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佳香
(樅陽縣會宮鎮畢山小學,安徽銅陵 246740)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唐佳香
(樅陽縣會宮鎮畢山小學,安徽銅陵 246740)
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其參與到學習活動過程中。“問題”是讓學生參與學習的有效紐帶。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善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掌握提問技巧,把握提問要點,拓展提問的深度,從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問題意識;高效課堂
教學是一個“質疑—探索—釋疑”的過程,只有提出質疑,才有主動探索的動力,進而加強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善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然而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未能掌握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相關技巧,出現課堂沉悶、學生提問積極性低等問題。
盡管教材中的數學知識多以形式化的符號體現,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只有將數學內容與生活經驗相結合,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才能讓“死”的形式符號變成“活”的知識,吸引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探索,提出自己的疑問。同時,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對于學生所提出的問題進行仔細分析,并進行耐心疏導和解析,保持學生提問的熱情。采用創設情境的教學方式,能夠使課堂氣氛更為活躍,有利于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以“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為例,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會使教學過程枯燥無味,并且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畏懼心理,從而降低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因此,筆者在教學時,利用熱門的動畫片《熊出沒》為學生創設情境:“李老板讓光頭強在3天內砍90棵樹,他第一天砍了20棵樹,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砍了6棵,第三天比第一天多砍了4棵。我們來幫他算一算,他在三天內有沒有完成任務呢?”因為學生對動畫片有很大的興趣,當筆者創造這個情境時,學生的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并開始進行計算。筆者又追加一些問題:“如果他要完成任務,那么每天至少要多砍幾棵樹呢?”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會發現數字的計算其實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
通過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通過問題的設置,引發學生進行思考和計算,最后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并提出質疑。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但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兩位數相加的計算技巧,同時還能讓學生發現數學的魅力,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提出疑問,從而采用更方便、快捷的方法來進行計算,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即便自己很努力地調動課堂氣氛,采用小組討論、課堂提問、創設情境等多種方式來展開教學,然而實際效果并不佳,很多學生仍然毫無反應,學習的積極性很低。實際上,這是因為教師沒有對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理解能力進行分析,或者是沒有根據教學內容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例如,有些教學內容討論的意義不大,不適合開展討論教學;提出的問題難度過大,難以吸引學生興趣,或者是創設的情境不夠貼合生活等,無法促進學生進行思考,更難以讓學生提出疑問。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教材的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教學方案,才能更好地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進行巧妙提問。
1.充分利用知識產生的背景來引發學生思考
知識產生的背景往往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有關,將問題放入熟悉的現實情境中能讓學生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得到學生的關注,促進學生對新知識進行主動探究。以“小數”這個知識點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實踐探究,讓學生在探究中產生疑慮,從而引發學生深思。
2.結合生活中的熱點問題來引發學生思考
學生一般比較關注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利用生活中的熱點問題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探索欲望。以“位置確定”這個內容為例,筆者對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航行中的大船出現故障需要請求援助時,船上的人該如何表述其地理位置,讓救援的人快速趕到呢?”由于這個問題牽涉到人們的生命安全,因此比較容易吸引學生興趣。學生立即進入思考和熱烈的討論當中,最后筆者引出相應的課題,引導學生通過方向和距離來確定一個精確的地理位置。這樣的方式更容易促進學生進行思考,并在思考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3.利用多媒體中的教學資源促進學生思考
多媒體是現代教學中的重要工具,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全面刺激學生的感官,向學生展示數學的魅力,從而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進行深度思考。例如在“認識分數”這一內容的學習中,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領悟到“分數”的概念,筆者利用多媒體播放一個分蛋糕的小視頻,并對學生提出問題:“小明家有6個人,爺爺過生日的時候,家里買了1塊蛋糕,并將蛋糕平均分為6份,那么每個人將會得到多少蛋糕?”然后用動態視頻演示蛋糕被平分為6份的畫面,并在每一塊蛋糕旁邊標上“”字樣。這時,有學生提出問題:“老師,如果爺爺將蛋糕讓給了小明,那么小明所得到的蛋糕該如何表示呢?”這與筆者的課堂預設剛好符合,于是筆者再利用多媒體將蛋糕中的兩塊(兩個)單獨放在一邊,并用不同顏色標出,讓學生思考如何用分數表示“兩塊蛋糕”,很快學生就得出了答案。
學生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常常會提出偏離大綱的問題,因此教師應該善于引導,讓學生所提的問題更有深度,與教材有更大的相關性。
1.引導學生對教材的重難點進行分析
學生提出一些與教學內容偏離的問題,雖然能夠有效促進課堂氣氛的活躍,但是對于學生知識水平的提升意義不大,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大綱的重難點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提出疑問,從而提出具有教學價值的問題。以“異分母分數加減法”這一教學內容為例,為了讓學生能夠圍繞教學主題進行思考和討論,筆者對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如果你在分數計算的過程中發現分母不一樣時,你該如何對它們加減呢?”然后筆者在黑板上寫出幾個分數。很多學生看到問題時,都感到束手無策。這時,有學生舉手提問:“老師,既然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以一個不為零的數時,其分數值不變,那么我們能不能將它們全部變成分母一樣的分數再進行計算?”我:“這個同學問得非常好,那么我們來試一下就知道了。”然后學生便按照該同學的思路進行計算,最后得出了結果。
2.引導學生提出具有體系價值的問題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課程,因此教師不光要注重零散知識點的教學,更要注重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提出具有體系價值的問題,來加強學生的邏輯思維。以“8的乘法口訣”這一內容為例,筆者在教學時,對學生提出問題:“今天老師買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價格與8的乘法口訣有很大的關系,總價不超過100塊,大家能夠猜出這本書的價格是多少嗎?”然后學生就會進行猜測:“是8塊嗎?”“是16塊嗎?”……不斷提問,最后得出正確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邏輯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對于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調動學生探索的積極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善于引導,激發學生的質疑,并為學生營造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疑問。
[1]陳艷.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07).
[2]俞顯耀.漫談小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理解[J].生活教育,2014,(06).
[3]張琴.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策略性探究[J].才智,2014,(06).
[4]張建剛.淺談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2,(07).
[5]羅麗卿.如何更好地加強小學生數學學習的問題引導[J].學周刊,2016,(21).
責任編輯 王 慧
唐佳香(1981—),女,安徽樅陽人,樅陽縣會宮鎮畢山小學,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