回球線路和落點得當,造成對手回球失誤而得分。其次是殺球得分,殺球技術在各項技術使用率不高,但在得分手段中殺球得分率為17.8%,僅次于對方失誤得分,這說明王儀涵的殺球成功率較高,并且對殺球的掌握很好,不輕易主動殺球,利用拉吊限制對手,打亂進攻節奏,當對方回球質量差時,就直接扣殺進攻。王儀涵的網前技術是非常突出的,進攻積極、殺球兇狠,網前動作細膩,假動作多。在網前球的處理上,利用步伐快的優勢,主動搶占,搓、放、勾、推,運用自如,很多情況下造成對手被動,或者利用網前球轉守為攻,扭轉被動局面。高遠球得分率為13.2%,從數值上看還是比較高的充分利用了其落點準確的高遠球來造成對手回球質量不高,形成進攻機會。吊球的得分率也是比較高的,說明王儀涵充分利用率拉吊結合的優勢戰術,撲球很少用,但是仍有得分,體現王儀涵的積極主動進攻意識很強。
(2)失分技術應用分析。
王儀涵失分率最高的是接殺球,主要原因是有些球回球質量不高,造成對方主動進攻,有些殺球是對方的突擊進攻,造成其接殺球失誤。吊球的失誤率也相當的高,對手的后場高遠球質量高,將其壓制在底線附近,王儀涵想通過高質量的吊球過度,轉守為攻,因為過分要求吊球的精確度,最后造成自己的失誤。6我們可以看出王儀涵的高遠球的得分率只能占一般為13.2%,失分率占了15.5%。殺球的失誤率也達到了12.0%,與殺球得分率17.8%相比有一定的優勢。可以看出,王儀涵的進攻還是比較積極的,以攻為守。
(3)各段落得失分統計分析。
王儀涵的得分在前4拍段落和前5-10拍段落,同樣失分最多的也在這2個段落,相比較前4拍段落和5-10拍段落,得分率分別是66.45和26.2%,說明其發接發搶攻的意識很強,發球多點多樣,接發球比較豐富多樣。5-10拍的得分率也占了相當一部分比例,說明在這一段落,利用了高質量的拉吊突擊,限制了對方的進攻節奏,迫使對方失誤,同時通過壓對方頭頂高遠球,尋找有利的殺球機會。11-15拍段落的16拍以上段落,得分率都比失誤率高,說明王儀涵在這2個段落里,利用重復的壓后場和前場吊球,調動對方的跑動范圍,消耗其體力,從而形成進攻機會,但在5-10段落的中,得分率要比失分率高,說明王儀涵的拉吊突擊還有進步的空間。
發球方面,王儀涵主要以發正手網前球和正手高球為主,反手發球使用很少,發球方式上應該尋求改變加強反手發球練習,提高動作的隱蔽性和一致性,發球區域上要提高對線路的選擇和區域選擇的意識。網前接發球時主要采用搓球和推球居多,所以今后應該多運用勾球技術,增加接發球的變化,接發后場球時要主動采取進攻,抓住機會殺球。在今后的訓練中要加強對勾球技術的練習,加強網前的搓放質量,提高網前的處理能力。處理中場球時,分析得出主要以擋為主,,要敢于主動進攻,提高平抽擋的能力,盡量降低球飛行的弧度,增加球速,使對方難于招架。對對方的位置和球路要進行判斷,善于變化擊球方式。后場球處理中,主要以高球,殺球,吊球為主,其中高球的使用率最高,占后場技術使用39.4%,被動反手吊球技術幾乎沒有使用,后場要做到更主動的去殺球,以攻為守。整體來說,王儀涵的主動進攻意識比較強,身體素質好,進攻積極、殺球兇狠。近期可能由于身體傷病的困擾沒有發揮自己的真實水準,希望在今后的比賽和訓練中注意身體的健康問題,在今后的比賽中繼續為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G847
:A
:1006-8902-2017-(01)-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