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薈
摘 要 低收入保障作為社會保障體系中社會救濟的一個重要板塊,在維護社會穩定、保障社會成員基本生活需求、促進社會公平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然而,低收入保障金的發放也會產生一系列“福利依賴”現象。本文以北京市天橋街道留學路社區實地調研為基礎,采用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分析方法,通過對影響城市低收入群體就業因素的定性分析和結合實際案例進行的定性分析,對城市低收入群體就業可能性進行評估。
關鍵詞 城市低收入群體 就業可能性
一、引言
社會保障制度的健全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表現,但低收入保障制度還是面臨一些問題和考驗。第一,產生“福利依賴”。任何一種社會保障制度自建立以來,就面臨著“福利依賴”與“反福利依賴”的博弈,兩者博弈的焦點在于如何平衡救助人口與提升受助者自我發展能力。[1]第二,勞動力資源閑置和浪費。“福利依賴”的直接后果便是勞動力資源的損失。第三,從國家財政方面考慮,低收入保障金除了是國家維護社會穩定的手段,也是國家向部分成員提供的社會資源,積極促進部分低收入者謀求自身發展,不僅有利于社會保障可持續,也有利于社會資源的節約和利用效率的提高。第四,“隱性就業”等問題帶來“破窗效應”,破壞社會保障制度。當個別社會成員不滿足于低收入保障金而尋求隱性收入時,就會產生破窗示范效應,不僅是對其他弱勢群體的不公,也是對社會保障制度的破壞。
目前對與城市低收入群體的研究不在少數,但大部分研究著眼點在于“低保”而非“低收入人群”。本文以北京市天橋街道留學路社區為例,運用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分析方法對影響城市低收入群體就業意愿的因素進行定量、定性分析,在此基礎上,結合天橋實際情況對天橋街道留學路社區的扶貧濟困工作提出若干建議,希望對以后此方面的研究有所參考。
二、調研背景
(一)低收入群體界定
本文所說的低收入群體,是指收入低于國家或省規定的年收入或月收入,被納入國家社會最低收入保障體系的人群,以家庭為單位可劃分為低保家庭、低收入家庭、小工商、一般困難家庭、重殘家庭等。
(二)低收入保障制度及現狀概述
1993年,國企改制導致大量員工下崗,失去生活來源。低收入保障制度最初是為了解決這些下崗工人的生活問題。截至2015年11月底,我國低保對象占全國總人口4.9%。北京市低收入群體中,城鄉低保群體共有8.57萬戶,共14.31萬人,其中城市低保對象8.76萬人。自2016年1月1日起,北京市城鄉低保標準從家庭月人均710元調整為800元,城鄉低收入家庭認定標準從家庭月人均930元調整為1050元,以更好地保障北京市城鄉低收入群眾的基本生活。
(三)天橋街道及留學路社區簡介
天橋街道位于北京市西城區東南部,歷來被看作帝都文化象征的“酒旗戲鼓天橋市,多少游人不憶家”,這也造就了許多天橋人安逸自由的生活方式。天橋留學路社區占地0.15平方公里,共3596戶,9405人,其中老年人口1908名,殘疾人405名,流動人口1842名,共有樓房2棟,平房569座。
三、實證數據分析及描述
(一)數據來源
本文所用資料《留學路社區低保人員備案表》來自北京市西城區天橋街道留學路社區服務站所有資料(截至2015年
7月),具有較強時效性和實用性。
(二)研究設計
