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
摘 要 影視剪輯,簡稱“影剪”,是指將拍攝、錄制或制作的畫面、聲音等要素,根據影片創造的藝術性、經濟性等原則,重新進行優化組合的過程。為創作影視作品,前期會拍攝大量不同時間、不同場景、不同人物的畫面等素材,而剪輯就是要把這些素材連貫起來,通過特寫、回放等技術,通過改變環境、服飾、背景等色彩,通過故事結構調整、懸念設置等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具有主題思想并能被大眾接受的藝術作品。如果說,前期的素材是“食材”,影視剪輯就是“炒菜”,添加各種調料,掌握火候,讓食材變成美食。在大數據時代,剪輯藝術在影視創作中越來越重要,被稱為“二次創作”。本文探討了大數據時代影視剪輯的重要性,分析了大數據時代影視剪輯的藝術特點,提出了大數據時代影視剪輯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 影視剪輯;藝術;思維;創新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76-0013-01
1 大數據時代的影視剪輯
與傳統媒體時代相比,大數據時代影視剪輯藝術的生存環境和條件發生了“質”的變化。
首先,受眾的需求和品味發生了重大變化。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在滿足了基本的物質需求之后,對精神需求逐漸增多,特別是在現代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精神文化產品也日新月異,導致受眾的需求越來越高,口味越來越挑剔,對影視的文化性、藝術性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這就要求影視剪輯工作人員要深刻把握社會上新的消費需求,認真做好市場調研,緊跟形勢變化發展,引領大眾精神消費時尚。再次,影視的價值和市場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當今的影視作品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文化藝術品,也是一種商品。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生存,影視作品已逐步變成了流水線一般制造的產品,從劇本創作、演員培養培訓、拍攝場地、服裝道具等,影視剪輯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但卻是舉足輕重的一個環節。一方面要實現編劇理想的效果,要實現導演的意圖,另一方面影視剪輯是觀眾的代理人,要站在受眾的角度實現受眾的需求。因此,當今影視剪輯需要提高眼界和格局,站在更高更遠的角度,縱觀全局考慮問題,既要考慮影視作品的藝術性,又要考慮其經濟性,只有恰到好處,達到最大性價比,才能確保影視作品的生命力。
2 大數據時代影視剪輯的藝術特點
一是大量先進科技的運用,極大增強了影視剪輯的效率、效果和效益??萍歼M步從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極大地解放了影視剪輯的生產力,促進了剪輯效率的提高和經濟效益的提升。硬件上,傳統的影視剪輯其實是“影視剪接”。經過拍攝獲得底片,經過沖洗底片獲得原始的樣片,然后剪輯師用剪刀對樣片進行碎片式剪接,按照原來設計的故事情節,用膠水膠帶對底片重新拼接,在剪輯臺上實現預覽,并逐步調整優化。由于處理工藝粗糙,無法實現對底片的精確剪切和拼接,難免出現畫面重復、抖動,顯得雜亂無章,而且磨損嚴重,影片質量不高。計算機逐步普及應用后,非線性編輯技術迅速推廣,影視剪輯行業迎來了春天。這種技術徹底告別了剪刀和膠帶式的加工方法,用鼠標和鍵盤進行操作,既簡單靈活、精確度高,又可以實現回放,還可以避免對底片素材的損傷。科技發展到現在,影視剪輯不但可以實現數字存儲,對拍攝素材進行無限次、重復性的任意剪切、拼接,還可以增加特效。與此同時,現代科技進步還促進了影視剪輯藝術的理論進步,特別是蒙太奇語言。利用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影視制作相結合,創造出了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視音頻非線性編輯技術,使畫面、聲音、字幕、特效等元素更合力、更高效、更科學地編輯組合,推動了影視創作的現代化進程。
