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方安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成長,國內企業的發展也到達了一個新的高度。在市場中競爭力是企業獲得發展的必要條件,而國有企業由于體制機制不靈活,在充分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國家為了能夠使國有企業的發展更加科學,便下發了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這一政策,而國有企業中的財務管理工作便是管理工作的難點之一。因此本文圍繞這一主題,展開深入討論。
關鍵詞 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財務管理
黨的第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國有企業的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一輪的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就此拉開序幕。經過反復研究發現,混合所有制是未來我國國有企業發展的一個可行方向,并能在國有企業中廣泛應用,但任何企業中管理體制的改革都勢必會帶來一定的新問題,而財務管理乃企業管理的核心。要想解決混合所有制改革下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就必須從了解混合所有制的理念與意義入手。
一、我國混合所有制的發展及意義
1.混合所有制在我國的發展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混合所有制一直在不斷的發展,如今,已然成為我國的所有制主體。在我國科研領域中,經濟學家一般都會從“微觀”與“宏觀”兩種角度來完成混合所有制的界定,從微觀角度來看,我國國有企業的制度改革,是將不同性質的所有制相結合,進而創建一個具備混合特點的所有制主體。從宏觀角度來看,我國在市場經濟體制建設過程中,中央按照社會主義特點來規劃其市場經濟發展,并將公有制作為市場主體,進而形成一個由多種所有制共同構建的經濟發展格局[1]。
2.我國國有企業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義
將國有企業向混合所有制方向進行改革,其主要目的是通過這種方式使國有企業股權能更加多元化,能各取所長,相互制衡。國有企業的改革需要在實現國有企業經營模式市場化的同時,還要實現國有企業管理制度市場化。而多種所有制能夠充分發揮此特點,完成共同發展,確保國有企業實現效益共贏。
國有企業的股份資本能夠通過這種多元化發展,提升其功能及效力。在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時,國家單方面所擁有的股份比例就會下降,如此一來就能夠使其他國有企業持股人能夠獲得更多國企管理決策中的話語權,改進以往單勢力決策的問題,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同時,國有企業中的管理者,也能夠將管理工作重點從管人、管事、管資產逐漸向管資本方向發展。這種管理理念的轉變,可以使國有企業吸收更多來自于外界的資金支持,進而顯著改善以往國有企業的資金不足以及資金流動性差的問題。同時,企業管理方式也變得更加人性化,企業中的工作效率以及經營效益也會隨之得到提升。
二、完善混合所有制體制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具體方法
1.建設動態化監督機制
在我國國有企業的經營和管理過程中,為了能夠更好的推動企業自身的發展,使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能夠滿足混合所有制前提下的管理需求,使企業能夠更好的適應市場波動,就需要建立動態化的監督機制。當前,在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下,下屬分公司的規模和業務量都開始迅速上升,導致企業財務信息量迅速增加,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為此,國有企業就需要增設財務管理監管職位,擴充監管人員,然后以動態化監督管理機制為基礎,對企業財務管理情況進行有效監督,進而不斷提升混合所有制下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效率。
2.對企業財務管理結構進行優化
在混合所有制前提下,作為國有企業,若想進一步提升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效率,就需要對政企進行分離,然后在此基礎上對企業財務管理結構進行進一步優化。在我國,自改革開放之后,國有企業政企分離的管理理念就已經提出,但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落實,在企業的經營和管理工作中,政府還是會對企業的管理情況進行干涉,這不僅影響企業的正常管理,還會因為個別人的濫用職權導致企業蒙受更大的經濟損失,甚至導致企業資產流失。因此,在混合制下,國有企業就要徹底實現政企分離,實現企業的自主經營和自主管理,這樣企業才能夠對自身財務管理工作進行進一步優化,才能使其更好的滿足混合制下的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提高財務管理工作效率。
3.應用更加科學化的集團化財務管理模式
一些集團國有企業可以選擇建立一種更加科學化的財務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則可以用全面、分級、集中這三個詞來概括。所謂全面,指的就是企業中的管理工作要更加全面。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國有企業,其資產結構會變得更加復雜,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企業的預算管理工作考慮到企業經營業務、資金管理、資源管理等多方面問題,進而完成企業資源體系優化。而分級是指,需要在企業中創建分級考核與分級管理制度。在建立企業的財會管理體制時,需要將其管理以及績效考核工作進行分級管理,以此提升企業財會工作方面的監管力度,實現財會責任到人,便于工作人員完成企業資產管理工作[2]。最后的集中,是指將企業中的資金管理、會計的核算工作以及企業中的重大財務決策進行集中管理。這一行為能夠使企業中的資金管理工作效率獲得顯著提升,并且能夠使企業中的決策層在第一時間內得到企業中的財務管理信息,有利于企業風險管理工作體系的形成。
在企業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后,企業會進行兼并或者重組,這時的企業財務擔保以及相關投資行為需要嚴格按照相關程序完成,以便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同時,為了確保企業的債務風險能夠得到控制,企業還應該對自身債務結構進行一定的改革。同時,企業中的財務管理工作理念也需要進行轉變,將資金流動視為財務管理的核心,并將資金流量指標,作為衡量財務預警的重要標準,加強資金出入控制工作,提高財務管理工作效率。
4.強化企業內部監管機制
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需要在有效的監督管理體制的支持下完成,因此,企業應當建立一個內部的財務工作審計機構,通過這一機構完成企業中財務管理工作的監管,以此規范企業中的財務行為。在企業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后,企業的附屬公司的數量也會隨之增加,財務管理工作的相關信息也會變得更加復雜,因此企業還應該通過建立企業財務共享中心,強化企業的財務控制能力。
三、結束語
國有企業的發展對于國家經濟建設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希望本文能夠通過對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研究,為國有企業財務工作發展提供一個有限參考,進而使我國整體經濟建設獲得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英紅,童露.論混合所有制改革下的國有企業公司治理[J].宏觀經濟研究.2015,(1):42-50.
[2]黃速建.中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J].政府經濟管理.2014,(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