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亞琳+冉貴冰+張俊南+潘珺+李書頡+程冬燕
摘 要 隨著改革大潮,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國民經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迅速增加。在此大背景下,江西省委、省政府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結合江西省的產業發展布局,將生物與新醫藥產業定位江西省六大支柱產業之一,江西省主攻的十大站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同時也是江西省省會城市----南昌市優先發展的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這樣的背景下,江西省醫療發展現狀如何,及將來的發展趨勢。本文主要闡述如上問題。
關鍵詞 江西;醫療問題;新興產業;發展情況
一、引言--當前中國醫療現狀
隨著改革大潮,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國民經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迅速增加。然而目前我國中醫藥行業存在認同度降低、人才青黃不接、法制保障不足問題,現行涉及中醫藥的法律法規滅有充分體現中醫藥發展規律和自身特點,中醫藥法尚未出臺,執業醫師法將許多學徒出身的中醫師、傳承人排除在外。中醫藥的發展得不到充分支持。
2013年10月,國務院出臺的《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意見》中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業體系,形成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屆時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而作為中國傳統醫學的中醫藥產業,基于“治未病”的理念,在健康服務領域有比較優勢。
國家中藥管理局局長在2014年2月表示,2014年將著力推動中醫藥發展列為國家戰略,加快中醫藥健康服務,深入開展中醫藥服務百姓健康推進行動,在神話醫改中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重點打造一批中醫藥健康服務知識品牌,形成中醫藥健康服務產業集群。
針對這些社會現狀,民革中央2015年12月3日提出建議:出臺中醫藥法,促進行業發展。
近幾年,“互聯網+”浪潮席卷整個醫藥行業,遠程醫療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興起。傳統格局將被打破,新的格局已經逐漸出現雛形,未來幾年將是國內醫藥產業的變革時期。鑒于互聯網技術有助于均衡地區醫療資源分配差距,提升現有醫療的資源使用效率,國家首次以發文形式明確要“積極推動遠程醫療服務發展”,之后陸陸續續出臺的鼓勵政策和支持互聯網醫療發展,多家醫院紛紛設立網絡醫院。
二、江西省當前醫療現狀
當前,中國經過20多年的高速發展,我國醫療水平已經發展到相對成功的階段。在此大背景下,江西省委、省政府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結合江西省的產業發展布局,將生物與新醫藥產業定位江西省六大支柱產業之一,江西省主攻的十大站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同時也是江西省會南昌市優先發展的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1.江西省醫藥產業發展現狀
2010年,江西省生物和新醫藥工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68.57億元,首次過400億元大關,創歷史最好水平,同比增長30.96%,增幅在全國排第7位,高于全國同行業工業平均水平4.8個百分點,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463.78億元,同比增長30.43%,增幅在全國排第7位,保持在全國10位;全省醫藥工業累計實現利潤27.33億元,同比增長53.27%,增幅在全國排第5位,大大高于同行業平均水平。
2.江西省民營醫院發展現狀
截至2010年12月31日,江西省共有民營醫院319所。根據衛生統計年鑒上的統計口徑,劃分為綜合醫院、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專科醫院、康復醫院、婦幼保健院、專科疾病防治醫院、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等9大類。而在所有的319所民營醫院的調查、實地了解到,存在大量問題,在醫院建設、醫院管理、服務方面都存在很大問題。
3.江西農村醫療發展現狀
江西全省共11個設區市、89個縣。江西是一個農業大省,但是,目前大多數的醫藥產品都集中投放于大中城市,而廣大農村地區還未被完全開發。2003年,江西為解決廣大農民群眾買藥不方便、藥價虛高、用藥不安全的問題,在全省農村建設藥品監督網絡和藥品供應網絡。經過幾年來的努力,全省農村藥品監管網絡覆蓋率達100%,藥品連鎖配送“進縣到鄉”達100%。同時,江西省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支持實力強和信譽好的藥品批發企業獎配送網絡向農村延伸。二是鼓勵多種經濟成分在農村開辦零售藥店,全省現有鄉鎮一下藥店4167家,比建網前增加137.71%,銷售額增長了36%。
三、江西省未來醫療發展趨勢
1.江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2009年江西省委、省政府下發《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把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作為近期重點改革任務。這一系列的政策出臺,說明解決“看病貴、看病難”問題的緊迫性,而新農合的健康穩定發展正是解決此問題的關鍵。2008年,江西全省參加農民2003.17萬人,與2007年相比,參合人數增加增加436.86萬人。江西省新農合覆蓋貧困人口168.76萬人。
2.江西省民營醫院發展戰略
并購重組、專業化、精品化、特色化經營、技術創以及退出問題等發展時不可待。
3.互聯網+醫療勢不可擋
修水縣第一人民醫院利用“互聯網+智慧醫療”建立貧困對象資料管理,根據身份證號系統可精準識別就醫貧困對象,在就醫過程中無需其它證明就可以直接享受優惠政策,并針對扶貧對象實行“先診療后付費”。
同時,通過掌上醫院APP、微信公眾號、自助機、電話可實現門診掛號和醫技檢查全流程預約,在系統上精準鎖定扶貧對象,打通農醫接口,讓扶貧對象享受到便捷的免費掛號,全面了解相關醫療政策。
“通過這些手段,優化了貧困群眾的門診就診流程,減少他們往返窗口的次數,緩解了門診看病‘三長一短的問題。”智慧醫療系統可節省三分之二時間,減少病患往返醫院的路費成本。
此外,護士站提供一站式住院服務,一切入出院手續、農醫報銷、民政救助都可直接在護士站完成,改變原來要多次跑醫院、農醫部門、民政部門的狀況,讓貧困對象住院、報銷及補償領取更加方便。
參考文獻:
[1]楊安.2015.《關于中醫醫療服務體系資源配置與醫療服務發展規劃的研究》
[2]陳迎.2010《利用中醫養生護理開展臨床預防保健》
[3]王曉冰,王妤,李春.2007.《中醫護理在社區護理工作中的功能模式》
[4]陳自威.2013.《基于ANP的醫療旅游發展潛力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應用研究》
[5]吳韶宸.2012.《江西醫藥產業競爭力研究》
作者簡介:
付亞琳(1996—),女,江西 ,江西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