二是表現形式上,更加追究視覺沖擊力和畫面感染力。從受眾的角度看,影視傳遞的信息要通過兩種渠道實現,一是影片本身的內容,也就是影片的故事、人物、情節、主題思想等;另一個就是影片的包裝形式和表現形式,例如現場環境、色彩、服裝服飾、道具、聲音、鏡頭組合切換等。因此,現在影視作品不但傳達基本的主題思想,更追求形式包裝,給觀眾美的享受。通過加快縮短鏡頭出現的時長,加快播放節奏,制造出緊張氣氛。例如成龍的影片《警察故事》,在警察與犯罪嫌疑人打斗的場面,雙方你來我往,打斗十分激烈。站位切換:車前與車后、室內與室外;動作切換:拔槍與開槍、踢腳與出拳;光線切換:亮光處與黑暗處……剪輯師幾乎會平均分配鏡頭的時長,讓矛盾的雙方快速交替出現,增強現場效果。通過對某一個鏡頭的從不同角度的快放、慢放、回放等剪輯,強調這一動作所展示出的人物的精氣神。例如李連杰主演的《黃飛鴻之壯志凌云》,其間多次對其經典動作佛山無影腳進行特寫,不但突出了動作的鏗鏘有力,而且展示了主人公充滿正義、不屈不撓的正面形象,特別是在剪輯時配以《男兒當自強》的背景音樂,成功營造了慷慨悲壯、自強不息的氛圍,實現了與觀眾的情感共鳴。
三是剪輯的思維更開放、更時尚、更包容、更大膽。編劇是主觀的,根據自己的想象,虛構了故事發生的環境、人物、情節;導演也是主觀的,他要了解劇本表達的主題和思想,指導演員和劇組人員進行現場創作,既會受到演員狀態、現場環境等影響,也會激發現場靈感,把自己的主觀意志加入影片中,從而對影片呈現的效果產生一定影響。剪輯師則處于比較客觀、中立的地位,既沒有編劇的主觀想象,也沒有受到導演現場環境氣氛的影響,所以能夠從受眾的角度出發去排列組合鏡頭,相當于藝術的再創造。大數據時代 的剪輯師,深受網絡文化的影響,年輕人喜歡的快節奏、激烈沖突、鮮明對比等,都運用在影視剪輯中,讓影片內容多元化。例如,電影《瘋狂的石頭》中,打破傳統一個畫面單個鏡頭的慣例,將電話兩端通話的當事人同時剪拼在一個畫面中,讓觀眾通過兩個人不同的語氣、神態、動作等顯著對比,感受不同角色豐富的內心世界。在影片結尾處,包世宏如何被道哥搶,而道哥又把要來打包世宏的小青年車門給撞飛了,道哥的摩托車撞到一直停在路邊的寶馬車上又歪打正著,解救了一直被困在下水道井蓋下的黑皮……通過這種巧妙的搭接式反復剪輯讓受眾感受到了現場激烈的人物沖突,引導受眾進入角色狀態,從而完成情感傳達與交流。
3 大數據時代影視剪輯的發展
電視剪輯未來發展的基礎是“以人為本”。著名的電影心理學家雨果?閔斯特堡曾經說過“影戲服從于心里的法則而不是外部世界”。這句名言道出了影視創作的指導原則,這也是影視剪輯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F代化科技可以讓影視剪輯更加快捷、高效,3D動畫、虛擬現實等可以提高畫面沖擊力,鏡頭節奏、角度以及順序調整優化等能夠增加受眾的體驗感與參與度,但是這一切必須以人為本,必須以影視的主題情感為基礎,因為影視是特殊的精神文化產品。與過去受眾被動接受影視內容不同,現在的受眾具有強烈的主觀能動性,他們會根據環境變化、人物關系去主觀推斷、臆想影視情節,主動與劇中的人物角色進行心靈對話。影視剪輯工作人員要從受眾的感知規律和欣賞心理出發,對影片聲畫素材所反映出的多種信息進行藝術化控制和加工;要充分借鑒不同類型的優秀影片成功的剪輯經驗,吸收并轉化為剪輯藝術創作的技能,并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手段,從而不斷提升綜合實力,促進影視剪輯藝術的發展。
綜上所述,作為一門陪伴影視事業成長的藝術——影視剪輯,在大數據時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現代科技、新鮮理念、時尚風潮等為影視剪輯注入了新活力、新動力,高品位、多元化、差異化等趨勢也給影視剪輯帶來了風險和挑戰,只要擁抱變革的時代,讓剪輯藝術思維與時俱進,剪輯技術日新月異,牢牢把握影視創作的規律,就一定能夠在大數據時代開創影視剪輯藝術的藍海。
參考文獻
[1]鄧康.影視剪輯的藝術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3(21):66-67.
[2]高子倫.影視后期制作在中國的現狀及發展[J].理論界,2011(7):225-226.
[3]鄧雷.淺談當代影視剪輯藝術的新發展[J].活力,2011(12):190.
[4]陳雅紅.淺談影視后期制作在影視藝術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3(26):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