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述蘭
【摘要】昔日,孔夫子用“溫故而知新”這簡單的五個字向世人闡明了復習在學習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復習 ;建議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現今,我們所理解的復習課:首先,教師通過復習課的教學,能更好地了解學情,及時查漏補缺,因材施教,使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在語文能力上獲得不同程度的提升。其次,學生通過豐富的復習情景,喚起對已經學過的知識的回憶,加深對已學過知識的理解,靈活運用知識,使語文成為自己思維、表達的工具。
然而,我們不難發現現在復習課的課堂,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整體給人感受枯燥、沉悶、乏味,師生之間缺少互動,復習往往成了老師的“一言堂”,縱然講到口干舌燥,也絲毫引不起學生的共鳴。最終不少老師為了確保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妥協”,選擇不厭其煩地“滿堂灌”,復習課的低效可想而知。以前我和很多老師一樣,每遇復習,覺得眾多的字詞句段似乎都是重點,必將整冊書中涉及的知識點一一羅列,希望通過默寫、做練習題來讓學生的基礎知識更扎實??墒峭鶗r間緊、任務重,練習還沒批閱,下一堂復習課已經接踵而至了。周而復始,“面面俱到”式的分類復習,逐一練習,不但令師生疲憊不堪而且并不能帶來好的效果。其實,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我們對復習課的目標定位不準確:復習一定要在課堂上集中進行,復習的內容也要個個過關。殊不知這樣做不但費時費力,而且阻礙了學生復習的主動性,最后學優生“吃不飽”,學困生“來不及吃”。
這幾年,我為了解決復習課堂上出現的這種種問題,讓復習具有實效性。在復習的方式上做了很大調整。首先,將期末龐大的復習內容分散到日常來進行,將課堂上的集中復習與課后的日常復習相結合。其次,立足于學生的困難,與學生一起提煉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獲得復習的“方法結構”。最后,在復習內容的難易設置、達成要求上考慮到學生的學情,再針對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因材施教。
由于改進了復習的方式,極大地提高了復習的效能,幾年下來,孩子們在學習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在我校這兩年的期末測試中,我們班成績均名列全年級第一,而且五年級比四年級時領先更為突出。
下面我就結合我班實際,提出幾條有關復習課的策略與建議。
一、對基礎知識的復習建議
(一)比賽背誦,樹立自信
一學期下來,細細盤點整冊書,會發現有很多文質兼美的文章需要背誦。如果在課堂上進行,首先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且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背熟。其實我們可以采用“課后賽背”的方式:師生先將課文中要求背誦的內容歸納出來,然后根據語句長短、難易程度,給予背誦內容相應的分值,在組與組之間進行擂臺賽,得分最高組為擂主。“學優生”為了小組榮譽,會更積極背誦,“學困生”或出于小組榮譽或其他組員的壓力,當然不會也沒有機會偷懶。另外在教室設置個人榮譽的區域,每周評選“背誦小能手”,人選在擂主小組中產生,當選條件則是本周組內背誦累積分值最高者。為孩子搭建了自信與成功的舞臺,大家都有嘗試成功滋味的機會,使學生變“老師要我背誦”為“我為自己背誦”。這樣,學生不再感到背誦是負擔,也就有了背誦的決心與動力,背誦的效果自然不會差。
(二)讀寫結合,鞏固字詞
字詞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因此在復習時積累足夠的字詞就顯得非常關鍵。首先“主動發現”是引導學生識記生字詞的好方法,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學習觀察生字,指導他們手、眼、腦等多感官并用,認清字的結構,記清每一筆畫的位置、順序。還可以引導學生對自己寫的字進行評價,看看是否寫得正確、整潔。但要想達到對字詞的鞏固,加深對字形的識記的目的,還得落實在寫上面,因此課后的字詞的書寫訓練當然就必不可少了。說到這兒,剛工作那會兒我在這方面可走了不少彎路。簡單地認為書寫訓練就是讓學生多寫,每天五遍八遍地寫,總能起到鞏固加深的作用吧??陕爩憰r正確率總是不高,難道是寫的遍數不夠,那就改成十遍十遍地寫,這一改正確率沒提上去不說,字跡還越寫越潦草。直到三年前我受到托爾斯泰曾說的:“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以及加納的曾說:“每一個學生……有自己的學習類型和學習方法”的啟發后,嘗試著制定了新的“更自主”的書寫訓練的方式,并經全班學生舉手通過。剛實行一周,聽寫時正確率“噌噌”地上去了。具體要求是:每個單元的字詞,只要你在聽寫的時候能保證正確率在百分之九十五及以上,書寫作業可以不做;如果你對百分之九十五的正確率沒有把握,可以寫一遍或者兩三遍,也可以寫平時自己容易出錯的字詞,遍數自己定;如果明知自己有很多字詞不會寫,仍然偷懶則要自覺接受“懲罰”。在小學生對于書寫這件單調且反復的活動沒有興趣和耐力的時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自主選擇適合書寫方式,獲得平等、愉快、成功的心理體驗,學生自主參與及完成的程度會大大提高。
