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祥
前言
——老年人疼痛診療進展
程志祥

程志祥 教授
隨著人口老齡化,慢性疼痛的發病率也相應增加,大約25%~50%的老年人有持續性疼痛。患有慢性疼痛的老年人由于功能受限、抑郁和焦慮,導致社交能力降低、食欲下降和睡眠障礙等,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并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因而,重視老年人慢性疼痛的診療顯得尤為重要。
疼痛往往是來自于不同器官的不同病理情況下的一種綜合征。對于比較虛弱的老年人,如果只把治療目標放在疼痛的緩解上,往往導致治療的失敗。治療的重點應該放在慢性疼痛病人的生物力學改變、失眠、沮喪及其他伴有長期慢性疼痛的疾病,以期提高病人的生理功能和生活質量。
疼痛在老年抑郁病人中更為常見,而骨質疏松癥、骨關節炎、糖尿病、癌癥、心血管病、癡呆等疾病可能導致或加劇疼痛。許多老年人一般情況下只求疼痛能夠暫時緩解,不求原發病的治愈。
老年人各器官儲備功能和代償能力均明顯降低。器官功能的下降會影響藥物的臨床藥理學,如起效時間、消除率、半衰期等。肝腎功能減退、藥物敏感性改變和多藥合用等因素作用下導致老年病人的藥物不良反應增多。
老年人影像學顯示的不伴疼痛的退行性病變非常常見。因而,詳細地了解病史和全面的體格檢查,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影像學介入和手術,從而減少并發癥。
疼痛評估是疼痛治療的基礎。對老年人疼痛的評估要求評估者能充分了解社會、心理、生理等因素是如何影響老年人持續性疼痛的。老年人可能認為疼痛是年齡增長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正常的現象,并且害怕鎮痛藥物的成癮性和認知功能的損害而更不愿意去報告疼痛。一些具有良好社會技能和很高工作效率的老年人可能會很好地在閑談中隱藏他們的癡呆。很多醫療人士認為,認知功能損傷的老年人的疼痛報告是不可靠的,因而造成這些老年人的疼痛通常沒有被有效控制。另外,老年人聽覺和視覺的損害,也會影響相應的疼痛評估。
老年人常用的疼痛評估量表有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數字等級評定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faces pain scale,FPS)、功能性疼痛量表、神經病理性疼痛量表(neuropathic pain scale,NPS)等。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以上任何一種評估工具能夠在癡呆病人中體現出明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老年常見疼痛類型包括:(1)骨關節炎、慢性風濕性疾病、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脊柱退行性疾病、骨質疏松癥等引起的慢性骨骼肌肉痛。(2)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三叉神經痛、腦卒中后疼痛、脊髓空洞癥疼痛等神經病理性疼痛。(3)腫瘤本身、腫瘤治療等引起的癌痛。
截止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徹底治愈慢性疼痛的方法。慢性疼痛的治療目的不是達到完全無痛狀態,而是通過控制疼痛達到病人可耐受的合理水平。對于老年慢性疼痛,主要采用藥物、康復、理療、鍛煉、心理治療、微創技術等多種方法進行綜合治療,通常建議先從非藥物或非全身藥物治療開始。
藥物治療是控制疼痛的基本方法。疼痛治療藥物主要有非甾體類消炎藥(NSAIDs)、對乙酰氨基酚、曲馬多、阿片類藥物、復方鎮痛藥、抗抑郁藥、抗驚厥藥、糖皮質激素、外用藥物、注射用藥物等。
疼痛非藥物治療主要包括鍛煉、物理療法(如光療法、電療法、磁療法、超聲波療法、水療法、按摩等)、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治療、接受和承諾療法、松弛治療、生物反饋治療等)、微創介入治療(選擇性神經根阻滯術、神經根或神經節脈沖射頻鎮痛術、椎體后凸成形術、鞘內鎮痛裝置植入術、脊髓刺激電極植入術、神經毀損術等)。
老年人的疼痛診療仍面臨很多挑戰。疼痛和老齡化仍然有很多懸而未決的問題,缺乏治療的金標準。老年性持續性疼痛治療領域在不斷發展,所以專業醫師在治療疼痛病人時,必須時刻關注新的診治進展,從而更好地改善病人生活質量。本期針對老年人常見的癌痛、痛風、關節痛、腰腿痛、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等疼痛疾病,邀請相關專家撰寫相應的診治進展,為臨床診療提供參考。
210011江蘇省南京市,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疼痛科
R 441.1
A
10.3969/j.issn.1003-9198.2017.01.001
201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