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花
(江蘇省常熟市滸浦高級中學,江蘇常熟 215513)
物理本身是一門較為枯燥的學科,如果學生不能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就會導致學習效率降低。寬松的教學情境能夠使學生更加投入,有趣的物理實驗可以提高學生的熱情,從而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情境教學法為學生創設有關的情境能夠讓學生對教學活動充滿興趣,減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對物理學習產生的恐懼,使學生能夠對教師教學的內容敢于提出質疑。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在提問的過程中提高自身學習的有效性[1]。
教師受傳統的應試教育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呈現出來的特點就是教學氣氛過于壓抑,這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處于壓抑的環境下,大腦皮層的細胞運動尤為緩慢,會影響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情境教學法能夠有效地改善這樣的問題,讓學生在更加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教師在使用情境教學法時會向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例子,能夠增強學生的代入感,同時能夠在全班范圍內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使用情境教學法,給學生創設有趣的學習情境。
物理學科的理論性較強,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出現不能有效理解有關公式內容的問題,這嚴重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應用,不能將知識前后進行串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情境教學法能夠有效改善這種問題的發生,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有關情境的方式,讓學生對教師講述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效記憶。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創設實驗情境,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在觀看實驗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知識的理解,還能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驗內容進行有效的結合。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生將教師當成是權威的象征,這就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疑問而不敢向教師提問,不敢對教師教學的內容產生質疑,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停滯不前的問題。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為學生創設寬松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敢于提出質疑。教師在創設寬松的教學環境時首先應該避免在教學過程中出現呵斥學生的情況,這樣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應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為學生列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讓學生對教師列舉的例子進行討論[2]。
例如,教師在教學《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時,就可以采用上述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引入情境:“現在老師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小明周末和爸爸媽媽自駕游,當他們進入寬敞的柏油馬路,馬路兩旁是高大茂密的白樺樹,但是小明同學發現兩旁的樹都是往后走的,這是為什么呢?現在請同學們討論幫助小明同學解答這個疑問”,學生這時開始積極進行討論,有的學生說:“我覺得是因為汽車不斷地往前開,所以我們看到的樹就往后跑了”,還有的學生說:“我覺得是因為樹是靜止不動的,而汽車是不斷運動的”,這時教師對學生說:“剛剛同學們說的都非常好,樹往后跑確實是和汽車的運動有關系,那同學們想一下如果有一輛汽車行駛在小明家的汽車旁邊,還會是這樣的情況嗎”,學生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討論,有的學生說:“我覺得應該不會,因為汽車和小明家的汽車都是運動的”,還有的學生說:“我也覺得不會。”這時教師對學生說:“樹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而汽車卻不會,這是為什么呢?”有學生恍然大悟,站起來回答說:“是因為兩次的參照物是不一樣的。”教師笑了笑說道:“回答得非常好,但是在物理中我們把它叫作參照系。”這樣學生就對參照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課堂的氣氛也活躍了起來。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讓學生對故事中的問題進行解決的方式為學生創設寬松的教學情境,這樣學生能夠在教師創設的環境中積極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出現由于教學內容不夠生動,而喪失學習興趣的現象,這種情況會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同時抑制了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創設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當中。教師在創設有趣的教學環境時,首先應該熟練掌握教材內容,然后將有關的事例與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結合。
例如,在教學《用牛頓定律解決問題》時,就可以采用上述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引入情境:“同學們在生活中都聽到過這么一句話吧,就是小小秤砣壓千斤。現在大家想一想,秤砣那么小,秤砣怎么可以壓千斤呢?下面大家可以通過小組內進行討論的方式對剛才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學生積極進行討論,有的學生說:“我覺得秤砣不可以壓千斤,因為秤砣很小,這相當于以卵擊石。”還有的學生說:“我認為是可以的,最原始的秤不就是采用這樣的方法嗎?”教師聽到學生的回答后說:“剛剛同學們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這個小小的秤砣到底能不能壓千斤呢?現在來想一下我們學習的杠桿原理,如果我們先給秤砣一個支點,這個秤砣是不是就能壓千斤了呢?”這樣學生就對教師教學的內容產生了深刻的印象。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對俗語內容進行探究的方式為學生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能夠讓學生了解到具體的理論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出現不能對教師的教學內容產生直觀印象的問題,出現這樣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將教學內容以實驗操作的方式展現出來,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創設實驗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的過程中了解教師教學的理論知識,這樣不僅能夠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還能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例如,在教學《摩擦力》時就可以采用上述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展示實驗內容:把小汽車放在砂紙上和讓小汽車在平滑的玻璃上,用同樣的力拉動小汽車,這時小汽車呈現出來的狀態是不同的,在平滑的玻璃板上小汽車能夠快速運動,而小汽車在砂紙上時就十分笨重。這時教師對學生說:“同學們說一下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學生開始進行積極的討論,有的學生說:“可能是因為砂紙和玻璃板不同的緣故。”還有的學生說:“是因為砂紙的表面比較粗糙。”這時,學生對摩擦力的有關內容產生了深刻的印象。
教師運用情境教學法時,還需要不斷完善教學內容,配合適當的教學情境,只有讓學生敢于提出質疑,增加師生間的互動,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1]尤江龍.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新課程背景下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與實踐[J].新課程(中旬),2012,(06):47-49.
[2]陳娟.借助物理小實驗,創設情境教學法[J].考試周刊,2014,(78):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