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明,張愛民,包峰柏
睪丸扭轉誤診為腹股溝斜疝嵌頓一例
李月明,張愛民,包峰柏
目的 總結睪丸扭轉的臨床特點及誤診原因。方法 回顧分析1例誤診為腹股溝斜疝嵌頓的睪丸扭轉病例資料。結果 患兒因發現左側腹股溝區腫物伴疼痛10 h就診,經查體初步診斷腹股溝斜疝,保守治療2 d癥狀加重,經普外科會診,行彩色多普勒超聲(彩超)檢查診斷腹股溝斜疝嵌頓,手術探查發現左側精索順時針扭轉360°,復位后睪丸無血運、發黑,修正診斷為睪丸扭轉壞死,行左側睪丸切除術。結論 對于以腹部、腹股溝區疼痛就診患者,接診醫師應仔細查體,開拓診斷思維,及時行彩超檢查,必要時手術探查,以及早明確診斷并治療,改善預后。
精索扭轉;誤診;疝,腹股溝

睪丸扭轉為泌尿外科急癥,常誤診為急性睪丸附睪炎、輸尿管結石、腸痙攣等疾病。本文報告1例,誤診為腹股溝疝2 d導致睪丸壞死。
男,6歲。因發現左側腹股溝區腫物伴疼痛10 h就診。10 h前患兒感左側腹股溝區有大棗樣腫物,有墜脹感,站立、行走、咳嗽時疼痛明顯,平臥后腫物未見消失。入我院兒科門診。一般狀況尚好,二便正常。查體:生命體征無明顯異常。腹平軟,立位時左側腹股溝區見大小約2 cm×3 cm腫物,呈橢圓形,觸痛明顯,未降入陰囊,平臥位腫物不能消失。左側陰囊空虛,未檢查睪丸。肝膽脾未觸及,腎區無叩擊痛,移動性濁音陰性,腸鳴音正常,無氣過水音。查血紅細胞15.0×109/L,中性粒細胞計數7.79×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0.816。初步診斷為左側腹股溝疝,予抗感染等保守治療。2 d后因癥狀加重請普外科會診,行彩超檢查亦提示左側腹股溝斜疝。診斷為左側腹股溝斜疝嵌頓,轉外科擬行全麻下探查術+疝修補術。手術探查左側腹股溝區,發現左側精索順時針扭轉360°,復位后睪丸無血運,顏色發黑,已壞死,遂行左側睪丸切除術,術中診斷:左側睪丸扭轉壞死。病理報告示:左側睪丸組織淤血、充血,間質彌漫性出血,少量中性粒細胞浸潤。術后恢復順利,出院。
睪丸扭轉多發生于青少年及新生兒[1-2],每年25歲以下男性患者發病率為1/4000。胡亞飛[3]報道1例17歲患者,騎自行車時突發左腹股溝區劇痛,彩超示雙側陰囊內未見睪丸回聲,診斷:雙側隱睪,左側腹股溝區隱睪并睪丸扭轉,術中見左側睪丸呈順時針扭轉720°。劉薇和陳琴[4]報道1例31歲男性,晨起時感右側腹股溝區疼痛,1 d后到醫院檢查并手術證實睪丸扭轉。
本病發病原因不清,多認為與睪丸系膜過長或缺如,鞘膜壁層在精索附著點過高,睪丸下降不全或異位,精索過長有關。目前主張行彩超檢查確診睪丸扭轉,可顯示睪丸及附睪血流信號顯著減弱或消失,血流阻力指數明顯升高。本例誤診為腹股溝斜疝嵌頓,行保守治療2 d后無效才給予手術治療,極大延長了從入院到手術時間。
睪丸扭轉臨床癥狀以陰囊增大、疼痛為主,有時合并腹部、腹股溝區甚至腰部疼痛,臨床常誤診為急性睪丸附睪炎、輸尿管結石、腸痙攣等疾病,右側睪丸扭轉還易誤診為急性闌尾炎,但如本例誤診為腹股溝斜疝嵌頓臨床較為少見。本例因腹股溝區腫物伴疼痛10 h來診,首先考慮為腹股溝嵌頓疝,未行泌尿生殖系檢查,也未考慮其他診斷,臨床思維狹隘,2 d后待癥狀加重仍考慮為腹股溝疝,請普外科會診,行彩超檢查腹股溝區發現有“內容物”,判定為“左側腹股溝斜疝”,術中才發現睪丸扭轉。
[1] 朱小江,馬耿,郭云飛.新生兒睪丸扭轉臨床回顧與分析[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13,20(5):532-534.
[2] 馬立飛,周輝霞,周曉光,等.新生兒睪丸扭轉的早期診斷與治療[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11,18(2):184-185.
[3] 胡亞飛.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雙側腹股溝區隱睪并左側睪丸扭轉一例[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09,6(6):1134-1135.
[4] 劉薇,陳琴.成人腹股溝隱睪伴睪丸扭轉1例[J].四川醫學,2009,30(4):594.
全軍十二五課題(CWS12J007)
300142 天津,解放軍254醫院泌尿外科(李月明);028100 內蒙古自治區 通遼,通遼市科左后旗人民醫院外科(張愛民、包峰柏)
R697.24
B
1002-3429(2017)01-0061-01
10.3969/j.issn.1002-3429.2017.01.021
2016-09-23 修回時間:2016-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