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雷

摘 要 預算管理是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核心,對高校的事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預算管理相關法律制度不斷完善,但高校預算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約因素,影響了預算管理有效性。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措施。
關鍵詞 高校;預算;意義;對策
預算是高等學校根據事業發展規劃和計劃編制的年度財務收支計劃。加強高校預算管理,有利于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實現高校有限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有利于控制財務風險,促進高校穩定、協調和快速發展,確保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目標的完成。2011年6月,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大財政教育投入的意見》(國發[2011]22號),明確提出增加教育投入,提高財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重,預算管理在高校財務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凸顯。2012年,我國財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重首次突破4%大關,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管好、用好高校財政資金,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一、我國預算管理主要制度沿革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發布
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發布。《預算法》涵蓋預算管理職權、收支范圍、預算編制、審查、批準、執行、調整等預算工作的各個環節,對完善財政預算制度、加強國家宏觀調控、保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995年,根據《預算法》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實施條例》正式頒布實施。該條例建立健全了相關法規制度,有效保障了《預算法》的順利實施。
(二)《關于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的指導意見》發布
為規范預算績效管理,2011年,《關于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的指導意見》(財預[2011]416號)發布,明確提出了預算績效管理的概念,指出了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的必要性,提出要逐步建立“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應用”的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標志著預算績效管理理念的正式確立。
(三)《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發布,改進預算管理制度
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了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2013年,《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頒布,明確提出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審核預算的重點由平衡狀態、赤字規模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為預算管理制度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四)《關于實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的意見》發布
2015年1月,為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改進預算管理和控制,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實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的意見》(國發[2015]3號)。《意見》明確要求實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編制三年滾動財政規劃,通過逐年更新滾動管理,強化財政規劃對年度預算的約束性,實現財政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修訂
2015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完成了實施20 年來的首次重大修訂。修訂后的《預算法》進一步明確了健全透明預算制度、規范預算收支管理等,適應了不斷變化的經濟社會形勢,滿足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目前,我國預算管理相關法律制度日趨完善,為預算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二、高校預算管理的現狀
(一)預算編制“兩張皮”現象
預算編制“兩張皮”現象指高校編制兩套預算,一套預算是歷經“兩上兩下”程序的部門預算,另一套預算是高校內部執行的校級預算。因編制程序和方法不同,兩套預算之間存在資金配置脫節、口徑不統一等問題,這也是形成預決算差別巨大的主要原因之一。若不及時解決這一現象,部門預算勢必與執行預算相脫節,使預算編制流于形式,無法達到預期作用。
(二)預算編制不科學,導致與決算差異過大
決算是預算執行結果的反映,預決算之間的差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體現預算編制的合理性。通過收集比較4所教育部直屬高校2013、2014年的預決算數據(數據來源為各高校門戶網站),可以發現各高校預決算之間普遍存在較大差異。這反映出高校預算管理存在預算制定不合理等情況,導致預算未能發揮應有作用。
(三)預算執行控制薄弱
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如發現偏離,應及時預警,糾正偏差,以保障預算順利實施。但很多高校未設立專門的預算管理機構,在預算執行過程中未實施跟蹤管理和實際監督,預算得不到有效控制,預算偏差糾正不及時;預算調整缺乏完善的制度,預算調整無依據或不規范,使預算與實際情況相脫離,大大削弱了預算對于高校經濟活動的指導作用。
(四)預算績效管理機制不健全
目前我國高校仍沒有完善、健全的績效管理機制,沒有強化支出責任和效率意識;績效管理覆蓋范圍有限,績效評價重點僅是項目支出,對于基本撥款則沒有績效評價。預算管理與績效評價相脫節的情況使高校教師、職工普遍缺乏預算執行意識,預算制定流于形式,無法有效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2014年修正)》規定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單位應當對預算支出情況開展績效評價,第一次將績效評價以法律形式提出。高校預算屬于公共財政預算。高校作為基層預算單位,財政撥款是其經費的主要來源,因此在高校進行預算績效管理十分必要。
三、高校預算管理的必要性
(一)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必然要求
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是我黨長期堅持的重要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風廉政建設,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旗幟鮮明地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財務工作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關鍵,而完善的預算管理制度則是強化財務控制,預防腐敗的重中之重。只有加強制度建設,完善預算管理,使每一筆支出有理可依、有據可查,才能防止權力濫用,根治腐敗。
(二)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核心
預算管理直接影響到高校的財務狀況,是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高校開展各項經濟活動的前提和依據。完善的預算管理制度能夠促使有限的資金得到合理配置,為高校的教學、科研、管理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保證高校各項活動正常開展。
(三)反映經費情況,影響項目進展
預算管理貫穿于教學、科研經費管理的全過程,是各部門經費情況的綜合反映。預算控制的有效性直接關系到各類經費的管理水平,影響科研等項目進展。合理的預算管理有助于促進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目標的達成,直接關系到高校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四、改進預算管理的對策
(一)重規劃,分清資金性質
在制定預算前,高校相關部門應充分準備,做好宣傳工作,使各部門充分意識到預算編制的重要性。充分了解高校所有經濟活動及資金收支狀況,分清資金性質,把握國家現行制度和政策及高校未來發展規劃,綜合考慮內外部環境及各部門實際情況,使有限的資金能夠得到最合理的分配。細化預算編制,具體分析各項收支及其所屬類別,細化收支指標;完善預算方法,除傳統預算編制方法外,可以綜合采用零基預算、滾動預算等編制方法。
(二)統一兩本預算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預算編制“兩張皮”現象嚴重削弱了預算對經濟活動的指導作用,高校應逐步實現兩本預算有機統一,使全校范圍內的經濟活動都遵照一致的預算執行。二級部門應如實上報本部門收支情況,校級預算制定時應與二級部門之間充分溝通,使校級預算能夠綜合反映各部門財務狀況,提升其可行性。
(三)強化預算執行過程控制
各部門應加強統籌協調,明確預算執行責任,根據批復的預算安排收支,確保預算嚴格有效執行。預算管理機構要充分發揮監督職能,對偏離預算指標的支出要嚴格控制,杜絕未經常委會審批,擅自變更或追加預算的違規情況,充分發揮預算對經濟活動的管控作用。此外,高校應充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將預算執行過程與單位信息系統相結合,使預算貫穿高校業務的各個環節,促使預算的有效執行。
(四)健全預算績效管理機制
高校應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將預算執行程度與部門績效考核相結合,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完善獎懲機制,對嚴格按照預算執行的部門可以給予適當獎勵,對預算執行不到位的部門,要分析預算執行偏離原因,提出解決方案,避免同類問題再次發生。通過推行預算績效考核,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