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東
摘 要: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在城鎮化的進程下持續擴大,在財權與事權不對等的矛盾下,地方政府資金難以滿足持續增加的項目支出,使地方政府不得不選擇融資平臺公司進行債務融資。但由于地方政府對債務風險的把控能力還有待提高,造成了部分地區已經產生了一定的債務風險。鑒于此不良局面,對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形成原因以及防范措施進行探討與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債務風險 地方政府 成因 防范
一、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類型及成因
從審計部門的數據來看,我國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基本都在可控范圍內,但從債務結構與分類、融資渠道以及信用風險來看已經嚴重威脅到地方經濟的平穩有序的發展,潛在的風險已經逐漸顯現出來。
1、融資平臺作為地方政府債務的債務主體帶來的風險
我國地方政府在舉債過程中并不是舉債主體,而是通過融資平臺公司,以財政收入作為擔保來開展的,這種行為給地方政府埋下了較大的債務風險隱患。一方面,地方政府作為債務擔保人,一旦融資平臺的運作不暢未能及時償還債務時,地方政府也需要附上連帶償債責任。另一方面,融資平臺公司的投資主要是以城市建設類的公共服務項目為主,因其投資回報慢、建設周期長等特性使收益難以保障且存在一定的債務違約風險。最后,受到融資平臺公司營運能力、資產運作以及管理水平的制約,使與之相關的地方政府債務呈現出更明顯的風險。
2、地方政府償債期限結構不合理
我國地方政府償債期限結構的不合理主要體現在債務償還期限集中,造成這種風險產生的原因還在于地方政府項目預期的投資回報期與償債期限之間的不平衡、投資項目收益較低,使地方政府錯誤的預估的這些項目產生收益的期間,使之與項目償債的周期之間不相匹配,在某一特定的時期內承擔了較大規模的債務。
3、流動性風險
我國地方政府的債務償還主要依靠土地出讓收入,但近年來為了調控房地產行業,下達了密集的限制政策,使地方政府土地交易受到嚴重影響與限制,收入急劇下降導致政府債務償還能力下降。而部分城市基建項目數量規模逐年上升,使政府投入大量的資金。但基建項目建設周期長、資金占用高且投資回報慢,也造成了資金的利用率有待高。以上不合理的政府舉債現象以及與之相關的金融機構壞賬壓力之下,致使企業流動性風險增加。
4、社會風險
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為當地社會與經濟的穩定運行埋下了潛在隱患,在城市急速擴張下嚴重透支了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的資源及資金,并承擔著巨大的還款壓力。在此高壓之下,地方政府為了緩解嚴峻的還款負擔,有可能對地方職能部門的集資攤牌、亂收費的違規行為進行縱容與不作為。在規定稅賦外另設名目收取費用償還地方債務,不但增加了民眾的經濟負擔,還將引發群眾的不滿情緒。另外,地方債務償還延期與拖欠行為,還將造成政府公信力與執政能力的低下。
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防范對策
1、積極拓展融資渠道
積極拓展多樣化的融資渠道,降低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貸依賴。在新形式的資本運作下,通過發行各類債券的模式進行融資,使大量的社會閑置資金與民間資本可參與其中。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還可以利用已投用的城市基建設施所產生的收入,面向社會發行相應的債權。另外,將流動性較差的中長期貸款轉換為現金類資產,增強資產的流動性。
2、將地政府債務總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2.1、針對具體區域的地方政府債務、經濟發展以及財政收支等具體情況,對償債能力與財力與經濟增量進行科學合理的預估,規劃處相適宜的政府舉債規模與周期。
2.2、盡可能的對項目進行市場化的投資,減少地方政府的舉債額度。另外,控制收益低、投入大的公共項目,對地方政府舉債必須清晰目標與范圍,避免盲目的投資。
2.3、在公共項目實施前進行充分詳盡的調研與可行性論證,項目的必要性、投資周期、投資資金規模以及投資收益率等等,尤其是對項目資金的使用,資金籌措渠道以及債務償還方式等情況進行全面的規劃,保障資金的利用率與控制地方政府負債率。
2.4、針對地方政府舉債開展的項目進行嚴格的審批核準制,一方面從全局把控地方政府的舉債規模,另一方面提高項目的可行性,保障后期投資回報收益。
3、構建完善的地方政府財政風險預警體系
積極建立起針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預警體系,對風險事項進行有效防范、識別、預警以及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首先,對地方債務的總體規模以及潛在的風險進行分析與評估;其次,針對負債率、償債周期、償債能力等設立完善、全面的風險指標。通過對債務風險預警系統的運行,對各個指標進行監控,一旦觸發預警即刻反饋到相應責任人,及時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4、公開地方政府債務信息
當前地方政府的債務信息往往是非公開形式的,因此在通過融資平臺公司進行城市發展建設相關投資項目進行舉債時,在缺乏相應機構與社會大眾監督的情形下,容易造成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的快速擴增。因此,只有將債務以及相關的風險關聯信息公開公布,才能使外界對地方政府形成一定監督與約束力。
三、結語
鑒于當前地方經濟建設的資金主要來源于地方性債務,在改善公共服務質量、提升當地經濟發展具有積極作用。但隨著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的快速擴增,也使社會面臨較大的債務與信用風險,威脅了地方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因此地方政府與各融資平臺公司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制定、實施有效的防范措施來合理防控因此造成的經濟風險。
參考文獻
[1] 胡心梅,唐俐,馬子茜.地方政府債務成因與風險控制對策——以渝北地區為例[J].財會通訊,2015(25):74-77+4.
[2] 金虎斌,張成虎.從歐債危機看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制度性缺陷[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15(04):127-140.
[3] 楊大楷,汪若君,夏有為.基于競爭視角的地方政府債務研究述評[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4,29(01):8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