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雨欣
有一句話說得好,“如果你正處在陰影當中,那么你距離光明就不遠了”,這句話就告訴我們處在陰影當中并不可怕,如果你繼續堅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則必定可以獲得光明。黑暗代表著一切負面的詞匯,其對立面就是光亮,在人類歷史的發展當中,人類的每一次進步都是在黑暗當中守望光亮,并打破黑暗獲取光亮的結果。對于個人而言,每一個人的一生當中,總會有一段黑暗的時光,在這段黑暗的道路上,荊棘遍布,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受傷,甚至有可能將一個人所有的夢想消耗殆盡,從而陷入黑暗當中,一生碌碌無為,但是有些人卻在黑暗當中守望光亮,堅持做一個守望者,越挫越勇,堅信自己選擇的道路,從而在黑暗當中不斷磨礪自己的意志,強健自己的骨骼,最終走出了黑暗,迎來了屬于自己的光亮。各位朋友,如果你想做成功的人,就帶著自己的夢想,以堅持不懈作為利劍,在黑暗當中守望光亮。
人類最原始的恐懼源自伸手不見五指的漫漫長夜。在饑寒與黑暗侵蝕人的肌理,讓人瑟瑟發抖之時,人類學會了用火、用夢去安慰自己。其中有些無畏的英雄,他們不甘默默湮沒,希望憑借自己的努力沖破黑暗,笑迎那天黎明的第一束曙光。他們有如炙熱的驕陽,掀起層層熱浪,用其全部的才智和毅力,撥開黑暗中的層層霧靄。
英國富勒曾言道:“挫折磨煉一些人,也毀滅一些人。”雄鷹必將沖向云霄,駿馬必將奔馳原野,齊白石老人是一位值得我們銘記的人物,如果沒有他晚年里程碑式的“衰年變法”,現代美術史就少了靈魂。他被稱為大器晚成的畫家,早年生活不易,幼年便遇到一個如影隨形多年的魔鬼,叫做“貧窮”。他把自己的心靈磨得更加堅韌,為釋放超人才華奠定基礎;他生逢亂世,親歷幾十年間從未斷絕的天災人禍,兵匪戰亂。他憑借一己之微力,手持禿筆利器,耕耘墨海,從未讓畫筆從手中滑落。歷經磨難之后,堅定的守望背影令混濁黑暗的天空透出熠熠光輝。
“如果我們擁有勇氣和平靜的思想,即使坐在自己的棺木上猶能欣賞風景,在饑寒交迫時猶能唱歌。”即使是零星光亮,總也有人不辭辛勞。明末清初著名史學家談遷,經過27年的辛勤筆耕,先后修改6次,最終完成500萬字的《國櫂》一書初稿。然而幾乎讓他崩潰的是,這部由心血著成的鴻篇巨作在出版發行前被偷走,瞬間多年的努力化為烏有。書沒了,人還在,他很快從痛苦中掙脫,決心從頭撰寫這部史書。他一襲破衫,四處親訪,終日奔波在撲面的風沙中。夜半孤燈,強忍身體不適,筆耕不輟。他知道生命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又經過9年創作,終于完成了《國櫂》。這時,他己經是白發蒼蒼的老人了。天空依舊暮靄沉沉愁云慘淡,有些靈魂挺過苦難打破緘默,即使是黎明前的征兆,但守望者開始歌唱,他們的身驅開始溢熱,信念開始翻滾。
我們需要一種超脫悲觀的執著,一種甚于守望的召喚。終于我們看到勇者歸來,那些開拓者把堅信的力量化成無堅不摧的板斧,把苦難劈成散落的碎片,供前行者守望。他們用歲月刺穿苦難的心臟。“寧成漢家無頭尸,不為匈奴屈膝人”。高擎牧羊的皮鞭,毅然奔走于茫茫衰草,那一群枯瘦的羔羊成了他日日夜夜的看護。蘇武闊別長安的歌舞升平,與孤冢為伍,悵望大漠飛雪。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即使這沙漠可能成為他葬身埋骨的囹圄,他也且歌且行,用赤膽完成最好的答卷。錦帽貂裘,有不出馬廄之中的赤膽忠心;粗糠爛菜,磨不掉大漠之上的鐵血英魂。“他們在無窮無盡的遭遇中摸透苦難的心竅,因此對它既不敬畏也不詛咒,而是凌駕于它的頭上,俯視它的來龍去脈,然后反躬自問。”余秋雨的這幾句話無疑是對勇者最適當的詮釋。他們本身就是耀目的光亮,比黑夜中星光還要閃光的存在,照亮更多的靈魂。他們讓守望從孤苦走向磅礴,從靜謐走向浩大。世界因他們心中的明燈,發出螢螢誘人光亮。
即使黑夜仍在層層迷霧壓沉之下,仍會有充滿希望的目光穿透云層直射向遙遠虛空,矢志不渝地等待黎明的光輝灑向大地,這場等待的終點是將我們從困頓中喚醒,意識到信念是春蠶吐絲一縷縷的環繞,一絲絲地堅持,就會有破繭而出后重見光明的輝煌。很喜歡文森特的一幅畫《向日葵》,他畫筆下的向日葵不僅是一株植物,而是帶有原始沖動和熱情的生命體,熾熱而動人的色彩追隨日出日落,散發自我光彩。用信念的光亮沖破黎明前的黑暗是守望者的追求,也是我們應緊握在手中的風刀霜劍。堅守綠洲終會包圍沙漠的夢想,守望的背后就是綠色的海洋;堅守穹蒼的第一束光會沖破阻礙,守望的背后就是仰彌高鉆彌堅的精神。
參考文獻
[1]王克偉.讓光亮變鮮活——添光發明法[J].發明與創新·小學生,2014(3).
[2]孫建芳.肖勤小說《暖》的暗黑與明亮[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4(4).
[3]趙仁濤,何春耕.《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愛是穿透黑暗的力量[J].電影文學,2011(2).
[4]郭名華.文學給予人類存在以光亮——論老村長篇小說《騷土》及其他[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
[5]納撒尼爾·康福特,江澤珍.黑暗中的光亮[J].世界科學,2015(11).
(作者單位:浙江省回浦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