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平++陳可心++廖聰宇
摘要:分析了旱冬瓜水提液對其生產時產生的影響,結合分析結果探究了水提液對云南松幼苗生長具有的抑制作用,研究了旱冬瓜鮮葉水浸液對云南松種子發芽后幼苗生長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響,結果表明:當活性減少時,其丙二醛含量增加,相反,則會阻礙云南幼苗的生長。據數據顯示,在使用水提液的過程中,云南幼苗的生理指數指標具有明顯的差異,其根系較為敏感,表明幼苗的化感效益比較強烈。
關鍵詞:旱冬瓜水提液;云南松幼苗生長;化感效應
中圖分類號:S791.25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1003502
1引言
對于云南幼苗而言,化感效應對于云南幼苗的新陳代謝具有兩面性。云南幼苗在生長的過程中會釋放出新陳代謝物質,如果生長的環境比較適宜,其分泌物也會正常,否則則會產生不利于生長的因素。而化感相應的主要作用是維持整個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據分析,云南松幼苗的種類是松屬,其生長地區集中于我國的中部及西部,而且云南松幼苗在成形后會形成純林。旱冬瓜則屬于樺木科,其根部中的根瘤具有重要的固氮作用,在使用旱冬瓜提液時能有效地改善幼苗的水分,并能增加養分含量。因此,在使用旱冬瓜提液促進云南幼苗的生長時,相關工作人員要能結合兩者的生理特性,使其能相互融合。筆者將對旱冬瓜水提液對云南松幼苗生長的化感效應進行分析和談論,并提出相關的方案。
2關于材料與應用方法的分析
2.1材料
旱冬瓜鮮葉的生產地是昆明,其生產方式為人工生產。而云南松幼苗的生產地是云南,云南松幼苗出自種苗站中。因此,在將兩者相融合的過程中,相關研究人員要能結合其產地的氣候特征和土壤,為兩者選擇適當的生產的環境,這樣才能讓旱冬瓜鮮葉的水提液在云南松幼苗中發揮重要的作用[1]。
2.2應用方法
2.2.1獲取旱冬瓜鮮葉水提液的過程
在提取旱冬瓜鮮葉中的水提液時,首先,要將旱冬瓜的鮮葉洗凈,拿出樣品進行晾曬,將鮮葉的水分除去。其次,再將鮮葉放入塑料桶中,使用蒸餾水浸泡鮮葉,浸泡時間為24 h,當浸泡的濃度達到0.1 g/mL時,再使用紗布和浸泡液對鮮葉進行過濾,從而除去其中的混雜物質,并從中獲取水浸液的母液。然后,再將母液放入冰箱中保存,以便日后使用[2]。
2.2.2測定幼苗的相關指數
云南松幼苗在生長的過程中,相關的研究人員需要參照相關的發芽條件表,根據其參照表的要求,將所提取的水提液放入培養皿中,讓其通過雙層濾紙形成發芽穿,之后,再對照蒸餾水的比例,相應地放置云南松幼苗。每3個可以進行反復的處理,每個里面可以放入100粒種子,當完成以上步驟后,將種子放進發芽箱,待發芽結束后,再使用米尺測量云南幼苗的根莖的長度。確保其長度和鮮度符合相關的規定后,將其洗凈,放入烘箱中,其烘箱的溫度應設定為80 ℃,這對于烘干具有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也能確定云南松幼苗的各項指數[3]。
2.2.3測定云南幼苗生理生化指數
在測定云南幼苗生理生化指數的過程中,需要研究根系活力,這時研究人員就可以采用TTC法;而在測量葉綠素的含量時,則應采用張志良的測定方法;對于鮮葉中陰離子的含量測量需采用王愛國的方法;其活性強度的測量采用張志安的方法。只有選擇正確的測定方法,才能確保云南幼苗生理生化指數的精確性。
3關于旱冬瓜鮮葉水提液對云南松幼苗產生的影響分析
3.1對幼苗生長產生的影響
通過對照幼苗生長的資料和數據可以得知,當水提液的濃度達到20~10 g/L時,云南幼苗的生長則會受到阻礙,其根長、鮮葉的質量都呈現出一定的一致效應,這樣水提液的濃度就會隨之降低,抑制作用隨之減弱,而當鮮葉中的水提液濃度為5 g/L時,則會促進幼苗的生長,這主要是因為水提液濃度的不同在處理幼苗時,則會出現不同的結果。為了減小其差異性,對于水提液的提取方法,研究人員要深入進行分析和研究,進而選擇正確的提取方法,這不僅有利于幼苗的生產,也有利于提升處理效率。與此同時,相應的數據也會隨之發生轉變,尤其是鮮幼苗的質量會得到顯著提升[3]。
3.2對生理生化效應產生的影響
