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娟
摘要:基礎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小學低年級教育應該培養學生對學習和生活中常見的文字符號和簡單標記的興趣,在教學中運用繪畫教學、閱讀圖書等方式,培養學生對閱讀、書寫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和書寫能力。調查顯示,由于網絡和電視等新興媒體的出現,以及碎片化閱讀的發展,很少有家長能夠進行傳統意義上的閱讀,對低年級學生的閱讀也無法起到榜樣作用。本文就低年級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進行探討。
關鍵詞:低年級教育 學生閱讀 習慣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1-0186-01
小學一、二年級是人一生發展的關鍵階段,也是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階段,因此廣大教育工作者都應關注這一時段的教育工作。在低年級教育工作中,應該通過恰當、多元化的方式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和書寫的能力,并為學生創建良好的閱讀和書寫環境。教師還要和家長共同努力,共同培養低年級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現筆者就如何促進低年級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闡述自己的觀點,供大家參考。
一、低年級學生閱讀習慣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低年級學生的閱讀環境不好。由于傳統教育觀念的思想以及學校硬件條件的限制,學生早期的閱讀存在隨大流的現象,閱讀僅僅是淺嘗輒止。教師只是將幾本圖書放在教室的書架上,讓學生在課間或者早晨的接待時間閱讀,覺得簡單的翻看就是閱讀。沒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閱讀環境不夠舒適和安靜,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第二,缺乏規范的閱讀指導。現在很多學校領導和教師都認識到了閱讀的重要性,投入了適量的資金和人力為學生創建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條件,如建設圖書館或者放置書架等。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也為學生留出了自由閱讀的時間,鼓勵學生進行集體閱讀和集體探討等。但是一些教師對于圖書的選擇較為隨意,不關注低年級孩子的需求和興趣,也無法很好地把握圖書的關鍵信息和細節,學生的閱讀不夠深入。第三,由于低年級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仍處于發展階段,并且受到家庭環境、社會觀念和學校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生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缺乏閱讀經驗導致閱讀效率低下,閱讀完后無法完整、獨立的表述出故事梗概和思想等情況,并且很多低年級學生都不知道如何獨立閱讀,只能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才能開展閱讀,閱讀沒有目的并且主動性不強。
二、培養低年級學生閱讀習慣的策略
(一)創建良好的閱讀環境
由于低年級孩子的年齡小,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良好的閱讀環境是非常重要的。閱讀環境首先要保證安靜,光照條件良好,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學校光照充足的地方設置閱讀專區,鋪上泡沫地板并放置一些毛絨玩具,讓閱讀環境充滿趣味和休閑的氛圍,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隨意選擇圖書閱讀。教師要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選擇合適的圖書,這些圖書一般都是內容直觀、具體、有大量插圖的。圖書數量充足,每個學生都有書可讀并且定期引進新的圖書。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教師的行為也會對學生起到重要的指導和示范作用,因此教師要對閱讀保持熱情的態度,并用恰當的方法激發學生輕松和愉悅的情緒,讓學生進入快樂、自然的閱讀狀態。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題、演唱歌曲、猜謎語等方式,激發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定制規范的閱讀規則
科學規范的閱讀規則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圖書的擺放,低年級學生剛剛接觸圖書,他們會以為圖書也是一種玩具,在放置圖書的時候非常隨意。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將圖書編號或者制作圖書和書架相照應的標簽,例如低年級學生都認識的圓形、三角形、長方形等,這樣學生在閱讀完圖書后基本能夠自己將圖書擺放在正確的位置。對于圖書的更換,一些孩子不認真閱讀,在較短的時間內更換好幾本圖書閱讀,教師可以作出規定:每次閱讀活動中,只能閱讀一本或者兩本圖書。隨著學生閱讀興趣的逐漸增加,會逐漸適應這種要求,閱讀也會更加深入和全面。
(三)通過游戲提高低年級學生閱讀認知水平
大部分學生對游戲都很感興趣,游戲也是學生活動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可以通過游戲開展閱讀習慣培養工作。依據學生的興趣和閱讀經驗,在游戲過程中給予恰當的指導,保護學生的情緒,促進學生全面和個性的發展。教師也可以設計游戲來了解更多與圖書有關的知識,或者通過游戲學習閱讀技能。
綜上所述,低年級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性工作,教師必須精心組織和引導,讓學生掌握優秀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樂趣。
參考文獻:
[1]許曉蓉.促進學生閱讀習慣養成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0,06:15.
[2]區翠英.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對學生成長的影響[J].速讀,2016,01:82.
[3]李瑋婧.如何促進學生閱讀習慣養成的策略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2015,06:106.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