由于本文關注城市低收入群體就業可能性,首先剔除本社區重殘人員、獨身老人(年齡超過65周歲)及無效數據,共獲得有效數據209份。考慮到家庭主要勞動力年齡相近、在讀人員及幼兒、老人對勞動力的依賴等問題,在對總體進行觀察時,以家庭為觀察對象:年齡一欄,以該家庭最有效勞動力為準;性別一欄,以家庭最有效勞動力性別為準;教育一欄,以該家庭受教育水平最高勞動力為準;在讀人員一欄,包括在讀學生及幼兒;健康一欄,以該家庭是否有重大疾病成員為準;殘疾一欄,以該家庭是否有殘疾人員為準,包括肢殘、精殘、肢殘、視殘等;婚姻一欄,婚姻狀況良好包括婚姻關系穩定、再婚、未婚(40歲以下人員),婚姻狀況異常包括離異、喪偶、未婚(40歲以上人員)、未婚生子(女);刑釋一欄,以家庭是否有刑釋人員為準。
(三)調查數據的描述性統計
北京市天橋街道留學路社區低收入群體概況的描述性統計主要有以下內容:留學路社區低收入家庭最有效勞動力就業狀況差,占總體16.3%;低收入家庭規模以1人家庭的“微型家庭”和3人家庭為主;就性別而言,家庭中最有效勞動力絕大部分為男性,女性多出現在離異后的單親家庭;低收入家庭勞動力年齡普遍總體偏大,位于50歲至65歲年齡區間的勞動力占總體的55.5%;大多家庭都存在婚姻異常情況;大多家庭都有在讀人員或幼兒;部分存在重大疾病、殘疾、刑釋等情況。
四、城市收入群體就業可能性的定量分析
(一)Logistic回歸模型的設計
對數據做如上分析后,我們采用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分析方法,構造logistic回歸模型。本文中,我們將就業記為陽性結果,以Y=1表示,記陽性結果出現的概率為P(Y=1),將各影響低收入人員就業的因素記為Xi。
p=
經數學變換得:ln[ p(1-p)]=b0+b1x1+……
bi xi
定義:logit(p)=ln[ p(1-p)]為logistic切換
即:logit(p)=(b0+b1x1+……bi xi)
本模型中,各自變量的回歸系數bi表示自變量xi每改變一個單位,優勢比的自然對數數值改變量,即處于陽性結果就業狀態的傾向。故回歸系數符號為正表示其有助于就業,為負表示其不利于就業。
(二)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回歸分析
Cox & Snell R方=0.132,Nagelkerke R方=0.225
Hosmer和Lemeshow檢驗:Sig.=0.647
>0.05,故認為該模型模擬效果好。
此外,從Hosmer和Lemeshow檢驗的隨機性來看,觀測值和期望值相差不大說明該模型擬合度良好,除教育(3)外,其他變量P值均小于0.5,說明其具有統計學意義。
由以上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女性、較低的教育水平、家中有在讀成員、幼兒或殘疾成員、成員有健康問題以及由刑釋記錄、婚姻狀況異常均是陽性結果的負向因素,而家庭成員比較多、家庭最有效勞動力受教育水平高以及勞動能力比較強均是就業的促進因素。
五、城市低收入群體就業可能性的定性分析
在本次社會實踐過程中,我們對留學路社區的主任以及低收入者進行訪談。訪談結果顯示如下:
訪談案例1:留學路服務站主任
問:首先麻煩您向我們介紹一下您對這邊兒低保的看法和大致的了解。
答:因為我干咱們留學路社區的這個福利工作時間也不是特別長,到今年6月份差不多兩年的時間了。咱們留學路社區福利這塊,是咱們天橋街道比例最大、任務最重的,人員素質基本上整體偏低,大部分人員都是80年代嚴打出來之后勞教勞改釋放人員比較多……
問:我們還想了解一下低保的申請條件是怎樣的。
答:申請條件,從入口這塊說吧。入口這塊就是,以家庭為單位。
問:那它低保的標準是怎樣的?
答:這個是這樣,比如說咱們刑滿釋放人員沒有政策性的傾向,低保金今年的標準是每個人每個月800,今年剛剛提高標準,這其中可能是這個重殘人員有一定的傾向,重殘人員是按照710的標準補助,就是每個人再給他加一個35%。還有單親家庭,這是去年新調整的政策,之前,單親家庭沒有什么政策性的補助。單親家庭就是指一個人帶著一個全日制教育以內的孩子吧。
問:那留學路低收入人群就業意向怎樣呢?
