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安
【摘 要】如何科學設計練習,充分發揮其在教學過程中應有的作用,是深化小學數學教改面臨的重要課題,也是教師勞動創造性的具體體現。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探索與初步體會。
【關鍵詞】小學數學;練習設計;實效性;教學實踐
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是一堂數學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一步深入理解新知識、掌握新的技能技巧、培養積極的情感和態度、促進學生往更深層次發展的有效途徑。課堂練習設計的有效性,能使學生對概念進行深層次的內化,綜合能力得到提高,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不僅要遵循課堂練習設計的原則,更要注重練習設計的方法,體現練習的實效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采取多種多樣的練習形式,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時對練習進行調控與反饋,提高學習的有效性。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體現練習設計的實效性呢?下面本人結合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練習設計要有趣味性
新課程標準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為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設計要擺脫機械重復的、枯燥乏味的、繁瑣的死記硬背、無思維價值的練習。作業題型要做到“活”一點、“新”一點、“趣”一點、“奇”一點,通過多種渠道,把豐富知識、訓練和發展創造性思維寓于趣味之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生動有趣的作業內容取代重復呆板的機械練習,以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使之產生一種內部的需求感,自覺主動完成作業。
比如在學習“數的整除”這單元后,我利用這單元的知識設計一道讓學生猜猜老師的電話號碼是多少的作業,猜出后,拔個電話給老師。( )一位數中最大的偶數。( )既是偶數又是質數。( )2和3的最小公倍數。( )既不是指數也不是合數( )最大的一位數。( )8的最小倍數。( )6和9的最大公約數。( )最小的質數與最小的合數的積。學生根據這些條件,猜出號碼撥出去,接電話的果然是自己的老師,學生就覺得十分有趣。這樣把作業寓于猜謎之中,有趣的猜謎活動吸引了學生,“引”起了學生學習的欲望,讓學生“吃”得津津有味。
二、練習設計要有針對性
練習的設計要緊扣教學目標,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注意知識的前后聯系,尤其是對后續知識的的延伸和拓展,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針對性的設計專項的練習,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知識上得到發展,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例如,學習小數乘法時,可以針對其重難點設計下面題目。
(1)說出下列各乘法算式的積有幾位小數。
12×0.6( ) 0.8×9.4( ) 67.3×0.08( )
(2)根據23×134=3082,直接寫出下列乘法算式的積。
2.3×13.4=( ) 23×0.134=( ) 0.23×1.34=( )
這樣的練習,突出了“積的小數位數與因數的小數位數的關系”這一重難點,及時有效的鞏固了所學的新知識,在教學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練習設計要有自主性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作業的設計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供給學生自主參與探索,主動獲取知識,分析運用知識的機會,盡可能讓學生對自己的作業進行自我設計,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讓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學習的主動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如,學習《百分數》后,我安排了“新聞發布會”這樣的練習:生活中的百分數很多,把你課前搜集的百分數拿出來與大家交流一下,①說說從哪里收集來的?②說說這些百分數表示什么?③說說由這些數據你想到了什么?
再如,學習《人民幣的認識》時,就可設計“超市購物”的生活情境練習題。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組分別扮演顧客和營業員,看哪位營業員收錢、找錢既對又快,哪位顧客會正確、合理付錢。創設這樣一個情境,讓學生將已有的知識自覺地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鞏固對人民幣的認識、了解人民幣的單位換算、體驗角色的樂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等,可謂一舉數得。
通過這樣的自主性練習,學生不僅對所學的知識進行了鞏固,而且對知識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和自主建構,使自己的數學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四、練習設計要有對比性
深化練習,不是指題目要求拔高、加難,而是指思路的拓寬、靈活,激勵學生思維。在練習中通過對比練習,可突出事物的本質屬性,對形同實異,學生易混淆的知識得到辨析深化的認識,有利于培養學生推理、分析和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防止思維定勢產生的負面遷移。
如在復習分數應用題時,可以設計以下對比練習:(1)一段公路長10千米,修了3/5,還剩多少千米?(2)一段公路長10千米,修了3/5千米,還剩多少千米?(3)一段公路長10千米,修了一段后,還剩2/5,修了多少千米?(4)一段公路長10千米,修了一段后,還剩2/5千米,修了多少千米?通過這組練習題,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題中已知數與已知分數之間的相依關系,提高分數應用題數量關系中“對應”這一要素掌握程度。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指導、有組織的學習活動,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基本途徑。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更應該精心設計練習,讓習題練習成為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直接發源地,讓學生的興趣一直保持在練習的始終。我相信,只要我們重視“練的有效性”,課堂中注意讓學生充分“練”,就一定能收到實實在在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趙松.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實效性策略.《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4(1)
[2]鄧武才.讓數學練習更具實效性.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