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空污、要健康”,“臺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19日兵分兩路舉行大游行,以行動“爭一口氣”。
數千民眾19日集結在臺中市民廣場,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也特地趕到。他警告說,臺灣不能一直擴充拼經濟,持續耗費能量等于“走上無法回頭的路”。云林縣長李進勇和嘉義市長涂醒哲也出現在游行現場,身為醫生的涂醒哲不忘把臺灣空氣污染歸咎于大陸,稱嘉義不是工業區,空氣質量還曾是最后一名,主要是外縣市吹來或從中國大陸吹來的。
同一天,高雄反空污游行在高雄中央公園登場。一些親子教育團體走上街頭,不少小朋友頭綁“反空污”布條、戴著口罩,騎自行車或坐在娃娃車上,跟著父母一起爭取呼吸權。他們在現場上演“我要干凈好空氣”行動劇,講述因臟空氣不能出門玩耍的小朋友,到“煙囪國”打倒大煙囪的故事。值得關注的是,醫師公會團體首次走在反空氣污染游行隊伍中。
面對民眾訴求,臺“副總統”陳建仁19日在臉譜回應稱,新當局已下定決心全力做好“反空污,抗暖化”的工作,但需要時間整頓。“環保署”稱,已研擬進行“空污法”修法,增加污染管制項目。據《聯合報》19日報道,國民黨“立法院”黨團開出第一槍,聯署承諾書,允諾未來新會期將以空氣污染相關修法作為最優先法案。
臺灣“環保署”2016年空氣質量監測報告顯示,全臺76個監測站PM2.5年平均濃度,高雄和屏東包攬前三名。以PM2.5比較工業生產人均空污量,云林縣是臺北市的129倍,顯示“南部民眾承受的空氣污染量遠高于北部”。游行總召集人葉光芃稱,工廠產生的經濟效益帶來的繁榮不分南北,但產生的空氣污染危害卻是由中南部民眾默默承受,“這次選在臺中、高雄兩地發起活動,就是要讓遠在臺北的中央部會正視中南部空污危害”。
《中國時報》19日稱,依據世衛組織數據,2014年全球2977個城市的PM2.5平均值排名,臺灣城市都排在2286名之后。葉光芃痛批新當局上臺后對空污問題雖有行動,但都是“花拳繡腿”。更令人不滿的是去年12月實施新版空氣質量指針(AQI),將“紫爆”標準由71微克以上放寬為超過150微克,“根本是防治空污的反教育”。▲
(關錫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