答:該怎么說呢,有的人吧,有一部分人他也確實不愿意工作。恩,沒有勞動意愿的話,我們在審核的時候,卡的會相對的嚴一點。除了比平常一些重殘的那些人申請的材料外,會給他一個表,去嘗試三次就業。
問:有沒有,如果是有的人他已經享受了這種低保,他就會對這個政策有依賴,不去勞動。
答:有,可能還挺多的,不過也不能一概而論。他也可能有其他的原因,比如說,家庭中一個人有就業能力,或者是就業年齡段,但是另外一個人呢,可能是重殘,或者是他和他的老母親老父親一快享受,可能他也需要照顧家庭,這種也不能排除,這個咱們也不能說他
訪談案例2:受訪者及其基本情況:梁先生,低收入者,1974年出生,高中未畢業。其妻戶籍在湖南省,女兒讀小學。現居廉租房,夫婦二人沒有固定生活來源,2013年申請為低收入家庭,2014年家庭臨時月收入2100元。
問:請問您對您現在的生活狀況滿意嗎?
答:還湊合。我和愛人有臨時收入,家里還有低收入保障。只要家里人不生病,看病太貴了,也不發生什么大事,還過得去。就是再過幾年丫頭上初中,花錢比較多。
問:在您領取低收入保障的同時,您有嘗試尋找其他比較好的工作嗎?
答:去找了,要么是要求太高,我高中沒畢業就不上了,做不了。要不就是工作時間太長、太累,工資也不是特別高。
問:那您現在想通過培訓再就業嗎?
答:我愛人好像在學什么培訓,我也不太清楚。感覺現在工作比較自由,也比較輕松,不想去。
問:如果您通過培訓可以獲得一個穩定又比較高的收入,您愿意嗎?
答:可能會考慮考慮吧,畢竟丫頭大了,要花錢。
問:您曾經考慮過退保嗎?
答:沒有,因為每月2000塊對我家來說還是很重要的。
六、結語
首先,考慮家庭規模對勞動者就業的影響。盡管在模型分析中我們認為家庭規模的擴大有助于低收入群體就業可能性的增加,但在實際訪談中我們發現,家庭規模對勞動力就業的影響呈現多樣化分布。一個雙方均健康無殘疾的兩口之家就業可能性大于同等條件下有幼兒或殘疾成員的三口之家,因為后者需要給予幼兒或殘疾成員更多照顧,這與謝勇、李放在城市低收入群體就業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南京市的調查數據結論一致。[2]但是,與對于同等條件下存在就讀人員的三口之家來講,可能家庭負擔存在加重影響,但迫于對子女教育義務的承擔,父母就業的可能性也會增加。所以,家庭規模對家庭最有效勞動力就業可能性的影響不可一概而論,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其次,考慮年齡、性別及教育水平對城市低保群體就業可能性的影響。由研究結果可以看出,青壯年勞動力就業可能性比較高,有對子女及其他家庭成員撫養或贍養的義務,也有改變當下生活狀況的強烈愿望,故其就業可能性更高。
再次,健康、殘疾、刑釋、婚姻對低收入群體就業可能性的影響。健康、殘疾、刑釋、婚姻是低收入群體的形成因素,也是其就業的制約因素。在留學路社區的眾多觀察者中,這四大因素往往呈現“并發”趨勢,即存在“劣勢聚集”現象。[3]
七、政策建議
第一,研究調查發現,天橋留學路社區低收入群體中50~65歲人口占比高,這部分低收入群體中很大一部分并沒有完全喪失勞動力,留學路社區可挑選一些適合的工作,積極促進該部分潛在勞動力的就業。第二,注重對低收入群體的技能培訓。天橋社區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家政、銷售的培訓工作,促進低收入群體擺脫托貧困現狀,積極就業。第三,做好文化宣傳工作,促進和諧社區建設。天橋社區多離異人口、刑釋人員,這不僅僅是就業問題,也是社會問題。天橋社區可以開展豐富的社區文化活動,邀請心理咨詢師定期為社區成員提供心理咨詢服務,調節家庭糾紛,號召文明社區建設。第四,天橋是北京市的文化核心,傳統皮影戲、天橋建筑、獨特的四合院、窄胡同等都是天橋文化的象征,故可以社區為主題,打造獨居特色的文化產業,在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的同時,做好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作者單位為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 蘭劍,慈勤英.促進就業抑或強化“福利依賴”?——基于城市低保“反福利依賴政策”的實證分析[J].西南大學學報,
2016(5).
[2] 謝勇,李放.城市低收入群體就業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南京市的調查數據
[J].人口與經濟,2007.
[3] 王琛.城市保家庭致貧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