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博舒
摘要:當前,很多家長僅僅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并沒有考慮到其身體健康情況,造成越來越多的學生有頭腦沒體力,這也是嚴重制約我國人才發展的主要因素。本文針對校園中體育課程的改革進行思考,針對改革現狀提出解決的對策和建議,以此促進中學生體育課程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學校 體育課程 改革 思考 探究
中圖分類號:G8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1-0184-01
當前素質教育越來越多地引起我國教育界的關注,但是還是有很多家長甚至老師忽視體育教育,造成學生的身體健康受到影響。根據這種情況,教育機構提出體育課程還需要以學生為核心,把促進學生身心健康作為發展的重要標準,很多學校因此對體育課程進行改革。本文針對這一現象進加以分析,在了解我國校園體育改革現狀之后,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的對策,保證學生能夠全方面適應校園生活,為未來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我國校園中體育改革現狀
(一)體育教學內容混亂
現階段,校園體育課程上一個比較常見的現象就是,學生在體育課上課之前都會問教師這節課需要做什么游戲,從中可以看出,學生潛意識里認為,體育課就是玩游戲。但是實際上卻不是這樣的,學生在體育課上能學到更豐富多彩的知識,豐富自己的內心。但是在現階段,由于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其中一些人嬌生慣養,害怕吃苦,把上體育課當做是吃苦,千方百計逃避。個別體育教師教學管理寬松,造成體育課程課堂教學比較混亂的現狀。[1]
(二)體育教學形式單一
校園中的體育課程一般情況下都是以班級為單位,并且采取男女混合教學的方式。很多校園體育教師并沒有意識到男女學生身體素質之間的差異,依然采用統一的教學方式,例如:集體跑步、做體操等等。但是如果按照女生的標準去衡量,男生就難以達到鍛煉的目的;而如果按照男生的標準,女生就會超出身體的極限,很容易出現危險。因此,校園中體育教學形式單一,也是制約體育課程發展的主要因素。
(三)體育教學方式簡單
現階段校園中的體育課程一般情況下都是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很多教師受到思想的禁錮,只是單純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卻忽視了學生是教學主體,甚至沒有考慮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與身體的體驗和感受。這也導致很大一部分學生并不喜歡體育課,積極性越來越差,甚至產生了厭學的心理。[2]
二、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對策和建議
(一)豐富教學內容
體育課程是以身體運動為主要目標,同時以身體素質和思想素質作為基本的目標。在對于學科的選擇過程中,還需要激發學習的興趣,保證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并且以學生為主,按照學生的想法不斷完善體育教學的內容。體育課程的實質就是為了保證學生的身體健康發展,因此老師應該按照學生喜歡的方式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
(二)完善教學組織模式
多樣的教學形式能夠激發學生對于體育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能夠在根本上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身體的健康發展。因此在體育課程上,老師還需要以學生為主體,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按等級進行課程的訓練和講解,增加學生學習的信心,并且保證學生能夠在多樣化的學習過程中全面發展。[3]
(三)使用多種教學方式
體育課程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保證學生健康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高素質人才不可缺少的手段。人才的培養和發展離不開思想的教育,同樣更離不開素質教育,體育課程是其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體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發現學生心理上產生的變化,使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對體育課程產生興趣,積極加強體育鍛煉,這也是多種方式教學的重要目標。同時,老師采用有組織的教學方式,加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調動其學習積極性,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狀態。
三、結論
從以上探討和分析的內容能夠看出,要培養學生成為全方面發展的人才,就需要使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其中體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課程。對此,需要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更新教師的思想理念,提出合理的教學內容,才能培養出符合新世紀發展需要的全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陳萬紅.體育課程改革的本體論探尋——以泰勒課程研究范式為分析框架[J/OL].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5.
[2]李啟迪,邵偉德.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體育課程理念的意義與實施策略[J].體育科學,2014,03:15-23.
[3]李珍.新升專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實踐與思考——以隴南師范高等專業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為例[J].運動,2012,20:52-53.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