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稅收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稅收本身具有無償性、強制性等特征。與此同時,稅收對資源配置、收入分配、推動經濟增長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稅收機制發展不斷成熟,傳統的稅收管理模式已經不能夠有效滿足當下稅收發展的實際需要。本文將圍繞現行稅收服務體系中存在的問題,探究新型稅收服務體系的構建。
關鍵詞:稅收 服務體系 構建
在構建新型稅收服務體系過程中一定要強化稅收征管、納稅服務綜合理念,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來規范稅收服務內部管理制度,持續不斷改進稅收服務工作方式,優化稅收執法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夠推動稅務事業健康、穩定發展。
1.關于稅收概述
稅收主要是指國家為了保持社會經濟發展平衡無償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主要規范形式。稅收可以理解為一種政策工具。稅收對廣大民眾日常生活具有重要影響。準確的說稅收是為了滿足社會整體發展需要,通過使用公共權力依照法律規范標準來參與國民收入的分配,強制性取得收入的一種分配關系。它在某種程度上充分體現了國家和納稅人在征收與納稅利益上進行分配的一種特殊分配關系。
2.現行稅收服務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2.1稅收服務機制不完善。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稅收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稅收服務機制的不斷完善,新型稅收服務理念開始融入到現代稅收體系中,進而將會成為一種主要發展趨勢,現行稅收服務體系中還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新型稅收服務體系的構建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在對其進行創建過程中一定要綜合其他各方面因素去考慮和分析加強稅務機制的管理力度,在對部分稅務機構進行管理過程中常常發現缺少完整的稅收服務機制,稅務人員在稅收服務中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機制是提升稅務人員積極性的重要內容,創建科學、合理的鼓勵機制非常有必要性。
2.2稅收服務思想理念有待深化。稅收服務思想理念可以劃分為管理本位和服務本位兩種。管理本位強調稅務部門主導地位,從便于實施納稅管理、督促按時上繳稅款的角度提供納稅服務。服務本位根據納稅人的需求為導向,從方便納稅人、提高納稅遵從度的角度展開納稅服務。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們的稅務行政管理是以強制管理為中心,管理本位是適應這一發展階段而形成的工作理念。稅務人員由于存在這一理念,對納稅人的服務很大程度存在表面化,缺乏深度及個性化。很多干部重視征管工作而輕視納稅服務工作,只是將納稅服務歸入精神文明建設、稅務職業道德范疇,沒有上升到稅務行政行為領域。要適應納稅服務形勢發展要求,當前必須加快實現管理本位向服務本位的理念轉變。
2.3稅收服務宣傳不到位。在構建稅收服務體系過程中,常常發現有很多稅務人員對稅收服務概念、方式、含義認識不夠清晰,有一部分稅務人員錯誤的認為只要態度服務到位,就能夠提升稅收服務水平。從本質上來講還是停留在傳統稅收管理上,導致這種現象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稅收服務體系創建之后,沒有對其展開行之有效的宣傳、執行、解讀,缺少稅收服務綜合培訓,稅收管理人員在思維與工作方式上并沒有及時進行轉變,以致于會影響稅務工作的正常開展[1]。
3.對如何構建新型稅收服務體系的幾點思考
3.1建立特色化的稅收服務理論體系。我們要充分借鑒現代企業管理理念與方法,視納稅人為顧客,真正以納稅人需求為導向,確保納稅人“一次性申請”即能辦結所有涉稅事項。要將持續不斷地改進納稅服務,深化納稅服務體系建設作為稅務機關理論研究和工作的重點。從根本上解決過去服務意識不強、服務方式粗放等問題與不足,從構建新型稅收服務體系角度來固化服務理念,把握職能轉變,突出服務職能,真正寓“服務”于執法和管理之中
3.2建立標準化的稅收服務監督考評體系。隨著稅收事業的發展,納稅服務日益成為增強納稅人納稅意識、維護納稅人權利、提高納稅人納稅遵從度的重要內容。發揮納稅服務作用,實現征納雙方互動雙贏,必須重視對納稅服務的監督考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加強納稅服務的內部監督。在內部監督上,我們可以圍繞納稅服務制度建設、納稅服務隊伍建設納稅服務考核體系建設、納稅服務獎懲體系建設等,全方位全過程進行納稅服務內部監督。其次,重視納稅服務的外部監督。納稅服務外部監督,可以通過輿論監督、納稅人監督、人大政協監督和特邀監察員監督對納稅服務工作進行廣泛深入的監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納稅人監督。納稅服務質量好壞,最有感受、最有發言權的,是納稅人。
3.3建立集約化的稅收服務保障體系。納稅服務集約化管理,就是要在對納稅服務整體形勢進行系統分析的基礎上,運用科學化的管理手段,整體規劃和統籌推進納稅服務各項工作,以發揮納稅服務資源的最大效能。具體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加強組織領導。二是健全科學化的組織機構。健全稅收服務組織體系應當從以稅務機關為服務主體的行政組織體系和以納稅服務志愿者組織、稅務師事務所為服務主體的社會組織體系。
3.4建立信息化的稅收服務平臺體系。進一步整合現有稅務信息系統,提高基于互聯網的辦稅服務水平。一是推廣高效、安全的網上辦稅系統,突破時間和地域限制,為納稅人提供無縫隙、全天候的“一站服務”或“無站服務”,提供“智能化”納稅服務。二是構建征管基礎信息數字化系統,通過數據分析鑒別并控制可能出現不遵從現象的納稅人,提高政策輔導決策水平;三是加強稅務機關內部機制程序化建設。逐步建立每一個稅務機關都是納稅服務窗口的機構設置,使得稅務機關的每個部門、每名干部都能按照“一窗式”的標準接待納稅人,無須再區分具體職責,形成“一人承辦、轉告相關、協調共管、限時完成”的工作機制。從納稅人的角度看,稅務機關不再是一個以服務廳為窗口的立體機構,而是平面化的多功能的服務平臺體系。
結 語
稅收服務是一個創新型、綜合性概念,在開展稅收服務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現代稅收工作的穩定發展,這就要求稅務人員必須以一種與時俱進的心態積構建稅收服務機制,認真落實各項稅收服務工作,提升稅收整體服務質量。構建新型稅收服務體系對稅收服務工作的正常開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廣西地方稅務局課題組. 構建新型稅收收入管理體系研究[J]. 經濟研究參考, 2017(23):47-51.
[2] 楊國林, 張陽凡, 何凌. 新常態下地稅部門稅收收入計劃模式研究[J]. 經濟研究參考, 2017(17):59-62.
[3] 母耕坡, 韓小麗, 李常勇. “營改增”后完善地方稅體系建設的思考[J]. 中外企業家, 2017(18):162-162.
作者簡介:高婧,女,1986年11月,蒙古族,籍貫: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學歷:碩士研究生,畢業于內蒙古大學;研究方向: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