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摘 要 2016年作為虛擬現實技術的元年,IT界似乎在VR/AR的熱潮中感受到數字傳媒藝術的又一次創新變革的動能。本文研究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技術興起給數字媒體藝術帶來的新變化與新特征,并思考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技術變革下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 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數字媒體藝術;影響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76-0062-02
作家福樓拜曾有預言:“藝術愈來愈科學化,科學愈來愈藝術化;兩者在山麓分手,終將在山頂重逢”。數字化時代就是科學和藝術重逢的時代。當下與計算機互聯網聯姻的數字媒體藝術是使用數字技術制作各種形式的有審美價值的藝術作品或信息產品,如虛擬現實、網絡游戲、數字音樂、電腦動畫、錄像裝置作品、多媒體光盤、人工智能等等。
1 暢游于虛擬與現實之間的VR/AR
被稱為靈鏡技術的虛擬現實(VR),讓體驗者能夠無限制自由觀看由計算機技術產生“虛擬”的世界,以獲得體驗的沉浸感。VR技術的三大特征是:沉浸、交互和仿真。其中沉浸指體驗者獲得的身臨其境的感受,包括視覺、聽覺、觸覺甚至嗅覺和味覺,體驗者的感受并非來自于現實世界的真實事物,而是通過計算機等高科技技術“虛擬”生成的;交互,是指人機互動,體驗者并不是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而是成為操控或者規劃的主體;仿真,是指對真實事物的模擬與仿真,比如虛擬訓練,產品設計仿真等,仿真強調對現實世界的模仿與再造。近年以“谷歌眼鏡”為代表的VR技術突破將是模糊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界限。展示了未來的一種形態,它可能是我們未來搜索的入口,革新互聯網和現實中人和人交流的方式。
而AR(增強現實),是將真實世界和虛擬影像相結合的技術。通俗的講,AR體驗者在頭戴式設備中所看到的影像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體驗者周邊的真實世界,另一部分是計算機生成的內容。AR技術在現實世界上“增加”了一部分虛擬內容,將虛實世界完美結合。實際上,VR/AR技術目前正處于從專業應用轉入終端用戶應用的過渡時期,VR技術在產品仿真設計、虛擬軍演等專業領域的應用早已是事實。然而2016虛擬技術元年的VR/AR熱潮顯然不滿足于該技術在專業領域的運用,而是更希望虛擬現實技術能向智能手機一樣進入每一個家庭,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2 新技術下的數字媒體藝術的特征
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基礎是數字媒體技術。在藝術創作領域,數字媒體技術不只具有工具的意義,它還參與或輔助藝術家的構思與想象。數字媒體藝術滋生了許多數字藝術門類,如激浪藝術、前衛電影、視頻藝術到數碼藝術和網絡藝術,他們的發展和高科技擁有緊密的依存關系。科學技術的進步可以給藝術的媒介、創作、傳播和欣賞等帶來一系列新變,對媒體藝術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2.1 動感交互與參與體驗
網絡技術不僅為人類的信息傳遞與分享帶來了速度、規模和形式上的飛躍,而且為人類營造了人機互動的交流空間和體驗空間。“互動”與“參與”已成為了時下流行的字眼。交互性是數字媒體藝術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傳統的藝術總有種遙不可及的感覺,而互動與參與拉近了藝術與大眾的距離。數字媒體藝術增加了觸覺和嗅覺。例如,現在模擬游戲,4D影院等都集中體現了數字媒體藝術的魅力,人們可以身臨其境的體會到參與性與互動性在數字媒體藝術中的樂趣。
2.2 虛擬現實與沉浸體驗
