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艷俠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6.27.073
摘 要:《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職業崗位核心課程,該課程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職業素質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畢業后學生從事施工員、監理員等職業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該文結合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教學特點,針對《建筑施工技術》課程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教學模式創設、課程內容整合、教學方法、實踐教學、課程考核等方面對課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進行了研究和探討,旨在探索出一條適用于《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教學的新模式。
關鍵詞:建筑施工技術 教學改革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9(c)-0073-03
Discussion on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and Teaching Model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Lu Yanxia
(Lua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The School of City Construction, Luan Anhui, 237158, China)
Abstrac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urse is the core curriculum of profession o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students' vocational ability and quality and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graduates who will be engaged in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and the other. We study and discuss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course reform in this paper in view of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the problem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view, the creation of teaching mode,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practical teaching, course assessment and the other in order to find a new teaching mode which is suitable fo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urs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model
《建筑施工技術》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職業崗位核心課程,又是工程管理、工程造價、工程監理等專業的職業技術基礎課程。文章結合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教學特點,針對《建筑施工技術》課程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教學模式創設、課程內容整合、教學方法、實踐教學、課程考核等方面對課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進行了研究和探討。
1 課程特點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主要講授從基礎施工到屋面施工涵蓋整個建筑物建造的所有施工工藝,知識面廣,施工工藝復雜,理論跨度大,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實踐性和綜合性[1]。有許多知識點僅僅通過課堂教學是不夠的,只有通過大量的實踐教學,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才會更加透徹,才能夠深刻理解各工種施工工藝流程。
2 目前高職院?!督ㄖ┕ぜ夹g》課程教學存在的
問題
2.1 《建筑施工技術》教材知識陳舊,不能滿足教學要求
《建筑施工技術》理論知識比較多,案例較少,知識內容過于陳舊,對目前建筑施工中出現的“四新”技術很少甚至沒有涉及[2],大多數教材主要講施工工藝,而缺少施工質量檢驗、質量控制、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的介紹。
2.2 教學方法單一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實踐操作性強,只有通過大量的實踐教學,學生對施工工藝流程的掌握才能更加深刻。目前課程教學方法還停留在課堂講授為主,以教師為中心,學生主體地位得不到發揮。先進的教學方法不能很好地應用,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
2.3 實踐教學難以深度開展
目前建筑類每個班級學生人數均在60人左右。多數學校實踐教學采用到施工工地現場參觀實習[3]。這種方式均存在弊端:現場參觀學生人數多,組織難度大,且在施工工地存在安全隱患,多數施工企業不愿意接受在校學生參觀實習。
2.4 課程考核方式單一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實踐性強,傳統的考核方式是以期末閉卷考試獲取課程成績,這種考核方式導致學生“紙上蓋大樓、黑板種莊稼”,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牢固,實踐技能欠缺,職業技能掌握不牢,職業素質不高。
3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教學改革
針對上述《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課程組從多方面進行教學改革。
3.1 采用教學做一體教學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教學做一體教學方法,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合二為一,按照“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估”六步法組織教學,將理論教學內容和實踐技能培養鍛煉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研究,在研究中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潛能。
