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毅
摘要:現如今,我國的地鐵工程越來越多,軌道交通建設的目的不僅在于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便利,同時還要確保人們的生命 安全得到保障,這就需要不斷提高地鐵運行的可靠性,進而將各類事故發生的概率降低至最小。但目前在車站管理中還存在 著人為、設備、環境以及管理等多個方面的風險,因此需要進行針對性防護,可采取系統維護及制定應急預案等多項措施, 進而促使車站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夠開展得更加順利。
關鍵詞:地鐵車站;安全管理;風險;對策
中圖分類號:TV5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178(2018)06-0313-01
引言
在現代城市建設中,地鐵是重要的公共交通方式,承載了大量
客流的運輸任務,對于城市居民的出行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地鐵 系統位于地下較為封閉的環境中,人流密集且流動性比較高,在出 現火災等緊急情況時,難以迅速的對人群進行疏散,極易造成嚴重 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對地鐵車站的消防管理 措施,以預防為主,盡量避免火災的發生,此外還要做好應急處置 工作,從而提高救援人員和搶救財產的效率,更好的保護公眾安全。 在地鐵車站主要配置的消防器材和設備雖然能夠對火災損失進行有 效的控制,然而由于地鐵車站的消防特點,仍需要對消防安全加強 管理措施,只有提高管控措施的有效性才能真正的避免出現火災事 故,更好的保護人民群眾的人身安全和公眾財產的安全。
1 安全管理風險
1.1地質因素
對于地鐵車站工程來說,地質因素是導致施工安全事故發生的
因素之一,主要包括不良地質條件、氣候環境惡劣、地下水影響、 圍巖穩定性不足以及地質不均勻沉降等。若地鐵車站施工中遇到不 良地質,則會明顯加大施工難度,也使整個工程面臨巨大安全風險, 一旦施工技術不科學或操作不規范,極易引發安全事故。對地鐵車 站工程來說,地下水會軟化圍巖,對隧道形成膨脹壓力,此時圍巖 穩定性不足,地層遭到嚴重破壞。惡劣的氣候條件往往會導致土層 松動,極易引發安全事故。地鐵車站施工中地層擾動狀態下,巖石 受力發生變化,極易出現不均勻沉降,加劇施工風險。
1.2人為及施工因素
在地鐵車站施工中,若選線過程中并未全面考量技術、可行性
等因素,導致選線不合理,一旦投入修建時遇到不良地質,極易引 發隧道塌方事故,若重新選線規劃修建,會造成人力組物力財力資 源的浪費,影響工程整體效益。地鐵車站工程建設中,地質勘探的 準確性不足,導致勘探結果缺乏可靠性,會給淺埋暗挖地鐵車站工 程埋下巨大的安全隱患。與此同時,地鐵車站工程規劃與設計不合 理、工程進度控制不到位、施工不規范等,都是比較常見的人為及 施工因素,極易引發安全事故,甚至給整個工程造成人員傷亡和巨 大的經濟損失。工程建設中部分管理人員并未充分認識到安全施工 的重要性,對參與工程建設人員的安全教育不到位,施工人員安全 意識不足,施工操作不規范的情況時有發生。在地鐵車站施工中, 一旦工程監管不到位,事故隱患控制不及時,工程管理不規范,施 工人員崗前安全培訓落實不到位,極易引發安全事故,嚴重影響地 鐵車站工程建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3理系統風險
管理風險主要是由以下兩項因素所造成的。第一是安全管理制
度不夠健全,這主要是因為領導層對于這項工作不夠重視,進而導 致規章制度中存在許多漏洞,嚴重影響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第 二,不同崗位人員的分配不夠合理,同時也未能對人員進行針對性 培訓,導致人員的綜合素質無法達到崗位要求,并且相關部門所制 定的應急預案與實際情況偏差較大,導致安全事故無法及時得到處 理。
2 安全管理對策
2.1系統維護
地鐵車站的系統涉及多個專業及工種,因此整個系統內部的構
