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雯(昆明市第二十中學)
淺談流行歌曲進課堂的趨勢和意義
殷 雯(昆明市第二十中學)
對于流行歌曲,在音樂評論界看來,可謂恭維之處甚少,指責之處頗多,因為流行歌曲是一種文化氣候,氣候的降臨是無可奈何的!你能推開杏花江南的梅雨季節嗎?你能取消大漠塞北的沙暴天氣嗎?對于流行歌曲能不能進入中小學的音樂課堂,已成為一個多有爭議的問題。在多年的中學音樂教學中有所思考和實踐,故寫下本文,與同行共討。
1.流行歌曲在我國有其時代的歷史必然性
30多年前,冷戰時期狹隘的國際音樂文化視野,以及以文革為巔峰的“高硬快響”音樂,曾長期制約著我們的音樂生活,但隨著改革開放新時代的到來,使流行歌曲得以紅火。我國音樂界起初不少人將流行音樂視為“洪水猛獸”、“音樂怪胎”,而今卻幾乎在所有綜合性的音樂活動中都不可或缺。
2.流行歌曲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
流行歌曲具有淺顯性、娛樂性、參與性、生動性、親切感等特點,普通的民眾均可以進行自我娛樂與宣泄,這些特點都是它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
3.流行歌曲流行的主要社會消費群體
流行歌曲“流行”的主要社會消費群體存在于青年人之中,青年群體的流行音樂活動既是一種消費方式選擇的外在顯現,又是一種文化多元化再生產潛力的核心力量,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他們的生活空間中,形成蔚然成風的壯麗流行音樂的文化景觀。
4.動態變化的流行歌曲
近年來,我國的流行歌曲有了顯著的提高,比如說題材方面對于愛國情懷,放眼世界和人生哲理的重視;創作上對于提高藝術水平和加強民族風格的追求;演唱方面糅合美聲、民族傳統唱法等等,使得今日的流行歌曲總體面貌不可與十多年前同等視之。作為嚴肅音樂代表人物的世界男高音帕瓦羅蒂、多明戈等都有過與流行歌星合作的記錄,當今世界音樂文化多元兼容的這種趨勢,在我國也得到了首肯和流行。
作為音樂教育,必須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造就他們完美的人格,或者說是全面加強素質教育。我曾對青少年的音樂喜好做過調查,如下:
1.并非所有的學生都喜歡流行歌曲
曾對初中、高中學生做過多次調查,喜歡流行歌曲者居多數,但也有一些學生喜愛古典音樂或民族傳統音樂,還有一些學生什么音樂都喜歡,也有什么音樂都不喜歡的,在喜歡流行歌曲的學生中,“追星族”“追星狂”的也是極少數。
2. 經典、有特色的音樂作品,學生都很喜歡
在我十幾年的音樂欣賞教學中發現,凡是欣賞到《黃河大合唱》 《梁山伯與祝英臺》 《藍色多瑙河》 《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經典名曲時,同學們都十分投入和喜愛。
3.獲取和欣賞流行歌曲的途徑
不少學生主要是由于非音樂的因素而喜愛流行歌曲。大多是由于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社會傳媒的炒作、包裝精美、令人目不暇接的音像制品、名目繁多的排行榜、群星薈萃的流行歌迷會、歌星趣聞的跟蹤報道及由這些造成的歌星偶像崇拜等等。如果脫離了社會具體的環境場合,音樂教育僅憑一張嘴,一架鋼琴加一張歌譜,教一首他們并不熟悉的流行歌曲,學生的興趣也是有限的。
4.學生的音樂興趣是可變的
學生的音樂興趣是經常變化著的,隨著文化知識的拓寬與加深,身心的發育和成長,音樂興趣的變化也很大。教師了解重視學生的興趣愛好只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還必須拓寬學生的興趣愛好,逐漸把他們的興趣愛好引導到更加廣闊的領域而不是單純的遷就,滿足學生原有的興趣愛好。
5. “流行歌曲”瞬息萬變、推陳出新
隨著第四媒體——網絡在城市中的普及和應用,它的變化將會更加迅捷,更多樣化,更難以預見和更富有互動性和參與性。
正是這諸多的原因,使中國的音樂教育在流行歌曲問題上長期處在兩難的境地,如何走出這種困境,我在多年的教學中有以下的想法和做法:
1.用平視的眼光看待學生,擺準流行歌曲在音樂教育中的位置
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我們的音樂教育,無疑應包含中國傳統音樂、新音樂、歐洲古典音樂、世界民族音樂及包括流行音樂與新潮音樂等現代音樂在內的古今中外的一切音樂文化成果,但其中也必須有主次之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注意力應放在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按照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努力把傳統教學內容教好、教生動、教得學生愿意去學習,而不應該將教流行歌曲當作提高學生興趣的靈丹妙藥。
2. 及時調整心態,把有一定教育價值的流行歌曲引進音樂教學之中
社會和學校是一個整體,在流行歌曲方面,社會已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機會,學校音樂教育中重要的是不以之對立,而是加以應有的肯定和恰當的指導。作為音樂教師引導學生如何欣賞古典音樂與民族傳統音樂,出發點肯定是好的,但一味的禁止流行音樂或排斥只會傷害同學,不如和他們一起聆聽、分析,甚至一起學唱,和愛好者之間就會有許多的交流話題。