3.2 基于建筑工程施工過程,整合教學內容,創設學習情境,提高學生職業素養
在廣泛的市場調研下,根據建筑企業崗位需求,以學生職業崗位核心能力培養為目標,按實際的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構建學習領域,確定工作任務。以“施工流程”為主線,以八大員工崗位職責為依據,進行任務分解,按照真實工作任務,整合、重構課程教學內容,創設了6個學習情境,即土方工程施工、基礎工程施工、砌筑工程施工、混凝土主體工程施工、防水工程施工、抹灰工程施工,構建學生在校學習情景與實際工作情景的一致性。每個情境注重實訓操作,增加了職業活動訓練、施工案例分析、施工安全、環保措施、質量標準及質量驗收等內容。
3.3 搭設課程技能競賽平臺,提高學生職業技能
為了適應建筑企業對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充分展示該課程人才培養成果,進一步鞏固建筑施工技術課程實訓內容,搭設了《建筑施工技術》課程院級技能競賽平臺,對2013、2014級建筑工程技術、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學生進行實施。學生踴躍報名參加,比賽競爭激烈。通過學生同臺競技,展現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和嫻熟的職業技能,進一步強化職業能力培養,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管,深化教學改革,提高了教學質量。
3.4 實踐教學改革
3.4.1 實踐教學主推施工工藝虛擬仿真實訓,降低實訓成本
課程改革前,《建筑施工技術》課程實訓項目主要在施工實訓場開展,學生主要完成砌筑工程、模板工程、鋼筋工程、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搭設、混凝土工程5個實訓項目,其中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實訓材料消耗均是一次性的,每學期實訓結束后,學生砌筑的墻體、澆筑的混凝土構件均要推倒丟棄,耗材太大,浪費資源。建筑施工技術虛擬仿真教學軟件解決了這個問題。
課程組保留了兩個實訓項目(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搭設和模板工程),其余3個耗材大的實訓項目(鋼筋工程實訓、混凝土工實訓、砌筑工程實訓)均采用虛擬仿真教學軟件,學生在虛擬仿真實訓室獨立完成主要工種的的施工工藝操作,解決了資源浪費、實訓成本高的問題。
3.4.2 施工工藝虛擬仿真軟件確保了課程理實一體教學的開展
由于《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本身的特點,課程每個學習情境下對應的施工工藝操作不可能都在校內施工實訓場完成,因此過去課程實訓項目只開設了5個,其余項目(土方工程施工、基礎工程施工、防水工程施工、預應力混凝土施工)的施工實訓只能通過實習或教師播放施工錄像來完成,沒有真正意義上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
建筑施工技術虛擬仿真教學軟件投入使用,課程6個學習情境下的每個工作任務均能在施工虛擬仿真軟件上完成。該施工虛擬仿真軟件,以3D技術為依托,綜合行業規范、貫穿教學重難點、實現施工場景仿真模擬及流程動態演示、人機交互式操作、成果實現智能考評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專項仿真操作系統,施工場景形象逼真,學生上機操作如同在真實的施工現場操作,增強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教學效果好。
3.5 教學方法改革
打破傳統的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 采用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角色扮演等多種教學方法[3]。學生通過學與做的過程,實現對知識的理解和操作技能的固化,從而樹立職業認同感,促進職業能力提升。例如講完模板工程后,教師布置一個模板施工工程案例,案例背景中由于操作不當,導致施工出現質量問題,案例問題:為什么出現質量問題?說出正確做法。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從旁加以引導啟發,學生猶如在施工現場查找問題,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提升。又如在學習每個情境之前,教師會把與該情境相關的任務工單發給大家,以實際工作任務作為教學目標,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圍繞任務完成展開。如在學習腳手架工程之前,教師先把該學習情境下的任務工單布置給學生,針對工作任務目標,學生分組展開討論:如何搭設、怎么保證安全。帶著任務去學習,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 課程考核注重過程化考核
課程改革之后,課程采取過程考核的方式[3],針對每個學習情境中工作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分段考核,最后進行累加得到課程總評成績。課程總評成績構成為:課程總評成績=學習態度(20分) +學習情境1(10分)+學習情境2(10分)+學習情境3(20分)+學習情境4(30分)+學習情境5(10分)。其中學習態度包括學生出勤成績和學生作業成績。學生出滿勤得10分,學生每曠一節課扣1分,直至10分扣完為止;課后作業為10分,該課程課后作業總次數為10次,每次作業按1分計算。每個學習情境設置的具體工作任務及分值分配見表1。
這種考核方式把理論與實踐、結果與過程、技能與素養有機結合,綜合評定學生成績,突出了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評價。
5 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施工技術》課程通過對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踐教學、課程考核等方面的改革與實踐,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強化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培養,教學效果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 仲景冰.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改革及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2,43(2):59-60.
[2] 周兆銀,張長友.“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100-102.
[3] 蘭曉玲.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教學改革與與教學新模式探索[J].山西建筑,2012(5):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