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硯淼


2016年12月22日,首屆京津冀科普資源推介會在中國氣象局氣象會堂隆重舉行。
2016年12月22日,首屆京津冀科普資源推介會在中國氣象局氣象會堂隆重舉行,推介會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天津市科學技術協會和河北省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北京市科協數字內容產業協作中心、北京科普發展中心、北京科普資源聯盟、北京數字科普協會和北京數字內容產業協會承辦,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和北京科普新技術研究院協辦,推介會還得到了中國氣象局和中國科普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京津冀科協領導,以及京津冀地方科協、科普專業機構、科普企業500多名代表參加本屆活動。
本屆推介會以“e連互通·融合發展”為主題,舉辦六項活動,分別是京津冀科普資源共享合作協議簽約儀式、京津冀科普發展論壇、京津冀“科普理論創新與實踐發展”學術沙龍、科學秀表演、京津冀科普資源展示推介、北京地區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和基層科普場館調研。
12月22日上午,北京、天津、河北科協隆重舉行了“京津冀科普資源共享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出席簽約儀式的領導有北京市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馬林,河北省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劉紀雷,天津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段志強,北京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劉曉勘,河北省科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許順斗,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副主任陳云峰,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副主任魏彩英,北京市科協副巡視員兼科普部部長陳維成。
北京市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馬林,河北省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劉紀雷,天津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段志強致辭并簽署協議。此次簽約,標志著京津冀科普工作走向協同發展的軌道,通過建立工作聯絡機制、創建資源共享平臺、整合區域科普資源、組織科普資源開發、打造主題科普品牌、推動科普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深化合作,實現資源匯聚共享,搭建多層次、寬領域的科普合作平臺,建立互惠共贏的長效機制,提高科普工作成效,為廣大公眾提供更豐富、更優質的科普服務,推動京津冀公民科學素質全面提升。
在隨后進行的京津冀科普發展論壇上,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王康友,騰訊科普頻道主編何建紅和北京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劉曉勘分別作了主題報告。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王康友以《提高公民科學素質,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為題,圍繞理念變革、主題回歸、內容拓展、手段升級、機制創新、治理轉型等內容,深刻闡述了新時期科普工作轉型升級的新思路,并詳細介紹我國第九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的情況,深入分析了影響公民科學素質提升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的有效措施。騰訊科普頻道主編何建紅以《移動互聯網下京津冀科普內容的精準傳播》為題,全面梳理了科普視頻的應用和發展現狀,綜合分析了各類人群關心的科普主題,總結了科普信息化五大項目建設、互聯網科普內容生產和傳播等情況,并對前沿科技的科普解讀、科學大事件的場景化科普、科普自媒體生態圈的培育以及辟謠科普進行了介紹。北京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劉曉勘以《創新面向2000萬市民的科普工作》為題,介紹了北京市公民科學素質現狀,指出北京市公民科學素質提升存在需求差異化、渠道網絡化、參與社會化等挑戰,提出了從科普行為的轉變、科普機制的轉變以及科普手段信息化等三個方面提升科普理念、創新科普實踐的思路。最后,北京科普發展中心副主任蘇國民就推進科普理念認識和實踐活動“雙升級”,向從事科普工作的單位和科普工作者發出“加強科普理論研究、引領科普理念更新、創新科普機制模式、推動科普產業發展、促進科普區域協同”等五項倡議。
22日下午,推介會組織了“京津冀科普理論創新與實踐發展”學術沙龍,京津冀三地科協、科普專業機構、科普企業代表圍繞“科普資源共享合作的新方法新路徑”進行了研討。
活動期間,大會組織了科學秀表演,以嶄新的科普表演形式,將科學實驗的教育因素與舞臺表演完美結合,獲得了500余名參會人員和學生的廣泛贊譽。
本屆推介會吸引了40多家科普機構和企事業單位,共展出科普信息化資源、青少年科技教育資源、青少年創客教育資源、智慧社區資源、航空航天科普資源、軍事科普資源等40多項科普項目,展覽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受到科普工作者的高度關注和與會人員的一致好評。
12月23日上午,京津冀三地科協代表先后參觀調研了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北京自來水博物館和北京地區基層科普場館金融街智慧科學生活館。
京津冀科普資源推介會的成功舉辦,有力地推動了京津冀區域科普資源整合共享,全面推進了三地科普領域的深度合作和交流,促進了京津冀科普公共服務水平的提高和全民科學素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