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子,崔一華
(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哈爾濱 150066)
?
高等職業教育生存與發展之關鍵
——人才培養質量診斷與保障體系
李順子,崔一華
(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哈爾濱 150066)
高等職業教育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是人才培養質量診斷與保障體系。臺灣建國科技大學從四個方面入手建立完備的人才培養質量診斷與保障體系:一是人才培養質量診斷;二是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三是建立校務專業管理機構以評估及提升學生學習成效…校務研究(IR)辦公室;四是主動適應社會產業升級及轉型,自主保證質量、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需要,從而提升了學校的辦學質量。
質量診斷:保障體系;專業管理;主動升級
我們說高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好不好,最終要拿學生具有的核心工作能力來說話。臺灣建國科技大學的“人才培養質量診斷與保障體系” ,以創新完善學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為抓手,落實主體責任,從而充分發揮了學校質量保證的主體作用,切實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
臺灣建國科技大學“人才培養質量診斷”從實際出發,以發展學生能力為目標,圍繞著培養質量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診斷。
1.1 規劃課程時考量全面
學校在規劃課程時不僅要考量法規授權范圍、學校教育目標,還要考量產學技術需求、學校資源和社區環境條件。
1.2 在設計課程目標時充分考慮學生生涯規劃
學校中長期發展計劃符合產業人才需求,規劃學生實務課程設計,充分考慮學生升學、就業、獲得各種證件等情況。
1.3 發展校、院、系特色課程
學校在發展特色課程時,注意平衡專業與通識教育之間的關系,建立校、院、系實務課程體系,并注意縱直連貫與橫向整合。
1.4 注意課程的整合
以院(群)為規劃單位時,注意院(群)、系(所)之間課程橫向整合及垂直連貫,以及同一個系里科目的統一與整合;各院所系先有院所系(科)的發展特色。院所系的課程規劃一定要符合產業的發展及學校的整體發展方向;院(群)所系科間科目及學分應橫向整合,不可矛盾分歧;選修課目應符合學生就業、升學及發展的需求。
1.5 通識課程發展目標明確具體且有一定數量來保證
在臺灣建國科技大學的人才培養方案中,通識課程發展目標明確具體且有一定數量來保證。方案中規定選修課的比例要占總課時的40%,其中1/3選修課請業界人士來上,動手課要占3/8。
1.6 認真而細致地做畢業生的產業定位
學校在做畢業生產業定位時,根據所系科產業定位進行工作能力分析,根據工作能力分析結果,轉換為畢業生應具備的能力;根據畢業生應具備的能力設計所系科課程及學生修課模組;根據所發展出課程及修課模組,制定課程實施的策略及配套措施。
2.1 制定教學質量保證制度
學校根據學校短中長期教育目標,從教學質量內容方面入手,分別從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學校辦學三方面制定具體的質量保證制度。
2.2 制定教學質量保證實施規范
實施規范 :一是要設置教學質量推動委員會,明確其具體工作職責(具體負責研究擬訂與修訂本校畢業生應具備的核心能力,審議教學單位制定的學生畢業時應具備的核心能力,審核院級教學單位核心能力品質保證作業及成果,審議執行教學品質保證優異,核定本校教學品質相關規范與作業辦法,其他與教學質量有關應經本會審議之事項)。二是要明確教學質量保證辦法具體實施的方法及內容(教學質量保證包含從校、院、系三級,政策擬訂由上向下推動,院級教學單位應據校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制定院教育目標及核心能力,系級教學單位應依據院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制定系教育目標及核心能力;教學質量管理執行,由下而上逐級進行審核與管控;各級教學單位應邀請校外專家學者、產業界人士及校友代表組成教育咨詢委員會并召開會議,針對教育目標、核心能力、課程規劃以及教學評量計劃等提供咨詢意見,必要時得邀請在校學生代表參加;各級教學單位應依據教育目標、核心能力與教學評量結果規劃、設計與調整課程,并依據規劃的課程,聘請專長相符的專、兼任教師授課)。
2.3 明晰教學質量保證規劃與操作流程
教學質量保證推動委員會根據學校教育目標,審議學生畢業時應具備的核心能力,院級教學單位應依據校級教育目標及核心能力制定其院級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系級教學單位應依據校、院級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制定其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教學質量保證包含校、院、系三級,第一級由系級 教學單位負責規劃與執行 ,第二級由院級教學單位負責,第三級由校教學質量保證委員會負責。校品質保證推動委員會定期審核院級教學單位的核心能力、質量管理操作及成果,院級教學單位定期審核與檢討系級教學單位的核心能力、課程規劃、教學質量管理。教學質量保證從政策制定到管理作業進行分層負責。
2.4 教學品質保證審核規定
