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亮(大港油田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孔南油氣開發研究所,天津 300280)
談層序地層框架下的地震相分析及相關應用
衡亮(大港油田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孔南油氣開發研究所,天津 300280)
在不斷增多的大面積的高分辨率相關地震資料背景下,層序地層相關學說和地震地層學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以層序地層學說為基礎理論,將地震資料實行重新的處理,進而得出一種新的層序地層框架建立方法,在這樣的框架下,可以對多屬性的地震相體進行分析,對其的劃相可以從縱向和橫向同時開始,進而得出地震的相體,并利用其展開地震層序識別以及解釋,也就能實現對沉積環境相關細致分析以及儲層的預測。為此,本文分析了談層序地層框架下的地震相分析及相關應用。
層序地層框架;地震相分析;相關應用
依照層序地層學相關理論,去識別地震層序以及沉積層序時,應該將地震資料做一些新的處理,也就是建立出層序地層(等時地層)框架,開展地震相分析,能夠對沉積環境實施細致分析和儲層的預測。在這一思路下,有必要對層序地層框架為基礎的地震相分析方法還有儲層的預測方法展開一些研究的工作,并在這一框架下構建出實行儲層預測有關工作方法以及工作的流程。
第一點,對地震反射的終止進行識別,將其視為框架頂底的界面;第二點,運用頂底界面重新處理原始性地震數據。(古地理的坐標轉換)也就能夠構建出層序地層理論下等時地層框架為基礎的新型地震資料相關數據體;第三點,在新型地震相關數據體的基礎上,開展多屬性地震相的分析工作,并且劃相能從縱向和橫向同時進行,得到了地震相體;第四點,應用地震相對地震層序進行識別與解釋,同井標定相結合,得到沉積層序,能夠預測出儲層物源、沉積的環境、空間的展布、巖性物性的縱橫變化的相關結果。在這樣的方法流程下,基礎以及核心是地震相關數據體下的古地理坐標的拉平轉換以及地震相體的分析技術。
構建等時地層框架方法通常指的是:將地震數據依照層序地層相關學說觀點進行重建,主要有兩種主流方法:年代地層變換構建等時地層框架、以地質模型的等時地層框架為基礎的建立方法。第一種方法:地震資料在每一小層依照沉積的時間循序呈現出新的排布,可以由地震資料的年代地層變換去解釋,但因為年代地層域并不是連續的,也就并不適合針對地震資料實施后續分析以及利用,比如說地震反演和地震相的分析,第二種方法:用空間到時間樣式的數學框架概念為基礎,建立出一種地質模型,地質模型可以對不整合面、斷層、主要層位,這些相關信息進行解釋,將信息變成曲線參數,構建出參數的空間域變換,并關聯到地質模型的空間域中的(x,y,z)點到參數的空間域(UVT)域中一個(u,v,t}點,UVT域即是地震數據拉平域。
其基本原理為以三維多屬性地震數據體為基礎,應用聚類分析的方法開展某一、多個地震的反射特征的分類工作,其結果可以通過類別數表現出地震相的數據體。聚類方法:主成分分析、神經網絡、遺傳算法、分級聚類等。我們具體采用主分量分析方法(PCA)和分級聚類方法(HCT),開展地震屬性數據體的地震相體劃相的分析工作。
對地層框架等時進行檢查,需要運用第一個方法為實施時間切片。假如說是嚴格的等時,一個時間點的切片,就會呈現出同樣地質時間,像河道延伸。河道的地震剖面比較難以識別,通常會表現出地震反射的同向軸出現輕微下拉或不連續,普通的地震振幅切片,可以對河道進行識別,但通常都是穿時的,不能將河道全部進行識別。但在等時地層的框架下,振幅的時間切片將河道呈現的更加清晰。
我國某地區有獨特的地質性質,對其應用以上分析方法去描述該地區的生物礁以及淺層儲藏特性。這樣的區域中儲層的高度不均勻,生物礁在地震反射的信息上,類似于分散小山丘,也就非常不容易將分析縱向和橫向的同時進行。
對在建立了等時地層框架的前后對地震相進行比較和分析,能更好地突出等時地層框架效果。在等時地層框架下地震相分析結果,通常會表現出中間紫色部分來呈現出生物礁。在等時地層框架下,影響地震相分析的因素減少,也就能很明顯地表現出生物礁。經過大量數據證明,非等時地層框架下是不具有地質意義的。在比較和分析建立的等時地層框架方法前后的地震相,有著明顯的不同之處,也夠看出劃相可以同時進行在縱向上和橫向上的劃分,并且以等時地層框架為基礎理論下,得到地震相分析結果更加精確,并且更加的定量化。進而得出地震的相體,并利用其展開地震層序識別以及解釋,也就能實現對沉積環境相關細致分析以及儲層的預測。
綜上所述,等時地層框架的構建,運用以上地震相的分析方法,可以同時進行縱向和橫向的劃相,并且以等時地層框架為基礎理論下,進行地震相的分析,得到的結果更加精確,在分析的過程中,還能使等時地層框架的變化在認識上加深,然后更好地為分析沉積環境和預測儲層提供服務。
[1]隋俊杰,閻建國,朱強.層序地層格架下的地震相分析技術及其應用[J].物探與化探,2012,02:228-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