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梅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永恒主題,而教學質量的提升不僅僅需要精英教師的引領,更需要教師團隊素養的整體提升。為此,我區有計劃、分層次落實好三級校本研訓工作,其目的是提升教師群體教學水平,而不是個體!
兩年來,我區采取了“起步穩、抓長效;勤指導、樹典型;倡合作、促提升”的工作模式,推進三級校本教研工作,使校本教研工作真正意義上向有深度、有高度、有廣度方面發展。具體做法如下:
一、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加強管理
一名教師無論多聰明、多博學,多優秀,他的精力是有限的、看問題的角度是不全面的、經驗及教訓也是單一的!我們知道“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那么,只有把不同水平的教師個體放在團隊中,充分發揮集體教研的作用,才能提高區域教學水平!我區教育局、教師進修學校、基層學校的領導尤為重視校本教研工作: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校本教研工作規劃》,下發了《區域校本教研工作實施辦法》文件,教育局領導將各校實施校本教研工作情況納入學年目標考核中;各校校長利用業務學習時間組織教師研討,明確強化校本教研工作的重要性;研訓部門則分三個層面具體落實校本教研工作:
第一個層面:校級。以學校為單位,分學科分年級進行校本教研,學科教師人數少的學校可以跨年級進行校本教研活動;每周進行一次活動。
第二個層面:片級。我們根據各校地理位置及辦學規模、水平分了三個區域,即東片區、中片區和西片區;我們確定名校為片區組長,充分發揮其引領作用。片區組長所在學校的學科主任或學科組長與學科教研員共同承擔組織片區校本教研工作,學科教研員參加每一次的片區校本教研活動;片區活動每學期至少開展2次。
第三個層面:區級。由學科教研員負責區級校本教研工作。各學科教研員要及時了解掌握每所學校及片區的校本教研工作開展情況,以此確定活動主題和推薦展示觀摩活動的學校或片區,每學期各學科至少召開一次觀摩展示活動。
二、基礎扎實、分步推進、適時指導
第一,從學科教材入手,進行校本教研工作;第二,從課堂教學入手,進行校本教研工作;第三,從學生能力習慣培養入手,進行校本教研工作;第四……每一步校本教研工作的實施,學科教研員都全程參與其中,針對學科特點提出科學的指導性建議,明確下一階段工作目標,確保校本教研活動效果。
倘想達到最高處,就要從低處開始。我們為什么先把“教材”作為抓手,進行校本教研活動呢?原因之一:教師每天都上課,每天都用到教材,掌握和熟悉教材是教師一項重要而又深刻細致的工作,無論教師的教學水平高低、教學年限長短,教師對教材本身都有一定的認識和看法,有言可發!教師可談經驗、說教訓;講困惑、提建議;在自然、寬松的氛圍下教師暢所欲言,集思廣益,對教材都有了更深層次、更透徹的理解!原因之二:近幾年各科教材都在不斷地更新,新教材如何使用,教師怎樣能更好地用好教材?只有通過校本教研這項工作才能夠更好地落實,也只有通過校本教研工作,才能使不同層次水平的教師都有提升:新教師學會如何能完成教學目標,怎樣更好地突破重難點,基本的校本教研過程能使新教師盡快成長起來做到會上課;一般水平的教師,他們之間可以取長補短,共同提高,能上好每一節課;骨干教師、名師探究細節問題處理技巧,真正做到“授人以漁”,做到每節課都是高品質的課!
三、典型引領、合作共贏、總結提升
扎實推進校本教研活動與選樹典型具有相互促進、共同提升的辨證作用,“典型引領”是推動、提高校本教研活動質量的關鍵所在。各學科教研員在典型的宣傳上能找準結合點,教研員根據每學期校本教研工作的重點,精心選擇、適時推出校本教研工作,開展效果好的學校在區域內做展示觀摩活動。通過展示活動,極大地激發教師參與研討的熱情,把向優秀典型學習作為自覺的行動,作為一種境界、一種精神追求;在向優秀典型學習時,教師們能對照剖析自己團隊的現狀,揚長避短,既看到成績,又認識不足。幾年來,在區域內,我們根據工作重點、分層次進行校本教研展示活動。每次展示活動上,團隊呈現的科學全面的教材分析、激烈精彩的爭辯場景、教師嚴謹的教學程序、真實有效的課堂、凸顯學生主動探究為特征的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使參會教師收獲滿滿,難以忘懷。常常是校本教研活動結束了,教師參與研討的熱情仍在。
總之,在上級領導指導下,我區扎實有序推進校本教研活動。在省、市學科等諸多評優活動中,我們充分發揮校本教研活動的優勢,注重教師團隊對教材的研習,均取得理想的成績。今后,我們將繼續探索落實校本教研工作有效之路,堅定信念、堅守品質、堅持長效地實施三級校本教研工作,提高區域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開放式學校組織特征與建構[J].中國教育學刊,2011(8).
[2]校本教研存在的問題分析與路徑選擇[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