虛擬現實是利用電腦模擬產生一個三維空間的虛擬世界,提供使用者關于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模擬,讓使用者如同身臨其境一般,可以及時、沒有限制地觀察三度空間內的事物。虛擬現實技術是數碼藝術中運用得較多的一種技術。在影片《侏羅紀公園》中觀眾可以看到早已消失了幾億年的恐龍,通過虛擬侏羅紀時代的視覺震撼訴諸人的感覺使人產生恍如身臨其境的感覺。虛擬現實將人們的想象力和游戲心理充分激發出來,人們的經驗世界被重新構建。新的體驗空間激發出人們新的感覺和新的情感。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在新的時空中混合,成為無數虛擬個體盡情沉浸其中的一個社會環境。有別于傳統的面對面互動,虛擬技術為人類提供了一種跨越時間和空間的沉浸體驗。
3 創新科技與媒體藝術融合的思考
科技進步使人類突破了自己的心靈藩籬,改變了人的思考與創造的方式。數字媒體藝術是信息科學技術與藝術相互融合的產物。科技創新對新媒體藝術雖然重要,但也只是其手段,而非本質。比技術更重要的是數字媒體藝術本身所擁有的先進創作觀念、表現形式等。當下數字媒體藝術實現了從創造圖像藝術到創造視覺藝術。而技術創新推進媒體行業跨界交流,又給數字媒體藝術本身的發展注入了無線的生機活力。
3.1 技術性藝術并非“唯技術棄藝術”
數字媒體技術的蓬勃發展,使數字藝術的奇觀化呈現成為必然趨勢。數字藝術的奇觀化既呈現了影像化場景、不可替代的視聽震撼,又蘊藏了多維的人文表達,構成了具有豐富內涵的視覺奇觀。近年來,如《盜夢空間》《阿凡達》等大批超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借助了VR/AR等高科技,使無數的視覺奇觀在人們眼前呈現,人們的想象力被無限地拓展,機器也被賦予了情感,增進了與人的互動。當然,數字技術的發展使電影追求特效、視聽方面的炫技體驗,視覺奇觀層出不窮。藝術與技術的融合推動藝術的發展,信息革命直接導致了技術強化、藝術弱化,數字技術的高度發展加大了藝術對技術的依賴。當代藝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為“技術性藝術”,卻并非“唯技術棄藝術”,技術可以改革和創新媒體的傳播形式,但藝術傳播不應為技術所扭曲,被新媒體帶來的純感覺的視覺尖銳化所代替。以技術創新為特征的數字藝術只有首先保證技術性不會越界這一前提,才有可能繼續守持自身商業性和藝術性相融的價值和意義。
3.2 從創造圖像藝術到創造視覺藝術
視覺文化勃興的內驅力來自于人類本能的視覺需求和視覺欲望。人類在創造圖像文化的同時也陷入了圖像文化的重圍。當人們對圖像的依賴日益加劇。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日趨潰乏。數字新媒體在為人們提供更加自由創作方式的同時,藝術語言表達將更多顯現出新媒體藝術特征:綜合性、交互性、沉浸性,虛擬藝術不再局限于對真實的摹仿和復制,而更是對意境世界的建構,為人們提供了直觀的、多維的沉浸體驗。虛擬藝術正在將我們傳統藝術中的意境數字化。虛擬意境的創造者身在二維或三維的空間,通過聯想和想像,把世界呼喚到心靈中,建構一個遙在的時空,通過對時空的重構來創造人為的時空。在當下視覺文化發展的全球化語境中,數字媒體環境下的視覺藝術創新已不只局限于視覺藝術創作領域,而是整個視覺藝術創作機制、視覺傳播構成與消費者參與的行為活動方式的全面創新,數字化帶來的不僅是技術,而且是一種以視覺信息為標示的嶄新的思維方式和生存方式。
3.3 技術創新推進媒體行業跨界交流
當面對更趨豐富多元的視覺世界時,藝術必須發生轉換,趨向于更大的開放性。藝術是多樣介質構成的藝術性景觀、設施及其他在公共空間展示的藝術形式,只要在時間上和空間上能夠與公眾發生廣泛關系的藝術樣式,都有可能成為未來藝術走向綜合的表現方式。因此,植入、綜合與改造已經成為今天的新藝術創新的方式與策略。社會進入了信息時代,此時的建筑設計,內涵得到了豐富,不再是純粹的空間構成,還是新型的信息載體,更成為一種可以滿足交流互動的、多方動態情境。例如,由計算機控制幕墻的視覺展示,形成與公共流動空間觀眾的互動交流。媒體墻的設計建成,充分體現了數字媒體藝術與建筑設計的跨界合作,給人們描繪了未來發展的巨大空間。
毋庸置疑,VR/AR技術的廣泛應用會因其更多元化的娛樂方式和更具沉浸感的交互方式將迎來更多的新鮮血液和資本注入,集中發力于舞臺演藝與影視內容等代表性娛樂傳媒領域,以科技來助推藝術的發展,滿足和創造更豐富的市場需求。
參考文獻
[1]董璐茜.VR與AR技術對數字媒體藝術的影響[J].視聽,2016(9).
[2]孫略.VR、AR與電影[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6(3):13-21.
[3]銀昕. 走進VR/AR世界[J].商學院,2016(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