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軍(大慶油田第三采油廠生產運行部,黑龍江 大慶 163113)
智能配電系統架構分析及技術挑戰
肖志軍(大慶油田第三采油廠生產運行部,黑龍江 大慶 163113)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對電力資源需求量的增加,尤其是人們使用電力時間具有不確定性。一旦出現用電高峰期,現有的配電系統將難以確保供電的穩定性,促使人們的生活以及工作用電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智能配電系統的出現,有效的解決了此類問題。隨著時代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發展,智能配電網綜合系統的架構在核心技術方面具有了較為明顯的進步,并且產生了一些新的特點。本文主要是在分析智能配電系統架構特點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了智能配電網系統關鍵詞技術,為相關人士工作提供一些參考以及借鑒。
智能配電系統;架構;技術
現階段,社會各行業對電力資源需求逐漸增加,為此,有必要實現智能配電,才能滿足各行業電力資源需求,其原因在于智能配電系統在應用過程中,有著其獨特的優勢,主要是具有較強的靈活性、穩定性以及可靠性。最為主要是的智能配電系統的應用,有助于通信網絡運行安全性的提高,并且能夠實現自動化配電。隨著時代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智能配電系統是現階段智能電網建設當中尤為重要的一部分,并且是今后的電力系統發展的主流方向。為此,有必要加強智能配電系統架構分析以及關鍵技術分析,促進智能配電系統實現進一步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與時代的不斷發展,智能配電系統的建設成為了配電系統今后發展的重要方向,并且出現了較多的新特點,現對其一一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1.1 靈活互動且類型多樣的用戶側
智能配電系統在運行過程中,最為顯著的特點便是具有較多的分布式電源,分布式儲能系統對智能電器設備進行智能化控制,從而使得這些基本的設施在運行過程中,能夠具有較強的靈活性,最為主要的是智能配電系統能夠使得電器設備在運行過程中,實現互動,促使其具有明顯了雙向型特征,有利于電網以及用戶兩者之間的需求的滿足。
1.2 多層次的自治運行區域
在上述特點之外,智能配電系統當中具有多個層次的自治運行區域,能夠在特點的位置進行環網運行。與此同時,配電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將不同區域電網加以劃分,并且加以有效控制,從而形成不同的控制區,在這些不同的區域當中,配電運行的方式并不相同,換一種說法就是相互獨立、相互依存,從而能夠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最為主要的是保障了供電質量[1]。
1.3 靈活多變的控制方式以及運行模式
智能配電系統在具體的運行過程中,主要體現出兩種控制方式,分別是集中式控制以及分散式控制,對于這兩種控制方式具有本質的區別,并且有著各自的優點,能夠在局部區域的自治以及互相之間形成協調基礎上,實現智能配電運行的全面監測。區域自治控制中心主要是對智能配電系統的運行進行協調以及控制,促使不同系統之間能夠實現互動,從而有利于實現不同系統之間的管理,有利于管理效果的提升。此外,在不同運行區域自治運行過程中,網絡以及控制的靈活性還是比較強的。總而言之,智能配電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具有較多的優勢,不僅僅能夠提高配電系統運行的經濟性,還能夠在系統產生故障時,及時作出處理,促使故障帶來的危害作用降到最低。
2.1 新型的配電設備
在智能配電系統當中主要運用的新型的配電設備主要有兩種,分別是分布式電源以及分布式儲能與可控負荷。以上新型設備在智能配電系統當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是優化處理輔助裝置,輔助裝置主要有傳感測量裝置以及通信裝置等。此外,在智能配電系統當中,新型電力電子裝置起著改進以及優化系統的作用,并且效果十分顯著,其主要功能有智能轉換交直流以及直流變壓,能夠在交流混合配電系統當中充分發揮其作用,并且推動混合配電系統的建設[2]。最為主要是的故障限制器能夠對短路電流加以限制,促使供電的穩定性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2.2 優化運行關鍵技術
在上述分析中,從中可以了解到智能配電系統具有較強的靈活性以及可控性,從而使得系統的運行優化具有較多的技術手段基礎。從宏觀角度而言,智能配電系統的優化運行其主要是對配電系統的整體以及自治區域進行優化,并且加以有效的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在優化運行當中,在多種能源利用的方面具有一定的難度。從微觀角度而言,配電系統的運行優化,其主要是針對系統當中的一些可控設備[3]。此外,按照控制設備結構的不同,其主要分為集中式控制以及分散式控制兩種類型。對于集中式控制,其主要是通過量測系統對配電系統運行全過程信息加以收集,從而分析數據信息,從而結合數據信息進行優化決策,進而調整可控設備裝置,促使安全運行目標得以實現。對于分散式控制,其主要是在分析本地信息的基礎上,對相鄰的設備裝置信息加以分析從而作出合理的決策。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進步發展,我國在電力資源需求量方面是日益劇增,有效推動了我國智能電網建設發展。為促進我國現階段的智能配電系統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建設,就需要對智能配電系統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優化,其主要是重視新型的配電設備的應用,與此同時需要不斷優化運行關鍵技術,促使我國智能系統建設進一步建設發展得到有效的保障。
[1]蔡忠勇.智能電網用戶端能源管理系統架構與技術需求分析[J].電器與能效管理技術,2014,21:75-78.
[2]王成山,王丹,周越.智能配電系統架構分析及技術挑戰[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5,09:2-9.
[3]劉順桂,黃超,朱正國,鄧琨,魏恩偉.智能配電系統的關鍵技術與系統結構分析[J].電子設計工程,2015,10: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