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西班牙特約記者 王方
隨著《中國詩詞大會》的走紅,學習唐詩的熱度重新在國內出現。詩詞的翻譯向來是翻譯界的難題,不過近日由旅居西班牙的翻譯家陳國堅翻譯的《唐詩三百首》,卻引起西班牙文化界、詩詞界不小的震動。西班牙國家電視臺的主播稱贊該書“妙不可言,為西班牙人了解中國詩歌提供了極好的機會”。當地多個電臺還就此采訪了陳國堅老先生,并對該書作出推介。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西班牙一號電視臺、五號電視臺,以及《國家報》《世界報》等主流媒體均對西語版《唐詩三百首》進行了介紹。不少西班牙詩人、作家閱讀該書后表示,這部譯作讓人感受到中國古詩詞的意境,實屬可貴。西班牙皇家歷史學院院士、研究東方歷史的專家卡洛斯·馬提內思為這本書專門作序。曾獲西班牙全國文學獎的著名詩人科利納斯稱這本書“很珍貴,包含著真理和美”。獲得過17個詩歌獎的桑托斯·多明戈向讀者推介了書中白居易的詩《草》,并表示《唐詩三百首》是一部“很出色的雙語詩集”。
該書作者、79歲的翻譯家陳國堅15日接受了《環球時報》采訪。陳先生介紹說,這本書是他花費多年時間才翻譯完成的,背后的動力源于他自小對唐詩的熱愛。陳國堅早年在廣州外語大學擔任西班牙語教員。一次,他偶然拿到一位墨西哥翻譯家翻譯的中國古詩詞譯作,讀后既興奮又遺憾。興奮的是,終于有人將中國古詩詞翻譯成西班牙語,可以讓拉丁美洲國家讀到中國的詩詞經典。遺憾的是,墨西哥翻譯家是從法語譯著翻譯成西語,經過兩道語言的過濾后,中文詩詞的意境已經打了不少折扣。自此,陳國堅燃起將中國古詩詞直接從中文譯成西語的愿望。
翻譯詩詞的人等于半個詩人,本身要有詩人的情懷和掌握詩詞韻律的能力。陳國堅認為,把唐詩譯成西語后,要讓讀者第一感覺這是詩詞,而不是散文,更不是白話文。自1981年開始,陳國堅陸續著手翻譯古詩詞。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自己最喜歡的作品是杜甫的《春望》。
陳國堅將譯好的《春望》拿給西班牙詩朋友閱讀,后者提建議說,西班牙人常常喜歡在酒吧里聽人讀詩,朗誦者首先愛挑具有強烈節奏感的詩作,所以翻譯時一定要注重韻律的體現。如此中肯的意見讓陳國堅得到啟發,經過多達50次的修改,一首既有強烈節奏又有漢語意境的《春望》終于定稿。這次,無論是專業詩人還是酒吧里的詩詞愛好者都點頭稱贊。
陳國堅從這首詩的翻譯中得到的最大體會是,要將《春望》中的“思鄉情結”傳達給西班牙人,確實是個大難題。因為西班牙國土面積不大,從最北部到南部,坐一天火車也就到了,基本不存在背井離鄉的感受。好在陳國堅最終完成了這個課題。
眾所周知,李白的《靜夜思》朗朗上口,小學生都能張口背誦。但要將詩中的“靜”“夜”“思”翻譯得信達雅并不容易,陳國堅反復修改40多次才定稿。
陳先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2014年,西班牙遭遇嚴重的經濟危機。那一年,當地出版社向他發出約稿通知,請他將全文《唐詩三百首》從中文譯成西語,并且在沒有任何把握盈利的情況下,和他簽訂了首版2000冊的合同條款。事實上,即便是著名詩人在西班牙出詩集,首次印刷也不超過250本,否則出版社要冒虧損的風險。畢竟,詩詞曲高和寡,不如八卦內容受眾面廣。正因如此,可以看出出版社對陳國堅譯作的信心。
事實證明,《唐詩三百首》受到文化界、媒體界的好評。西班牙網友評論說,閱讀《唐詩三百首》是在品嘗詩歌的快樂,而不是在讀一本解釋意思的書稿。陳國堅最后向記者透露,目前他已經著手翻譯《中國近代詩詞》,包括秋瑾、徐志摩以及郭沫若等人的作品。▲
環球時報2017-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