相關數據顯示,云南幼苗在生長的過程中,需要依靠旱冬瓜水提液。因此,在研究旱冬瓜水提液對云南幼苗生理生化效應的影響時,首先,要深入分析水提液的濃度,依據其濃度確定幼苗的生存條件。其次,研究人員需要制定科學的參照體系,根據體系中的數據,結合實際的幼苗生存狀態,研制科學的生存模式,并將其主要方法融入于其中,這樣才有利于幼苗的生長。為了預防不良因素抑制幼苗的生長,需要處理影響幼苗生長的雜質,此外,要提升根系的存活力,加強保護酶的活性強度,讓其發揮氧化作用。當鮮葉的濃度提升時,保護酶的活性強度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
3.3寒冬瓜鮮葉水提液對幼苗呼吸率的影響
在研究鮮葉水提液對幼苗呼吸率的影響時,首先,研究人員將種子進行處理,并稱取種子的重量;然后,采用小籃子測定法分析鮮葉水提液對幼苗呼吸率的影響。在此過程中,研究人員要做到實際問題實際分析,這樣才能確定良好的測定效果。
2017年1月綠色科技第1期
屈平,等:旱冬瓜水提液對云南松幼苗生長的化感效應研究
園藝與種苗
4旱冬瓜水提液對云南松幼苗生長的化感效應分析
4.1不同濃度旱冬瓜各器官水提液對云南松種子發芽的化感效應
對于云南幼苗而言,如果旱冬瓜鮮葉濃度不同,其化感效應也是不同的,尤其是云南幼苗在成長的過程中,其水分會發生相應的變化,鮮葉的新鮮程度也會有所降低,這則會影響云南幼苗的生長。此外,由于其處理方式不當,導致各項指標對幼苗的成長具有抑制作用,其水提液的含量也會因此受到影響。當抑制效果增加時,濃度也會提升,這對云南幼苗的成長毫無作用。而要想減緩其抑制作用,其要研究云南松幼苗的生長規律以及幼苗的特性。總體分析,幼苗的生長隨著鮮葉水提取液的變化而變化,當水提液形成一定的指標時,才能分析幼苗的根系[4]。
4.2旱冬瓜不同器官水提液對云南松種子發芽的化感效應
在研究不同器官對云南松幼苗的產生的化感效應時,要深入分析RI的絕對值,根據絕對值作比較,分析幼苗的鮮化重感,這樣在處理幼苗時就可以提升其處理效果。以實際處理案例分析,當鮮葉濃度為20 g/L時,可以確定幼苗重感強度的排序,其主要排序為:樹枝﹥鮮葉﹥枯葉﹥樹根﹥樹皮。當濃度為10 g/L時排序為:樹枝﹥樹根﹥枯葉﹥鮮葉﹥樹皮;當濃度為5 g/L時排序為:樹枝﹥樹皮﹥鮮葉﹥樹根﹥枯葉;當濃度為2.5 g/L時排序為:樹皮﹥樹根﹥鮮葉﹥樹枝﹥枯葉。當濃度為20 g/L時,可得出旱冬瓜水提液對云南松種子幼苗發芽率化感作用強度的排序為:樹枝﹥樹皮﹥枯葉﹥樹根﹥鮮葉;當濃度為10 g/L時排序為:鮮葉﹥樹根﹥樹枝﹥樹皮﹥枯葉;當濃度為5 g/L時排序為:樹枝﹥鮮葉﹥枯葉﹥樹根﹥樹皮;當濃度為2.5 g/L時排序為:樹枝﹥鮮葉﹥樹皮﹥樹根﹥枯葉,說明樹枝對鮮重、干重和發芽率起作用的物質多些。當濃度為20 g/L時,可得出旱冬瓜水提液對云南松種子幼苗總長化感作用強度的排序為:鮮葉﹥樹枝﹥枯葉﹥樹皮﹥樹根;當濃度為10 g/L時排序為:鮮葉﹥樹枝﹥枯葉﹥樹根﹥樹皮;當濃度為5 g/L時排序為:樹枝﹥鮮葉﹥樹皮﹥枯葉﹥樹根;當濃度為2.5 g/L時排序為:枯葉﹥鮮葉﹥樹皮﹥樹根﹥樹枝,說明鮮葉和樹枝中對幼苗總長起作用的化感物質比其他部位多。通過分析幼苗的排序,可以確定旱冬瓜水提液對于云南幼苗的重要性[5]。
5結語
在研究旱冬瓜水提液對云南松幼苗生長的化感效應時,研究人員要深入研究其化感效應和主要的作用,對于植物表層的分離和相應的變化,要進行鑒定;對于幼苗指標的測定,也參考種子發芽率和相關的對照表,從而采用相對簡單的測定方案,這樣,既能節省測量時間,又能提升測定質量。此外,簡單的測定方法也會形成科學的模式和趨勢,在限制化感效應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生理指標的研究。因此,研究人員要加強對幼苗生理結構的探究,提升其測定水平,這樣才能為日后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趙雷,張繼蘭.云南松ISSR-PCR反應體系建立及優化[J].北方園藝,2012(12):34~56.
[2]蔡年輝,許玉蘭,張瑞麗,等.云南松種子萌發及芽苗生長對干旱脅迫的響應[J].種子,2012(7):90~100.
[3]陳建珍,李任波.云南松更新及經營研究進展[J].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2):40~60.
[4]戴開結,何方,沈有信,等.云南松研究綜述[J].中南林學院學報,2012(2):34~58.
[5]李斌.云南松袋苗育苗技術簡介[J].云南林業,2013(1):8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