二、對閱讀理解的復習建議
在對閱讀理解題的檢測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學生對文章的概括能力、分析、綜合的能力等等。出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并最終提升語文素養這個大目標的考慮, 我將閱讀理解作為除了基礎知識以外的另一個復習的重難點。而我在復習中采用如下幾種方式突破這個重難點:
(一)自主閱讀,出考題
我事先選擇好供閱讀用的文章,類型可以是寫人記事、寫景狀物、參觀游記等,也可以將略讀課文作為閱讀材料。學生閱讀完后再同學間相互出題:如畫出相關詞句、給短文加題目、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概括文章內容、談談從文章中獲得的啟示等。在對方回答不準確或不完整時,提問者適時更正與補充。這樣做看似只針對被提問的一方進行訓練,可提問者如沒有充足的準備又怎樣能出考題,還要對答案做更正與補充呢?所以是對雙方在理解詞句、總結主要內容和掌握表達方法等方面的能力都進行了訓練。
(二)根據學情,做拓展
在閱讀理解的復習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學情,首先挑選一些有代表性的段落作為閱讀材料,就閱讀訓練的基本要求對全班對必須完成的常規聯系。然后再提出一些能考查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題,針對“學優生”進行拓展練習,在這個部分對于“學困生”可以適當降低要求,而“學優生”的發言也能起到很好的輻射作用,他們的理解方法以及思維方式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其他學生,促進群體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三、對習作的復習建議
(一)生活體驗很重要
升入三年級,由于剛開始寫作文,不少學生為無話可寫而煩惱。其實,作文并非一定要寫驚天動地的大事,正如葉圣陶先生曾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痹谧魑慕虒W中,我鼓勵學生多觀察生活,觀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趣味新鮮的事、各種各樣的物。寫真人真事,抒真情實感。記得有一次習作課,題目是“記一次難忘的活動”我分兩節課可完成。第一節課,我以前不久的秋游為素材,讓學生對秋游中的見聞暢所欲言。有了親身的參與體驗,學生在說的過程中不但激發了他們對生活的無比熱愛,而且激發了他們的寫作情感,我再給予適當的寫作指導,學生作文的難題自然迎刃而解。第二節的作文講評,我幾乎表揚了剛剛參與講述的所有學生,并趁勢告訴他們:生活就是作文,作文就是生活,只要你多留心,就會有自己的感受。正如我所料,那次習作的質量勝過以往的任何一次。
(二)閱讀積累不可少
古語有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正是強調了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寫作不但要有觀察、感悟生活作基礎,還要有大量的閱讀為底蘊。怎樣增加學生的閱讀積累呢?我的做法是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關于課外讀物的建議精心挑選出童話、寓言、故事等共20本符合學生閱讀口味,貼近學生生活的讀物,并每周拿出一節課做課外閱讀的專用時間。三年來充足的課外閱讀量,極大地豐富了語言及寫作材料,為后來的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習作修改要做好
對于小學階段的作文,怎么做到既不打壓學生的寫作興趣,又能指出學生習作上的不足,在改法上就很有講究。我將修改分三個步驟來實施。
第一步“檢查”:每次習作,我都要求學生當堂完成。寫完以后,認真檢查句子中有無錯別字,讀一讀句子是否通順。
第二步“評改”:學生修改完習作,并不意味著本次寫作任務的完成,例如對于出現一些問題的作文,如果問題具有“普遍性”我會在課堂上進行及時講評。如果問題具有“特殊性”就需要課余時間直接進行一對一的面批。此外,通過學生的自改和同學間的互改,也可以取長補短,促進互相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
第三步:“褒獎”:對于寫出的優秀習作,我會請學生本人當堂朗讀,并接受大家對這篇習作的夸獎,然后在教室的“學習園地”展出,有機會還推薦到校內外相關報刊發表。
通過實踐,這些用于習作的方法既有效地改變學生對作文的畏難情緒、厭惡心理,還調動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提高了習作水平。我班的在今年期末檢測中作文單項平均分居全年級第一;徐曦、唐鵬舉、梁尤輝同學參加“今日教育杯”和“學語文杯”作文大賽,分別喜獲一、二、三等獎。
我心中的復習課不是枯燥、沉悶、乏味的代名詞;更不是一潭毫無生氣的 “死水”。因為我堅信,只要做到關注學情,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為他們努力尋找最適切的內容與方法,復習課也能成為一潭流動的“活水”。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