成是十分復雜的。為了有效保障車站的安全性,必須對工程實施的 各個階段進行詳細的規劃與設計,并且應對各崗位人員的綜合能力 進行考察,確保其能夠符合施工的需求。這就需要加強對人員的培 訓,培訓不僅包括施工的各項要點,同時還應提升人員的道德素養 及責任意識。另外,為了將故障發生的概率降低至最小,最重要的 是對系統內部的各項設施定期進行維護,及時消除隱患,這樣就能 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2技術裝備
為了提高地鐵系統的整體性能,需要采用當前所研發的一些性
能較為先進且質量較好的技術,促使設備的功能更加完善,這樣就 能夠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率。例如當前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這樣 一旦發生故障就可在短時間內完成信息的傳輸,促使相關人員針對 故障制定應急措施。另外,還可采用調度系統,進而通過智能化控 制減少人員的工作量,這樣就能夠避免許多因人為因素所導致的意 外。
2.3應急預案
盡管通過完善設計方案及定期維護與檢查設備能夠降低事故發
生的概率,但其中仍會存在一些安全風險并且無法避免,因此最重 要的是在意外發生之后能夠在短時間內展開救援工作,對乘客及地 鐵工作人員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將事故造成的傷亡和損失控制在 一定的范圍內,這就需要相關部門根據以往事故的類型制定相應的 應急預案,并在車站加大宣傳力度,幫助普通民眾了解這些基本信 息,同時還要對工作人員加強培訓與演練,進而通過演習使各項救 援工作能夠有序開展,這樣就能夠在發生事故之后迅速展開救援工 作,而不會因準備工作不足導致現場過于混亂。
2.4完善管理制度
為了使車站的管理工作能夠開展得更加順利,地鐵公司必須制
定出健全的管理制度,并且應對內部員工進行能力測評,了解員工 的素質、經驗及技能水平等,在綜合評定的基礎上,可對員工的工 資適當進行調整,進而起到激勵員工的作用。
2.5地鐵車站要對消防責任和相應的責任區進行明確的劃分
由于地鐵車站內設置了很多的消防設備,不同設備往往是不同
生產廠家的產品,因此在操作和技術標準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同 時很多新型的消防器材也在不斷的投入使用,要求操作人員要及時 掌握新設備的操作。所以為了提高應對火災的能力,需要合理劃分 消防區域,并配置相應的器材,對消防責任也要明確的劃分和界定, 并落實到人,從而在最大限度上對火災進行控制管理。地鐵運營單 位應動員全體人員加入到消防管理工作中來,并對各自劃分的范圍 進行相應的消防管理。運營單位可以以部門為基礎,對消防區域進 行劃分,由各部門組織對責任區域進行巡查,并對區域內的消防設 施進行維護保養。各專業部門要設置專門的巡查人員,并對其進行 培訓,幫助他們掌握消防基礎知識,能夠有效識別消防隱患。在劃 分消防責任區域時要對地鐵車站內的建筑結構有充分的了解。特別 是有些地鐵車站內包括了站廳、展臺、列車軌道區域、設備控制室 以及商業區域。在巡視時要重點檢查站內是否存在違章用電用戶的 問題,消防安全出口和通道是否暢通;消防設施是否完好就位;防 火門等設施是否正常關閉以及其他的突發情況。另外還要對負有消 防責任的人員到崗的情況進行檢查。在巡視中,應由站務人員重點 檢查消防通道等區域的情況,而有專門的巡查責任人負責檢查電氣 設備以及其他系統控制房間的情況。
結語:總而言之,地鐵車站的管理工作較為復雜,需要做好不同系統間的協調工作,并且各崗位人員還應擔負起自身的安全職責,在工作的 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應變能力,進而有效應對各類突發狀況。此 外,相關部門也需要意識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前針對各類 風險制定好相應的應急處理方案。本文就對此問題進行了詳細探究,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議。
參考文獻
[1]宮培松.地鐵車站工程施工方案安全評審研究[D].華中 科技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