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克

如果說還有電影能在月底的奧斯卡上對《愛樂之城》產生威脅,當首選黑人同性戀題材的獨立影片《月光男孩》——金球獎上從拿到7個獎的《愛樂之城》手中,搶到了“最佳劇情類影片”這一最具分量的獎項。
《月光男孩》講述了黑人男孩奇倫的成長經歷。黑皮膚的奇倫是名同性戀,他在單親家庭長大,家境貧困、體格瘦弱……這樣的環境注定了他不會是個“陽光男孩”。在劇情結構上,該片采用工整的三段式:童年、少年和成年(如圖),類似頗受好評的《少年時代》。影片每個段落不長,僅夠從一個角度激發一種矛盾沖突——從兒時的缺父愛,到少年時被欺凌,再到成年追尋舊愛,之間埋有相互關聯的痕跡。這個看似樸實卻又飽含情感的劇本,為《月光男孩》贏得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的提名。當然,因為人物成長太快,不得不使用三個演員來飾演主角,在性格交代上稍有些割裂感,無法做到《少年時代》那種從一而終。
《月光男孩》最為人眼前一亮之處,在于導演風格化的視覺體現。乍一看這部影片,中國觀眾很容易聯想到香港名導王家衛,獨特的構圖、色調、鏡頭運動,以及音樂的搭配,很像從“墨鏡王”那兒借鑒過來的。導演本人也不諱言對王家衛和侯孝賢的喜愛,《月光男孩》里的第三段,幾乎就是在照搬《春光乍泄》的場面調度。
其實,把梁朝偉和張國榮那種“情義”改在黑人身上,用一種非好萊塢的視聽習慣來表現最美國式的社會話題,這本身就需要勇氣。在滿是販毒和校園暴力的負面環境下長大的男孩,除了因膚色和地位備受摧殘,還要面對內心萌動的同性之情。面對吸毒母親的打罵,野蠻同學的侮辱,朦朧的愛情成了奇倫唯一的出口。然而,這段愛情卻被隨時降臨的校園暴力扼殺,最后也只能訴諸暴力。導演把唯一的溫暖留給一個成年毒販:胡安給奇倫帶去父愛,雖然那個“月光男孩”的童話并不足以改變他成長的歧途,但那些美妙的凝視神情,還是讓失去親情和愛情的人,最終找到一點重逢的慶幸。
不比另一部熱門電影《隱藏人物》里黑人的勵志斗爭,《月光男孩》給觀眾帶來的更多對黑人和同性戀等弱勢群體的關注。去年奧斯卡深陷“太白”風波后,今年大幅增加了非裔電影人的提名數,《月光男孩》中飾演胡安的馬赫沙拉·阿里和飾演母親的娜奧米·哈里斯,同時入圍最佳男女配角——這并非是種施舍,他們的表演當得起這份榮譽。▲
環球時報2017-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