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基于貿易結合度、貿易互補性指數對中國和哥倫比亞雙邊貿易進行定量分析,實證表明中國和哥倫比亞間雙邊貿易結構具有較強的互補性,但是貿易結合度仍有進一步提升空間。中哥在自貿區推進面臨阻力,同時存在貿易摩擦加劇和美國因素的制約,中哥應進一步完善合作機制、推進自貿區建設,加強產能合作以促進雙方貿易增長和共同發展繁榮。
關鍵詞:中國;哥倫比亞;貿易結合度;貿易互補性;對策


二、 推進中哥貿易發展的主要障礙
盡管中國與哥倫比亞的經貿合作有著諸多有利因素,如雙方無歷史糾葛、領土紛爭,又具備天然的互補性,前景十分廣闊,但在合作過程中仍存在一些挑戰,制約著雙方貿易合作進程。
1. 中哥自貿區推進面臨挑戰。2015年哥倫比亞GDP為2 920.8億美元,僅次于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居于第四位,其國土面積在拉美位居第四位,人口總數數量位居拉美第三位,是世界重要的新興市場之一。哥倫比亞與委內瑞拉、智利、美國和加拿大簽有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覆蓋的市場規模達到了15億人口以上。中哥自貿區無疑有助于為雙邊貿易和投資創造更加有利和穩定的外部環境,但是在推進過程中仍然面臨重重壓力。
中國對哥倫比亞在貿易方面一直存在貿易順差,且有擴大的趨勢。2000年中哥貿易順差為1.24億美元,占雙邊貿易額的65.96%;2015年順差值高達40.5億美元,2000年~2015年累計貿易順差237億美元,占16年間中哥雙邊貿易總額的31%。其次,中國對哥倫比亞出口具有比較優勢產品主要包括機電產品、賤金屬及制成品、紡織品、機械設備等領域,自貿區推進會使哥倫比亞會顧及中國優勢產業會對哥倫比亞國內的紡織服裝、金屬化工等產業形成的顯著沖擊,其國內反對的聲音可能較為強烈。哥倫比亞是咖啡生產和出口的主要國家,位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咖啡在中國市場消費量有限,而且在貿易渠道和布局也比較落后于巴西、印尼等國家,這影響了其開放農產品貿易的積極性。另外,匯率問題、中國經濟開放度以及自貿協定與太平洋聯盟之間關系問題,也是哥方關注的重點。
2. 中哥貿易摩擦加劇趨勢。隨著全球經濟增速的減緩,國際貿易下滑以及美元升值引發的國際礦產、能源產品價格下跌,使得哥倫比亞經濟增長步伐緩慢,2015年哥倫比亞經濟增長為3.1%,增速比2014年降低1.3個百分點;而能源價格的下挫帶來哥倫比亞貨幣大幅貶值,2014年~2015年哥倫比亞實際有效匯率下跌24%。出于增強本國商品競爭力、保護國內市場的考慮,哥倫比亞與中國進出口規模增大的同時,貿易摩擦也越加嚴重。
2004年~2014年,哥倫比亞共對華啟動34起反傾銷調查,涉案產品主要以紡織、金屬制品和輕工為主。進入2015年,哥倫比亞對中國啟動6項反傾銷調查,包括建材(包括瓷磚、玻璃制品和氯乙烯聚合物制塑料板)、冶金產品(部分合金熱軋條、桿徵和鋁板)、輕工產品(鞋類)。2016年5月哥倫比亞最大雜貨集散中心商場業者集會游行,抗議中國紡織成衣業者低價競爭。2016年7月,哥政府擬推出新的貿易機制保護本國鞋類,紡織和服裝業,來對抗產地源自中國的同類產品。中國頻繁遭受反傾銷調查的重要原因是中國出口商品價格低廉、數量持續增長,引起哥倫比亞國內的不安。
3. 美國因素對中哥貿易的影響。做為地域上的大后方,美國在拉美各個層面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美哥一衣帶水,哥倫比亞一直是美國在拉美地區最重要的盟友,也是貿易、安全和反恐的親密伙伴?!案鐐惐葋営媱潯庇?000年由克林頓政府出臺,目的是加強哥倫比亞民主制度,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也是美哥過去15年最堅強的基石。
美國與哥倫比亞政治與經貿關系非常密切,2004年5月美國與哥倫比亞開始進行自由貿易談判,2011年4月雙方就自由貿易達成協議,2012年5月該貿易促進協定正式生效。2013年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訪問美國期間,雙方教育、能源、技術和貿易等領域的合作進一步拓展,這使得美哥“本已非常牢固的雙邊關系得到深化”。2015年美哥雙邊貿易額達311.8億美元,占哥倫比亞對外貿易額的34.75%;其中哥倫比亞對向美國出口額100.5億美元,占其出口額的28.3%。2016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4.5億美元的計劃以資助哥倫比亞和平進程。中哥貿易的持續發展,尤其是自由貿易協定的推進,必然引起美國對中國在哥倫比亞擴大實體性力量的擔心,從而對中哥進一步深化合作的舉措施加一定影響。
三、 提升中哥貿易關系的對策和建議
面對中國和哥倫比亞貿易額增長乏力和雙邊貿易間摩擦,中哥應該在充分發揮互補性優勢基礎上,應改善完善合作機制、加強產能合作,實現貿易升級,并通過加強自貿區建設以降低雙方貿易壁壘,從而促進雙方貿易增長和平衡互利。
1. 提升合作機制,實現互利共贏。中國與哥倫比亞同屬新興經濟體和最主要的新興地區,且同處于經濟增長的轉型期,雙方挖掘合作潛力、完善合作機制。首先要充分利用已有雙邊對話機制和中拉論壇等合作對話機制,把中哥雙方的資源型合作向農牧業與加工食品、基礎設施和高附加值等領域發展,推進貿易合作向制度化、均衡化和全面化的方向發展,從而實現中哥的優勢互補和資源有效配置,達到合理分工和互利共贏的局面。第二,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在貿易合作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例如哥倫比亞大西洋省與江蘇省為友好省州,雙方合資成立的金哥摩托車股份有限公司也是中哥兩國首個經貿合作項目,要發揮地方政府外交、經貿和投資等多方面優勢,全方位拓展與哥倫比亞貿易合作的領域和空間。第三,企業是貿易合作計劃或倡議的最終實施者,截止到2015年,有30家中資企業進入哥倫比亞,投資額累計28.8億美元。鼓勵企業乃至民間力量的介入不僅是框架內貿易合作的重要措施,而且要加強中國企業的本土化。
