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軍
陜西省作為全國第三家、西部唯——家創新型試點省份。2014年,陜西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陜西省創新型省份建設工作方案》,提出了“實施產業轉型升級工程、實施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實施園區基地創新發展工程、實施創新型市縣建設工程、實施優化創新環境計劃”的“四工程一計劃”方案。全面激活了陜西的創新動力。2015年,國務院批復同意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這是國務院批復的第9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繼陜西省獲批國家創新型試點省份,西安獲批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之后,在陜西省、西安市落地的又一個國家戰略布局。
近年來,陜西創新型省份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科技創新對推動陜西經濟社會發展極具影響力,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5.81%。為了加速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最大限度發揮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十三五”時期,陜西科技工作將以“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為指導思想,聚焦“四個全面”、五大發展新理念,聚焦習近平總書記“追趕超越”和“五個扎實”新要求,堅持“雙輪驅動”,推動“六大轉變”,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科技與經濟有機結合,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產學研/軍民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全面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建成具有陜西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為供給側改革提供源頭活水,讓科技強帶動陜西強,走出一條“創新強省”新路徑。
堅持把“五大發展理念”作為根本遵循。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協調作為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把綠色作為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把開放作為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把共享作為和諧發展的本質要求。加快推進要素驅動為主向創新驅動為主轉變;“統籌關中道,協調南北中”,促進一、二、三產業同步發展;著眼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省份合作,以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和區域競爭的主動;形成人人參與創新,人人共享成果的良好局面。
堅持把“追趕超越”和“五個扎實”作為新要求。牢記重托,不辱使命。在關系陜西長遠發展的基礎前沿領域,超前部署有望催生未來變革性技術的研究項目,增強創新化源頭供給創新,搶占發展制高點;在關系陜西經濟結構調整的重點產業領域,聚集科技資源,強化鏈條部署,重點突破攻關,加快追趕超越步伐。
堅持把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作為根本動力。推動科技創新,必須深化改革,調整一切不適應創新驅動發展的生產關系,實現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兩個輪子”良性運轉。要推進科技領域的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充分調動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的積極性,釋放創新活力,增強創新動力。
堅持把“雙創”作為創新發展新引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著力發展眾創、眾扶、眾包、眾籌,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強創新創業綜合載體建設,不斷完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和創新創業扶持政策,鼓勵企業內創、院所自創、高校眾創,積極推廣西安光機所、西北有色院模式,以創新促創業、以創業推創新,打造創新發展新引擎。
堅持把人才作為創新發展第一資源。人才是實現創新發展的關鍵,要始終把人才資源開發與活力釋放,放在科技創新最優先的位置,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改革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機制,培育造就一批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新型人才隊伍。
堅持把科技惠民作為基本出發點理念。把科技創新與改善民生福祉相結合,以發揮科技創新在解決人民群眾緊迫需求、改善人民生活質量、促進就業創業、扶貧脫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讓人民享受更多科技創新成果,為全面邁入小康社會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
因此,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增強科學普及要常抓不懈、長期堅持。“十二五”以來,陜西科協工作以“搭建平臺、大聯合、大協作”為思路,以提高重點人群科學素質為主線,以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以實施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計劃為載體,公眾參與意識不斷增強,社會影響力明顯提升,科普服務能力顯著提高,科普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政策和經費保障力度持續加大,全民科學素質穩步提升。據2015年第九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顯示,陜西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5.51%。
“十三五”期間,陜西省科協堅持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人才是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全面開展“創新爭先行動”,引導全省廣大科技工作者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貢獻智慧和力量。
目標著重圍繞攻克一批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技術瓶頸,破解創新發展科技難題,掌握更多的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推動產業和產品不斷向國家和全球價值鏈中高端躍升。在重大科學問題上取得一批原創性突破,掌握一批重大技術創新成果,力爭在重要科技領域實現跨越發展,打造國家西部創新高地。瞄準經濟和產業發展亟需解決的科技問題,引導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打通從實驗室到生產應用和產業化的“最后一公里”。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到千家萬戶,使科技文明普惠共享。
一是短板攻堅爭先突破行動。瞄準陜西重大科技戰略需求,圍繞陜西“十三五”規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聚焦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高端技術供給不足這一短板,攻克束縛創新的頑瘴痼疾,促進創新環境不斷優化。科協工作要在自主創新能力提升、高端技術供給、產學研協同創新等方面爭先突破。
二是前沿探索爭相領跑行動。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蓄勢待發的機遇,立足省情實際,堅定敢為天下先的志向,大膽假設,認真求證,執著追求,在獨創獨有上下功夫,實現科技創新戰略性轉變。科協工作要在重大科學發現理論創新、關鍵技術共性技術預研、學科建設學科發展等方面爭相領跑。
三是轉化創業爭當先鋒行動。瞄準經濟和產業發展科技難題,投身創業創新,積極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以科技創新引領支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當好生力軍。科協工作要在促進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搭建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等方面爭當先鋒。
四是普及服務爭做貢獻行動。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為己任,當好科技知識和科學思想的傳播者、科學精神的弘揚者和科學方法的倡導者,把科技送到千家萬戶,為人民共享科技進步成果貢獻智慧和力量。科協工作要在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推進科普信息化、加強科普資源共建共享等方面爭做貢獻。
我們堅信,陜西科技工作的發展,創新型省份的建設一定會在科技創新、科學普及兩翼的驅動下取得巨大成效,將會極大促進陜西經濟社會持續、穩定、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