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喜宏 馮文金(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吳起采油廠, 陜西 延安 716000)
鄂爾多斯盆地低滲透油氣藏形成研究現狀與展望
段喜宏 馮文金(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吳起采油廠, 陜西 延安 716000)
油氣成藏和分布規律在一定程度上是指導油氣勘探實踐活動的重要理論支撐,我國的低滲透油氣資源具備分布廣和儲量大的特點,在開發和勘探油氣當中始終都占據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的低滲透油氣資源勘探和開發基地——鄂爾多斯盆地,其本身所具備得低滲透油氣藏油層物性比較差、較強的非物質性、復雜的油藏成藏因素和多種因素聯合控制油藏分布等,在幾十年的艱苦奮斗當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鄂爾多斯盆地;低滲透油氣藏;研究現狀;展望
低滲透油氣藏具有儲量大和分布廣的特點,在我國油氣資源的勘探中始終都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鄂爾多斯盆地作為我國最主要的開發和勘探油氣資源的基地,具備較強的非均質性、較差的油層物性以及極為復雜的油藏成藏因素。關于鄂爾多斯盆地低滲透油氣藏成藏的研究和勘探在控制成藏理論(沉積學和運移動力學)的指導下,取得的成就巨大,然而經過大量實踐發現傳統的單因素控制油氣成藏理論與勘探研究方法很難將油氣富集的規律準確的揭示出來,實際探勘工作很難得到有效的指導;加強對客觀記錄油藏的重視,將油氣藏形成與演化的具體歷史過程進行動態化的研究,并且對油氣富集規律的客觀性總結,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研究今后油氣成藏的重要發展趨勢。
該理論立足于儲層沉積地質特征,普遍認為沉積體系、儲層砂體與沉積相的非均勻性共同控制著低滲透油氣層的含油性,經勘探得知油氣層的分布直接關系到沉積相所控制的沉積砂體的展布,最主要的油氣儲層當屬位于三角洲前緣的分流河道砂體,同時也是油氣聚集成藏的最主要場所。
該理論立足于油氣的運移和聚集的歷史過程,主要對油氣運移的方式、時間、通道、驅動力、期次以及進行物理化學的條件等展開詳細的討論,其中油氣運移的階段主要有兩個,即一次和二次運移。現階段,研究成藏過程較多的當屬二次運移,且一次運移始終都是研究的難點與弱點。
鄂爾多斯盆地作為我國低滲透油氣資源進行開發與勘探的主要基地,油氣勘探所取得的成就十分矚目,關于油氣成藏方面的研究從未停止。基于現階段的情況來看,低滲透油氣成藏研究的難點與普遍關注的焦點主要是油氣藏形成機理與分布規律,關于低滲透油氣藏的各方面均有所不同的認識,如形成的時間、期次、成藏的過程、控制因素等。盡管這方面的研究取得一定成就,但是不免存在“瞎子摸象”的情況,不同研究者的研究角度和方式均不同,對于某個單因素的作用過分強調,致使所得到的結論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與局限性,相比較于油田實際勘探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經過多年的研究普遍認為應用在低滲透性油藏儲層成因與油氣注入關系的前提條件下,研究低滲透性油氣成藏的機理,以此來對二者之間的相互聯系與成因進行進一步查明,側重于低滲透儲層與成藏的特殊性和常規油氣成藏一般性異同點的研究,為此站在儲層巖石成巖礦物原始記錄和客觀實驗分析的基礎上,來準確揭示油氣藏在地質歷史時期形成與演化的過程。通過綜合分析,現階段仍然需要對以下問題進行重點研究。
第一,盆地低滲透油氣儲層主要是碎屑巖,其具備非常好的原始孔和滲條件,原始孔隙度往往在30%以上,而當下的孔隙度僅為10~15%,需要對其轉變成低滲透儲層的原因和時間進行詳細的探究。第二,低滲透儲層孔和滲條件并不良好,那么是如何將水從原始孔隙中排出來的,油氣進去的方式什么等。同時,低滲透儲層的砂巖主要是透鏡體砂巖,一般情況砂體周圍包圍著致密層,那么內外流體進出和交換方式的方式又是什么?第三,油氣儲層的致密時間、充注以及定位成藏時間的序列將直接影響到儲層的成巖作用、孔隙演化的階段性以及充注油氣的時序問題等。
總而言之,需要深入的研究低滲透儲層油氣運移的動力、通道、方式以及相態,現階段盡管基于理論的角度上,解釋與推論均存在很大的不同,然而作為油氣集中儲存的重要場所,相關的地質記錄與證據應該具備,但是當下這類證據仍然處于空白的狀態。現階段,尚不能充分的研究延長組成巖礦物及其與儲層孔隙和含油性之間的關系,大部分的研究仍然停留在一般性分析砂體沉積相的劃分和成巖的作用類型、階段、序列等,而忽視了對于成巖流體物質來源、形成條件、儲層物性和含油性的影響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通過研究成巖作用來對儲層的分布進行預測,在此基礎上對勘探實踐活動如何進行有效指導的工作十分艱巨。
綜上所述,強化研究鄂爾多斯盆地低滲透油氣成藏問題,有助于科學的部署目前和今后的油氣勘探戰略,對于同類型油氣資源的勘探工作具備十分重要的指導與借鑒意義。當下油氣富集規律的揭示與勘探工作的指導已經不能依賴于傳統的單因素控制油氣成藏理論,低滲透油氣藏成藏理論研究趨勢已經逐漸演變成為對油氣藏地質記錄的重點分析、油氣藏形成和演化歷史過程的動態化研究,通過對油氣富集規律的系統總結,可以將重要的資料提供給油氣的勘探部署。綜上所述,本文從沉積學和運動力學的角度出發對其成藏控制理論的現狀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在此基礎上指出了現階段需要重點進行研究的問題和今后研究的主要趨勢。
[1]張明祿,樊友宏,何光懷,張宗林,田建峰.長慶氣區低滲透氣藏開發技術新進展及攻關方向[J].天然氣工業,2013,33(08).
[2]李志學,陳健,張侃.低滲透天然氣項目經濟評價方法及關鍵評價指標探討[J].中國石油勘探,2016,(05).
[3]田方,崔永平,季紅鵬,魯東明.密度測井在鄂爾多斯盆地油氣田應用[J].國外測井技術,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