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玉才(長江大學農學院, 湖北 荊州 434023)
農民會講師所具備的8個基本能力
黨玉才(長江大學農學院, 湖北 荊州 434023)
農民會作為農化服務的一部分,是農化服務的核心工作,舉辦一場好的農民會等于一期優秀的電視節目,使信息在短時間內到達宣傳擴散效果。那么作為信息源的農民會講師具有哪些能力,才是工作有效開展呢?筆者根據多年農化服務經驗,總結農民會講師所具備的八項基本能力,具體如下。
所謂講師,首要任務是講,這就要求農民會講師必須具備語言組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包括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是將要說的說出來,要講的內容講出來。語言表達包括了講師的聲音和普通話水平等,作為講師還要聲音好,農民聽著感覺舒服,容易接受。講師的普通話要非常標準,增強講師的說服力。而語言運用能力是指要說的出彩,將要講的內容賦予內涵。語言往往是是將內部言語外顯,思維混亂,條例不清晰,只能是聽眾摸不清楚你講的到底是什么,最終只能草草收場。
信息加工能力差,就是沒有東西可講,不能將要自己想說的表達出來,也就是不會講。每次面對的聽眾多是背天腹地的農民,并且不是固定的聽眾,信息擴散與信息的來源有重要關系,如果所講的內容與農民需要的內容在時間上不一致,就可以評估此次農民會是無效的,因為對農戶來說是無利用價值的。信息加工過能力分為新媒體應用能力和課件制作能力。如果投影儀不會使用,或不會調試,或不會使用其他新型傳感設備,會使農民會效果減半。與新媒體應用能力相伴的就是課件制作能力,也是學習能力的具體表現。
為了有效開展農民會,我們需要注意對信息不同特性進行信息加工處理。
首先是信息的區域性,例如某張莊村和王莊村的農民,對施肥技術的掌握程度,或是對植保技術的不同認識,都會形成獨有的區域市場。其次是信息的季節性,又稱信息的時效性,你不能把果園春季管理技術,與夏季管理技術相混,或同時講出,大部分農戶只關注當下,他只會把精力集中在當下,可以馬上使用馬上見效的技能。再次就是信息的針對性,包括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是信息的特殊性,如同一個是一個村的果農,少數果農對新技術的接受能力強,作為農民會講師,就要帶著先進理念,他沒有聽說過或沒有嘗試過的新技術,他的行動力往往是一般農民所不及的。而對于多少一般農戶,就要多說些他們認同的觀點,然后再引申到自己要表達主題中去。
可見信息加工能力不僅僅指的是信息的加工,而且還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強,自己掌握的信息就多,可利用的信息多了,也不致于怯場。
在舉行新技術推廣應用的農民會中,一定不缺少對案例的分析,有的講師一場會下來根本找不到關于產品應用的案例,像大學教授的ppt,只是一味的把產品設計、產品研發、產品特性、產品使用效果、產品的行業地位和產品使用注意事項等進行一一羅列,沒有一項是與農戶有關。而誰用過,試驗用戶的基本信息是什么,用在哪里,什么時候用的,同時還用過其他什么技術,產生了什么效益,試驗用戶的客觀評價等案例要素,都要進行展示分析。尤其是對數據的分析,不能整幾組農戶看不懂的數字,讓農戶看不懂、算不清。要讓農戶看到數字就能立馬與他自己的體驗聯系起來,如農藥的稀釋倍數的解釋,你不能是稀釋500倍或是800倍,應該將簡單的與生產直接聯系的方式告知,如一瓶蓋一壺水打一畝地,或是一瓶蓋兩壺水打一畝地,通俗易懂。
切記,農戶關注的不是產品歷史,而是該產品會給他帶來什么好處。
現在很多農化企業在村里開展各式各樣的農民會,往往利用促銷獎品等消費刺激手段獲取短時利益,將農民會舉辦成產品促銷會,扭曲農民會實質,嚴重影響農戶宣傳接受態度。農民已經對沒有知識性的農民會,不再好奇,甚至是產生了反感抵觸情緒,所以要形成自己的宣傳特色很重要。這就要求我們農民會講師可以在不同地方不同環境,在沒有投影設備的情況下,能做到即時演講。可以在田間地頭開展即時演講,也可以在農戶庭院開展即時演講。為農戶解決實際問題才是農戶需要的,即時演講就能有效避開農戶的防護心理。時間可長可短,以10min左右為宜。如果現場人數較多,可以適當延長到15min左右。
對會場時間控制能力,是對主要信息的宣講時間的控制能力。不同場所不同人數的會場,時間分配也有所不同,在村部或村學校教室開展農民會,到會者多少主動前來學習能力,預算時間在30min左右,不能低于20min;對村民活動中心,時間一般在15min左右,不能超過20min;對于人數較多的會場,時間也要不低于20min;人數較少的會場,時間在10min左右,時間不能超過15min。也可以根據會場人數確定宣講時間,如目測現場確定2人/min,不論人多少,最多預算時間40min。
沒有經驗的講師多會因為各種各樣的技術性問題難住,這是知識不足和語言組織能力差造成的。對于知識的不足,可以通過專家課件、專業網站和專家微博等不同渠道獲取,知識多了,對問題的解決方法也就多了,農戶不接受一種方法,必定會接受另一種方法,方法多,總有一種適合。不能因為難為的問題就冷場,或是產生對講師的懷疑心理。現場把控也是應急反應能力的一種方式,多是所講內容不具有吸引力和說服力,農戶會相繼離開,這是就要調整思路,轉折農戶注意力,再表達會議主題上去。
在異地開展農民會,需要當地客戶積極配合,如果客戶經營品牌繁多,且對農民會評價不好,往往是不能順利開展農民會的。企業農化人才服務稀少,人員配置更是一般企業所不能及,就是大型農化企業也不可能配置專門溝通人員,進行溝通協調,而此時的任務承擔者往往是與績效相關的人員,如農民會講師、區域業務員、或是宣傳推廣人員。
作為農民會的廠家代表,一定要具備相應的溝通協調能力,一是確保農民會現場秩序有條不紊,二是確保隨車人身財產安全,最重要的是后者。
宣傳先進農業生產經驗,推介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知識,為農戶解決生產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是農民會的中心任務。農民會的“師”者雖稱不上授業者,但也是傳道解惑之人,所以農民會講師要樹立以服務三農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具備強烈的服務心態和行為。這種服務心態體現在農民會講師的宣傳課件中。宣傳推廣的Ppt制作不能像大學教授的課件那樣,將課本知識生搬硬套,農戶消化不了那么多信息,也不具有吸引力。如用2個ppt頁面的文字,來說明不同原因引起的蘋果縮果病,倒不如用1個ppt兩個照片來的直觀、生動。在制作ppt過程中,要注意宣傳課件中的數據可驗證性、示例時效性、圖片生動性、主題實用性、語言生動性和操作便利性。講師課件只是一個宣傳工具,工具不精良,宣傳質量自然受到影響。
一個好的ppt,是在長時間不斷修改提煉而成的,不是從一臺電腦到另一臺電腦,也不是從Ctrl+C到ctrl+V的抄襲,而是開展農民會的又一成果,必須作為文獻資料留存備案,供人學習借鑒。所以文獻創作能力是農民會講師的必備能力之一,是講師的“師”者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