教學品質保證推動委員會下轄教學品質工作小組,針對各院、系級所提供的教學品保評量與報告進行審核后,填 寫《院、系級教學品保評量計劃與教學品保評量報告評核單》,以協助各院、系級提升其教學品質, 落實學生核心能力的養成,并做為各院、系級修正其次一學年度教學品保評量計劃的參考,并向本校教學品質保證推動委員會陳報。
2.5 建立教師績效考核體系
2.5.1 教師教學績效考核指標
項目包括:(1)基本教學成績;(2)教學內容與準備;(3)論文及專題指導;(4)課外教學活動;(5)推廣教育及產業專班教學;(6)教學相關計劃;(7)教學優良教師;(8)其他教學表現。
2.5.2 研究與產學合作績效評鑒指標
項目包括:(1)研究計劃;(2)產學合作計劃;(3)論文類;(4)作品類;(5)專利證;(6)榮譽;(7)其他研究或產學合作表現。
2.5.3 服務與輔導績效評鑒指標
項目包括:(1)行政服務;(2)教務服務;(3)推廣教育服務;(4)國際交流服務;(5)學術服務;(6)輔導及學務服務;(7)畢業生輔導及服務;(8)服務優良教師;(9)其他服務或輔導表現。
2.5.4 教師專業成長績效評鑒指標
項目包括:(1)進修研習;(2)升等級;(3)實務經驗或證照師資;(4)到業界服務;(5)校外專業類獲獎;(6)其他專業成長表現。
根據以上四方面內容學校讓每一位教師先自評,然后學校審核,最終把考核結果分為:績優、通過、待改進三個等級。學校對績優者有相應的獎勵,而評鑒結果待改進者,應接受輔導,次學年再評鑒未達通過前不予晉級晉薪,無年終工作獎金,第二學期授課不得超過規定實數,不得在校外兼課兼職,不得申請升等及,不得擔任本校各級教師評審委員會委員。如果待改進教師對教師評鑒結果不服,應于收到或知悉措施之次日起三十日內向本校教師申評會提出申訴。
建立校務研究體制,以落實學校自我完善,績效報告對外公開及標桿學習。校務辦公室期透過盤點、整合、管理及應用校內外既有的資料庫、咨詢系統之數據、文字資料,以學生學習成為主軸,建構一個長期追蹤的學習歷程與成效資料平臺,并透過分析統計和策略方案過程,掌握學校校務發展脈絡和國內外高教改革趨勢,建立學校行政與教學單位數據、事證為本、績效責任為承諾的決策支持模式。通過客觀數據、資料分析提供資訊,以作為學校在資源分配、人力素質、入學管理、學習成就、學生輔導、認可評鑒等辦學績效應變對策與校務決策的重要依據。管理好數據平臺對評估及提升學生學習成效,提升校務治理能力,善用教育資源有不容忽視的作用。
4.1 建構職能導向的產學連接實施策略及流程
系科自我定位注意與學生定位的相符性問題,與合適的產業合作伙伴注意策略。選擇伙伴注意:專業關鍵技能與定位人才培育相符,設備資源與定位相符;業師協同教學的可能性;提供學生實習的機會;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機會;教師廣度研習計劃并簽訂合作備忘錄。確定合作伙伴之后要共同研商學生專業核心能力,了解產業所需職能。把核心專業能力轉化為課程。建構以職能為導向的課程規劃 ,檢核課程與所要培育的核心專業能力的對應性;應規劃讓業師所擁有的隱性實務性技能的經驗,轉化成顯性的教材或教科書,并依需要制作相關教具(含e化),以做為永續分享的效益。學校專業教師到業界深度研習,學習業界的關鍵實務技能,深度了解業界伙伴儀器設備資源特性,作為日后增購教學研究儀器設備及與業界伙伴設備共享的依據;學校申請深耕服務應分析教師已有的智財權或專長,優先協助MOU的業界技術升級轉型。學生校外深度實習應以MOU業界伙伴為優先選擇,要與業師簽訂實習契約。學校要規定教師到業界定期或不定期輔導學生的次數與時間。
4.2 對學生進行就業輔導,并協助學生參與相對應的專業證件考試提升就業競爭力。
4.3 協助有意愿創業的學生,了解創業理念與實務
綜觀臺灣建國科技大學“人才培養質量診斷與保障體系”,深切感受到人才培養質量診斷與保障體系與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與學校生存與發展的命運緊密相連。學校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學生個人發展需求為導向,確立了符合學校自身實際的辦學定位與質量目標;把質量提升作為師生員工的共同追求,并通過多種途徑,激發各主體單位追求質量提升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保證的質量文化,使質量保證成為各主體單位的自覺行動;構建了完備的專業、課程、教師發展、學生發展和后勤服務等質量標準,并制定了相應的質量保證制度和運行機制,通過多元診斷的方式,及時發現質量保障體系運行中的問題,促進學生、教師、管理者的成長發展;重視改進,橫向部門之間和縱向層次質量形成質量環,建立了常態化周期性的教學工作診改制度,從而提高診改工作的有效性,使質量保證體系運行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簡言之,臺灣建國科技大學通過加強質量保證機構和隊伍建設,完善質量保證標準和制度體系,加強質量保證的規劃落實與資源統籌,建立質量保證信息發布與監控系統等開展教學診改,最終使“學生成長,教師成就,學校成功”。
[責任編輯 寶 玉]
小知識·教育科研的方法·從教學實際所急需解決的問題中提出問題
在你的工作中哪些問題是急需解決的?是學校的教學常規管理問題?是學校課堂教學質量不盡人意?還是學生的學習效果不理想?象這樣一些問題往往就是你要找的課題。例如,在學校的教學常規管理中,通過對教師教學工作科學的評價,能否促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規范教研組活動對提高教師的教研水平和能力有無關系?如何改造薄弱學校的面貌?
2017-05-09
李順子,1961-,女,朝鮮族,吉林柳河人,副教授,語文教學法和高等職業教育研究;崔一華,1960-,女,朝鮮族,哈爾濱人,副教授,英語教學和高等職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