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楚喬
摘要:傳統(tǒng)大學非英語專業(yè)課堂教學模式存在諸多弊端。這其中的主要癥結則體現(xiàn)在教師的授課目標與學生的學習目的無法契合。在課堂上,教師往往認為自己的授課目標十分明確,傳遞的信息準確明顯,然而學生們卻怎么也搞不清楚自己應該學習什么,不明白教師教學的語境和目的。因此如何培養(yǎng)大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專注力,使之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成為了大學非英語專業(yè)課堂教學中亟待解決的關鍵性問題。為此,筆者對學生課堂專注力的培養(yǎng)進行了深入研究,旨在通過提高大學生英語課堂的專注力,進而提高英語教師的授課效果,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和興趣。
關鍵詞:非英語專業(yè) 課堂教學 注意力 學習目的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1-0164-02
課堂上,教師往往認為自己的授課目標十分明確,傳遞的信息準確明顯,然而學生們卻怎么也搞不清楚自己應該學習什么,不明白教師教學的語境和目的。因此如何培養(yǎng)大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專注力,使之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成為了大學非英語專業(yè)課堂教學中亟待解決的關鍵性問題。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在授課前都會花費一定的時間去設計課程的導入。因為他們深知一堂課的導入設計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堂課學生的關注程度。如果導入設計得好,就會在開始授課時就抓住學生的眼球,成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如果一整節(jié)課都能夠吸引學生的聽課注意力,那么這堂課就成功了。因此,如何在大學非英語專業(yè)的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直接決定著一堂課的成敗。接下來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影響大學生課堂注意力的因素以及如何培養(yǎng)學生課堂的注意力。
一、影響大學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課堂注意力的主要因素
心理學家、神經(jīng)系統(tǒng)科學家、教育家共同研究的一個主要領域,就是對注意力的研究。心理學家WiliamJames(1890)指出:“注意”是從若干個表面上同時活動的客體或若干條思維鏈中提煉的一部分,是為了有效率地處理某些信息而有意識地離開其它信息。[1]Elis(1989)認為,“注意”是指人的意識有選擇地對外界的某些方面的關注,而對其他方面不予關注。[2]Gass 等(2003 :498)指出:“在至少過去的十年中 ,注意力的研究已經(jīng)在二語習得的研究中占據(jù)了中心地位…… 。在二語習得領域,人們傾向于一致認為,注意力在人們選擇性的信息提取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3]根據(jù)這些研究者的觀點可見,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注意力是一種極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因素影響的心理狀態(tài)。
從學生的自身狀態(tài)這個因素看。學生的自身狀態(tài)需要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任何一位學習目的明確的大學生應該始終保持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例如學生是否精力充沛,是否有課堂以外的主客觀因素影響其聽課,是分散學生注意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任何一位學習目的明確的大學生,理應盡量避免受到來自這方面因素的影響。
從課堂的語境這個因素看。課堂上的語境因素主要是指在大學非英語專業(yè)課堂上,老師以及同學的言語環(huán)境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進而引起學生的注意力。這些因素主要包括教師的授課情境,相關的話語前提等是否會抓住學生的視聽,將學生的學習情緒調動起來,使得學生主動調整其注意力以便跟隨課堂。通俗地講,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就會更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從學生的知識儲備這個因素看。學生原有的英語知識儲備對于其上課是否能集中精力聽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英語基礎知識儲備較少的學生,在其上英語課時,即便是教師講授的重點知識可能也不能夠引起他們的注意力。如果學生不十分清楚他們應當注意些什么,則教師講授的一切都似乎并不重要。相反,英語基礎知識儲備較多的學生,當老師講授英語知識的時候,他們不僅能夠認真關注教師的授課,同時他們還知道需要注意什么,也知道如何去注意老師教授的知識要點。此刻,這樣的學生,他們的大腦在雙向運轉,是他們上課的注意力影響著他們的觀點、記憶力和學識。
二、如何提高大學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課堂注意力
從上文闡述的影響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課堂注意的主要三點,我們不難看出,提高大學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課堂的注意力,需要課堂上主客體共同構建,教師和學生雙方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教師的授課期望與學生學習目的的一致性
大學非英語專業(yè)課堂上經(jīng)常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教師在講臺前滔滔不絕地講授著一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但講臺下面的學生卻不知所云。學生們不清楚教師的授課語境和授課目的,也不明白自己該學點什么。優(yōu)秀的教師一直盡其所能地運用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各種多媒體輔助手段,再加上精心設計的教學方案,然而有的時候,教師們卻只能期待學生們能夠如愿掌握他們所要講授的知識要點,因為教師會感覺到學生聽課的注意力不集中,未能捕捉到教師講課的要點。因此,要想提高學生課堂注意力,必須使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上課時能夠確定其本節(jié)課學習的目的。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學生能學什么,能學多少,學生會關注什么,教師采取怎樣的教學方法更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做的結果不僅能夠幫助教師有效利用教學時間,最重要的是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以達到教師授課期望與學生學習目的的一致性。
2.教師授課角色與學生學習角色相互轉化的平衡性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主要是教師講授知識,學生學習知識。如果教師教學方法刻板陳舊,則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改革之后的大學非英語專業(yè)的上課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一改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模式為學生自己講解的純粹的自學模式。這種模式使得一些英語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無法適應。因此,在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和以純粹的學生自學為主的教學模式上找到一個平衡點,是目前我們應該特別關注的問題。教師應該把一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通過精心設計,以生動有趣、深入淺出的方式講授給學生。這部分由教師獨立完成;然后就重點內容設計課堂任務,與學生共同完成,進而檢驗學生的理解程度;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分組訓練,讓學生們合作學習,從而進一步測評學生的學習能力;最后通過課后作業(yè)課堂檢查的形式,檢驗學生課后獨立學習的能力。最終平衡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角色。
3.教師的授課內容與學生既有知識儲備的關聯(lián)性
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在課后經(jīng)常與學習基礎不同的學生進行良性的溝通,確保對學生既有的知識儲備做到心中有數(shù),
對學生對于新課的聽課要求心里有譜,以便在備課環(huán)節(jié)有目的地對教學內容、授課方式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這樣,教師在授課之前對學生的情況可以做到心中有數(shù),使學生能夠了解教師的授課目標以及自己的學習目的。使得各個層次的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將教師的授課內容與自己既有的知識儲備建立聯(lián)系,進而提高課堂注意力。
三、結論
在大學非英語專業(y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注意力的培養(yǎng)是教師和學生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夠實現(xiàn)的。作為學生,應該努力排除自身的一些消極的主觀因素的影響。教師則要精心設計授課環(huán)境,通過對學生作業(yè)的檢測評估學生的接受程度,進而調整教學目標和授課內容,以此吸引學生課堂上的注意力。
參考文獻:
[1]Wiliam, J.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M].NewYork:Henry Holt and Company,1890.
[2]Elis R.Classroom learning styles and their effect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 Study ofTwo Learners [J].System,1989.
[3] Gass ,S.et al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Attention[ J] .Language Learning,2003,03:497-5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