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
一是要認識“網約車”新業態,可能帶來的新風險,以及行政管理的新要求。“網約車”作為一種新業態,面臨著新風險,尤其是私家車掛靠的情況,它既有別于家庭自用車,也不同于傳統出租車,是一種新的風險類別,需要相應的經營管理,特別是風險數據的積累。此外,平臺公司是“網約車”管理的重點和關鍵,保險行業要通過保險產品設計,更好發揮社會風險管理的“正外部性”作用,一方面協助政府部門和社會強化對平臺公司的監督和約束,另一方面為平臺公司提供增信和風險管理服務。
二是從各地出臺的新規看,有關部門對“網約車”業態的風險認識存在差異,風險管理的水平也不同,同時,對利用保險開展風險管理的意識仍顯不足,因此,保險行業要從強化社會風險管理的視角,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化風險管理的技術、資源和能力優勢,協助相關部門更好地完善管理制度,特別是利用保險承接“網約車”行業的風險管理職能。
三是保險行業要適應“網約車”行業風險管理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強化自身社會風險管理的能力,更好地發揮政府社會治理的“助手”作用。要盡快開發專門的保險產品,將新規的相關規定納入條款,同時,基于風險量化分析,提出差異化的“賠償限額”建議,以配合和強化相關管理制度落地。
四是要把握新機遇,探索新業務。“網約車”新規全面規范和強化了管理,為保險創新和發展提供了新可能。如各地新規均將安裝“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車輛衛星定位裝置”作為剛性要求,這無疑為車聯網保險(UBI)業務提供了重要基礎。同時,建立駕駛員的信用管理體系也均被納入新規,為豐富定價“從人因素”提供了可能,也為控制風險創造了條件。此外,新規明確要求專人駕駛,使得“指定駕駛員”模式有了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