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濤
晨吐、輕微疼痛、消化不良等大多數孕期癥狀都不用擔心,但是若遇到一些不確定的情況,還應及時看醫生。美國“福克斯新聞網”近日載文,刊出美國舊金山產科醫生特雷茜·多尼甘和紐約婦產科專家艾麗莎·德威克博士總結出的“孕期應就醫的10種情況”。
出血孕期出血通常與激素變化和子宮頸血管增加有關。孕期性交也可能引發出血。出血還可能是流產或前置胎盤的征兆,這種情況占2%~3%,而且可能導致嚴重并發癥。孕期任何階段發生出血,都應立即看醫生。
疼痛腰痛可能是腎臟感染的癥狀。如果出現嚴重、間歇性或持續性疼痛,或感到骨盆有壓力或腹部痙攣(特別是在妊娠晚期),可能是早產跡象。孕期疼痛還可能是胎盤早剝的征兆。
水腫孕婦手、腳和臉水腫可能是先兆子癇的癥狀,該病發生率為5%~8%,往往在懷孕20周后能診斷出來,發病可能很突然。
小便變化孕期小便渾濁或發出奇怪氣味,可能只是脫水所致。然而,如果這種情況持續時間很長,則可能是尿路感染。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早產。
陰道分泌物異常懷孕初期陰道分泌物(白帶)增多屬正常現象。然而,如果伴有疼痛、異味或出血,則可能出現感染,最好及時就醫。
異常胎動如果妊娠28周后胎動正常模式發生變化,最好去看婦產科醫生。胎動頻度降低可能是胎兒困了或者孕婦出現脫水。但是另一種可能性是,臍帶受損。
瘙癢如果腳底板或手掌心奇癢難忍,則可能是罕見的嚴重并發癥膽汁淤積。膽汁淤積的另一個癥狀是大便顏色淺。膽汁淤積可增加早產、胎糞吸入或胎兒死亡風險,應盡早看醫生。
視物模糊孕期出現視物模糊、周圍視力(余光)喪失或者看到黑點,可能是先兆子癇的信號,應及早上醫院檢查。
頭痛睡眠不足、咖啡因減少、飲食和壓力變化都可能導致孕婦頭痛。但是如果出現持續性頭痛,則應盡早請醫生排除先兆子癇的可能。
腿部痙攣行走和伸展有助于緩解腿部痙攣。飲食補鉀補鈣也有幫助。然而,如果孕婦小腿疼痛或者紅腫,則可能出現血栓,應該上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