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希
一天下午我經過小區門口時,被一個保安攔住,小伙子告訴我,有一位老人等了我三個多小時了。我一驚,沒聽說老家要來人啊,怎么冷不防就有人找上門來?這時,一個年近六旬的老人從小區的花壇邊站起身,拘謹地問我:“你是剛子的女兒吧?我是錢伯伯。”我說:“我爸叫劉成剛,您和他認識?”老人喜滋滋地點點頭。
一路上,老人喋喋不休,說37年前,他和父親在呼倫貝爾大草原當鐵道兵時認識,四年的時間里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不料退伍后,雙方失去了聯系。他輾轉打聽到我父親的地址,這不找上門來探望了。
父親當兵的經歷,我多少知道一些,所以斷定,這位錢伯伯絕對沒有找錯人。大概一刻鐘的工夫,父親下棋回家來了。看見沙發上坐著的老人,他怔在那里。還沒等我介紹,老人就趕緊起身,上前緊緊握住父親的手,說:“老兄弟,你不認得我了嗎?我是華子啊。”
“華子!你是華子!”父親一下子激動起來,連聲喚著。兩位老人十分激動,拉著彼此的手聊著往事,從當新兵時的膽怯、伙食的寒磣,說到后來他們自食其力養豬養雞,在休閑之余,還自編自導了很多節目,父親此時還一本正經地唱了一段京劇。說到動情處,兩位老人都哈哈大笑起來。
一直以來,我認為父親是個不善言辭的人,可是那天,我發現父親的語言是如此的豐富。他們的談話一直進行到午夜,對于父親的挽留,老人竟然一句客套話也沒有。老人說,他有好多年沒有這么開心了。
父親何嘗不是?送走老人后,他還意猶未盡地跟我說起他當兵時的青春時光。以前,我總是毫不留情地打斷,現在,我在旁邊饒有興趣地聽。我知道了,那是父親一生中最驕傲的事,聽聽老人那些“當年勇”,適時地給以贊揚,那也是一種孝啊。
看著父親一臉的陶醉,我突然想,何不把他那些老戰友聚集在一起,給他們舉辦一場聯誼會?于是,一個計劃在我心里籌劃了起來。根據父親提供的信息,經過多方查找,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我終于聯系到了父親的17位戰友,并為這些老人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聯歡會。30多年未見了,場面激動人心,很多老人當場老淚縱橫。父親更是興奮不已,嚴厲的父親第一次舉起大拇指夸我這事做得棒極了。
幾十年來,我雖然和父親朝夕相處,可從沒見父親這么高興過。看著父親陶醉在濃濃的戰友情里,我心里也樂開了花。看來,對老人好并不是單純物質上的滿足就行了,精神上的關愛與慰藉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