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斌
摘 要:根據教育部的要求,老師在有力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水平的同時,更要把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現實性作為教學的重中之重。下面就給大家談談小學課堂教學現實性的重要意義和要求,以及如何加快小學課堂教學現實性的進步和發展,從而實現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改革。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實性;教育
現實性的數學教學方法是學習知識的精髓,也是數學教育方法的最終目標。加強數學方法的現實性也是提升小學生整體素養的重要渠道。在現在的教學中,由于老師普遍缺乏對小學生的教學現實性的培養,所以我們應該關注并深入研究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實性問題,為改進和發展數學教學提供更有力的幫助。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育的現實性概念
數學教育的現實性就是指老師在給學生講解教科書知識的同時,要將教學的所有內容成功地延伸到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將數學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這樣才能使教學貼近教材、貼近生活。由于教學過程中老師過于看重學生成績的高低,這樣不但忽略了學生的感情和解決問題的相關能力培養,也忽略了對學生現實性的教育。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們要改變教學現狀,要不斷增添新的學習內涵讓學生更多面了解數學現實化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思維拓展能力。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實性的現狀
根據我國教育工作者做的相關研究表明,雖然加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實性已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然而我們的數學教學內容還是相對比較局限和偏窄,課堂互動相對封閉,學生被動地接收知識,自主探索和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少之又少。在研究中,老師僅僅重視學生的數學成績得分,這就導致了學生解決現實性生活的能力低下,視野得不到更高更廣的拓展。例如,樹上站著5只小鳥,獵人開槍打死了1只,問樹上還剩下幾只小鳥?通常我們得到的答案是還剩下4只小鳥,可是實際生活中答案真的會是4只小鳥嗎?小學數學是一門具有較強抽象性的學科,如果僅僅依靠數學教材和解答練習題的方法,對于我們的小學生來說不但枯燥無味,而且會導致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困難重重。只有將兩者緊密聯系起來,才能保證數學教育更好地發展。
三、提高數學課堂的現實性教育
數學良好地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如果小學數學教學偏離了現實化的發展,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思維得不到良好的延伸,不利于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鍛煉。所以,老師應該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題材,引導他們在所學知識的基礎上,探索數學在生活中的各種應用。比如,在學生學習“正、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時候,老師可以根據一些白雪公主、神筆馬良等童話故事,引出一些相關的數學問題。例如,馬良畫了一面墻,這面墻長4米,高5米,那么馬良畫的這面墻的面積有多少呢?還可以出題:白雪公主要去繳電費,本月她一共用了40度電,如果一度電是0.8元的話,那么白雪公主最后需繳多少電費呢?老師要將課本上的知識巧妙地引導學生結合實際生活來思考。正確地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世界,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遇到的問題,讓他們體會到現實性數學重要性的同時享受到數學帶來的快樂。
四、培養學生對數學現實性的興趣和探索能力
老師在給學生指導數學知識的同時,學生也要依據已學的數學知識加以自主探索,從而增加自身對數學現實性的興趣,突破原有的思維模式。例如,在“百分比的認識”一節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觀察自身衣服上的標簽,有的學生衣服標簽中標有“95%鵝絨”,有的標有“100%純棉”,還有的標有“69.5%羊毛”等字樣。讓學生通過對自身衣服的百分比含量來思考提供給我們哪些信息,還有生活中有哪些物體也應用到百分比的知識。這樣簡單明了地讓學生了解到百分比的知識點,不但增強了學生自身的實踐和探索能力,也讓學生了解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和重要應用。還有學到“周長”一節時,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動手測量一下身邊物體的周長,比如可以測量橡皮擦、文具盒、數學課本等。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測量方法進行比賽,最后看哪個小組可以測量得又快又準確,方法又最便捷。老師在課堂上設置類似的趣味性數學問題,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和實踐,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就提高了學生對數學教學現實性的興趣和探索能力。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實性研究表明,當代數學的教育理念已更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我們的教育核心理念在于“人人都要學有價值的數學”,所有學生要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應用于解決現實生活的問題上,這樣就能極大地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這樣才是我們教育中所需的有價值的教學方法。我們教育工作者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斷地拓展自己的知識結構,更要深入對現實性教學的研究,因為給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義務和責任。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