2. 推進自貿建設,營造開放環境。為實現貿易合作的持續、穩定和繁榮,中哥應積極消除貿易壁壘,推進貿易便利化,營造更加透明、開放和開放的貿易環境。

第一,積極推動自貿區建設。自由貿易協定目前成為促進國際貿易發展的主流方式,通過雙方市場的不斷開放、開發,實現雙邊共同發展和繁榮。中國應借鑒中國-智利自貿區的成功經驗,以積極的態度和立場推進自貿區可行性研究,與哥倫比亞保持密切接觸,為哥倫比亞的聯合可行性研究設定最終時間表,以早日啟動中哥政府間談判。第二,提升貨物貿易的開放水平。哥倫比亞關稅水平普遍高于中國,哥倫比亞對世界貿易組織(WTO)承諾的約束關稅平均為43.1%,而中國對谷物、食品類產品的平均關稅水平超過20%,雙方應研究和制定雙方貿易分階段的關稅減讓措施,例如中國可以擴大對哥倫比亞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產品進口力度以提升貿易緊密性,如包括咖啡、可可、熱帶水果和畜產品在內的農產品以及煤炭、石油等粗材料。第三,創造條件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哥倫比亞屬于拉美文化,與處事敏捷、高效率的北美相比,顯得有些悠閑與散漫,在貿易投資審批、海關環境、政策與規制環境以及電子商務等領域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中國和哥倫比亞應致力于簡化貿易程序、提升海關環境,加強互聯互通以提升貨物高效的運轉,大力加強和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提升跨境電子商務的網上支付能力和信用體系建設。
3. 發揮比較優勢,提升產能合作。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服務業發展及創新驅動,中國在制造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具有優勢,哥倫比亞在礦產資源、農產品等方面具備特色,雙方可以優勢互補、互利合作。
第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哥倫比亞正在推進“第二個國家發展四年規劃(2014年~2018年)”,其中500億美元投資于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包括公路、鐵路,提升港口設施以及首都波哥大機場擴建計劃,中國應充分發揮在基礎設施領域的產業集成優勢和技術優勢,加強對哥倫比亞的鐵路、公路和港口設備與技術的輸出,開辟貿易合作新途徑。第二,積極推進產業園區。大哥倫比亞設立了免稅區以吸引外國投資,外國企業的營業稅率僅為15%并享受其國民待遇。中國可以采取經貿合作區、出口加工區和工業園區為主要合作模式,充分利用哥方豐富的礦產、農業和人力資源,推動優勢制造產業的轉移與對外合作。第三,助推裝備制造合作。我國裝備制造業具備技術、成本和規模優勢,哥方有煤炭、石油等資源優勢,中哥在鋼鐵制造、工程裝備領域具有良好的合作前景,應通過裝備制造合作助拓展雙方合作領域和空間。
參考文獻:
[1] 柴瑜,岳云霞,張伯偉,陳迎春,周丹.“中國-哥倫比亞自由貿易協定”研究[J].拉丁美洲研究,2012,(4):3-13.
[2] 劉藝卓,黃昕炎.哥倫比亞農業生產、貿易情況分析[J].世界農業,2012,(12):94-96.
[3] 李紫瑩.哥倫比亞外資趨勢分析與中國企業戰略選擇[J].國際貿易,2016,(6):41-46.
[4] 呂宏芬,俞涔.中國與巴西雙邊貿易的競爭性與互補性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12,(2):56-64.
[5] 閆世剛,孫婧.中國與拉美六國貿易投資合作的現狀與挑戰[J].對外經貿實務,2016,(3):19-22.
[6] 趙暉.拉美區域合作與中拉合作的戰略選擇[J].國際問題研究,2014,(4):46-58.
[7] 李季.中國與日、韓產業內貿易實證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學位論文,2011.
[8] 司偉.FTA背景下中國與潛在自由貿易伙伴國家間農產品貿易關系[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學位論文,2012.
基金項目:2016年北京市社科基金(項目號:16ZGB008);2014年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創新專項項目(項目號:3162014ZYKC03)。
作者簡介:閆世剛(1973-),男,漢族,河北省景縣人,外交學院國際經濟學院系副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管理工程博士,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訪問學者,研究方向為經濟對外合作。
收稿日期:2017-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