例如:2011年春節聯歡晚會上周杰倫和林志玲演唱的歌曲《蘭亭序》,今年春節聯歡晚會李玉剛演唱的《霸王別姬》,使“中國風”特色的流行歌曲又一次唯美地展現在了同學們的面前,這些歌在同學們之間也很流行,就抓住這一時機和同學們一起學唱、欣賞歌曲中的“中國風”特色,并結合樂曲的歌詞、旋律、配器,一起分析歌曲中運用的民族調式及戲曲唱腔的特點,讓同學們體會歌詞的古典意境美,理解歌曲的曲調特點,也從側面了解到“中國風”這種流行歌曲弘揚了我國的民族文化藝術,實現了傳統的勝出和民族心理的歸復,使學生獲得一種領悟傳統文化的審美教育。通過這樣的交流,一方面使教師能接近、了解學生心理,另一方面師生的關系也就拉近了。在此基礎上,再和學生探討流行音樂和民族音樂,讓他們逐漸了解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是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借鑒與融合之中,各自實現著自己的藝術價值和藝術魅力的。
3. 引導學生 “學會選擇”,使之走向多元化藝術表現的音樂殿堂
普通音樂教育中的流行歌曲問題,我們必須對具體的歌曲分析,進行一定的取舍。流行歌曲良莠并存,它的純度、“含金量”絕非可與高雅音樂相比,雖然我們不能茍求或否定它,但從教育的角度,卻不能不給予足夠的重視。通過音樂課堂使學生獲得感知、欣賞、分析音樂的能力,不再盲目崇拜,隨意“追星”,而是有了自己獨特的個人感受和見解,具有判斷藝術美與丑的是非標準。
中學生正處于心理、生理急劇變化的時期,他們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對新生事物的好奇心,但他們對事物的審美判斷能力尚處于懵懂時期,如不正確引導,將會誤入歧途。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學會選擇,引導他們步入正確的軌道。例如:學生選擇周杰倫的《蝸牛》,就引導學生選擇歌中努力向前、不畏艱險的精神;學生選擇了周杰倫,也就引導學生學習他勤奮努力、勇于創新的精神。
4.根據音樂課本內容選唱流行歌曲,讓流行歌曲中的精品進入課堂
例如:在學完《中國功夫》后,我選擇了周杰倫的《龍拳》、《霍元甲》和同學們欣賞學唱,“無限千萬個弟兄,渴望著血脈相通……全世界的表情只剩下一種,等待英雄我就是一條龍”……鏗鏘有力的節奏,京劇花旦唱腔的大量應用,使同學們從感情的投入到擊節而歌,再到登臺忘情表演,深深打動了學生,無形之中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再如進行古典音樂教學時,首先選用的就是2010年網絡較流行的歌曲《媽媽之歌》給同學們聽,當同學們正為三分鐘的800多字的“嘮叨”之歌新奇不已時,及時向同學介紹此曲實際上是一曲古典音樂,它是意大利作曲家羅西尼的經典樂曲《威廉退爾序曲》的主題旋律填詞而來。從同學們最感興趣、最流行的歌曲入手,找到了教學的突破口,一下子就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同學們在追求審美愉悅的同時,愉快地掌握音樂知識,提高音樂審美能力。
實踐證明,讓流行歌曲中的精品進課堂,不但豐富了課堂的教學內容,而且提高了教學的效率;不但高質量地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使學生主動學唱流行歌曲中的精品而排斥低級趣味的歌曲,使他們的思想、靈魂得到了很好的凈化。
5.結合有意義的日子選唱流行歌曲
例如在校運動會上,教唱《手拉手》、《永遠是朋友》、《明天會更好》;“教師節”選唱《長大后,我就成了你》、《飛來的花瓣》;2008年奧運會學唱《我和你》、《北京歡迎你》等奧運會歌曲,通過這樣的教唱,同學們會經常向我介紹有關各種活動的流行歌曲,并主動收集、學唱相關及好的歌曲。
6.組織相關各種有意義的活動
例如開設“流行音樂”講座,“現代音樂與現代美術”講座等等,讓學生在欣賞中感受到不同的音樂風格和世界現代藝術的流行動向及趨勢;進行“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比較”活動,使學生體驗到兩者之間的“異曲同工”之美;在演唱方法上進行分析、對比,使學生了解各種唱法的不同特點。通過對學生的引導和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變得更為成熟,更為可愛。為了肯定學生平時學唱流行歌曲的成績,組織卡拉OK比賽、“超級男女聲”、“超級模仿秀”等等活動,讓學生走上講臺、舞臺,親自演唱自己喜愛的流行歌曲,舉行器樂比賽,鼓勵同學用器樂,特別是教學中學習的豎笛演奏自己喜歡的流行歌曲,看著他們神采飛揚,自信的表演,仿佛在告訴我:他們心中的歌與自豪。
綜上所述,有選擇地將流行歌曲精品引入課堂,“擇其善而從之”,使學生明確認識流行歌曲,并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從而選唱積極向上、催人奮進的流行歌曲精品,不但不會影響正常的教學工作,而且還會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大大活躍課堂氣氛。
我有理由堅信,中國音樂教育的美好前景將更加絢麗多彩,色彩斑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