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寶生部長教你如何把學生培養為“大國工匠”
2017年第十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在天津舉行開幕式。本屆大賽由教育部聯合36家部委單位共同主辦,共設置85個競賽項目,其中常規賽項81個,行業特色賽項4個,分別在天津主賽區和吉林、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等19個分賽區舉行,直接參與企業上百家,參賽選手逾萬人。可以說,擁有如此多賽項、承接如此多選手和企業參與的技能大賽又將為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促進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的結合,擴大職業教育的國際交流,增強職業教育的影響力和吸引力貢獻新的力量。
今年是技能大賽開辦的第十年。十年間,職校師生“逢一必爭,有冠必奪”,變身“能工巧匠”,在比賽中脫穎而出。
賽鼓擂,烽火再燃。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雖然大賽伊始,然而,選手們早已經歷了艱苦而緊張的沖刺訓練。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學院選手的集訓選拔已持續了近半年。此番備賽,我們打破以往選手使用訓練設備的慣例,完全按照國賽標準流程進行,提升了難度,強化了選手的心理素質。”
為什么要這么嚴格?縱觀每一屆大賽大賽,它作為我國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的大檢閱,無論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賽項,還是與新興產業、經濟發展相契合的賽項,比拼的都不僅僅是速度與激情,還需要參賽選手一遍遍地改進自己的工藝,注重細節,追求完美,將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比賽的每一個環節。因為這些職校參賽選手是我們的少年工匠,未來更是社會的大國工匠。他們是我們國家實現現代化最重要的智力支持,承擔著中國智造的明天。因此,他們的心里,必須時刻懷揣工匠精神。
何謂工匠?顧名思義,他應該是懷有匠心的技術掌握者。
何謂匠心?就是技術人才那甘于將自己精湛的技術奉獻給自己熱愛的事業、熱愛的國家的赤城靈魂。
何謂職業教育的靈魂。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期,一方面,正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另一方面,隨著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到來,對技術技能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求職校也必須提高辦學質量與治學標準,把“工匠精神”注入教育的每一個環節,努力讓一絲不茍對待工藝與技術,精益求精、改革創新成為學生們的職業追求。
培養魯班有沒有什么實招、妙招?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建設教育強國,職業教育非常重要,和普通教育一樣,職業教育是我國實現現代化最重要的智力保障,因此,教育部將采取措施,切實讓職業教育培養出合格的大國工匠。
“我們采取了幾條措施,首先,發布制造業人才規劃指南。其次,發布脫貧攻堅規劃。根據脫貧攻堅規劃,每一個貧困家庭培養一個人,讓他掌握一門技能。第三,促進產校融合。產業和學校融合。第四,促進校企合作。也就是學校和企業合作辦學。第五,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我們叫做“雙師型”隊伍,既可以操作又可以教學,有的來自于工廠,有的來自于學校。第六,要作出制度安排。這個制度安排就是我們要修訂《職業教育法》,把職業教育看成孩子人生發展的一個非常有前途的選擇和途徑。第七,在制度上解決現在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相分離的狀況。”
發展貧困家庭生源、促進產校融合、促進校企合作、加強師資隊伍,陳部長為咱們職校支的招,您記住了嗎?
附件(本刊編輯部):李克強對第十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作出重要批示
第十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開幕式2017年5月8日在天津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大賽作出重要批示:
提升職業教育水平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內容。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培養大批技術技能人才。希望技能大賽貫徹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引領示范作用,推動職業教育進一步堅持面向市場、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堅持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努力造就源源不斷的高素質產業大軍,投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更好發揮我國人力人才資源優勢、推動中國品牌走向世界、促進實體經濟邁向中高端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出席開幕式并講話。她強調,要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職業教育重要指示精神,切實落實李克強總理重要批示精神,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為培養高素質勞動者、推動動能轉換和產業升級作出更大貢獻。
劉延東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職業教育發展迅速,辦學活力不斷增強,建成了世界最大規模的職業教育體系,培養了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她強調,職業教育要圍繞國家發展大局,主動對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民生發展、助力扶貧攻堅,為青少年人生出彩提供更多機會。要堅持立德樹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全過程,做好職業啟蒙,弘揚工匠精神,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升現代職業教育質量,培育更多新時代的大國工匠、能工巧匠。要深化改革,完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推動一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引導行業企業深入參與,推動職業教育引進來、走出去,打造中國職業教育品牌。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于2008年首次舉辦,第十屆大賽于5月8日至6月9日在天津主賽區和19個分賽區舉行。職業教育活動周啟動儀式同時舉行,活動周由國務院批準設立,每年5月第二周舉行。
小知識·教育科研的方法·教育研究報告的一般結構
1.研究報告的題目: 研究報告的題目就是課題的研究報告。
2.研究問題的提出:問題的提出實際上就是研究報告的開頭部分,有如“引言”的功能。這部分主要內容是寫清楚這一課題的研究目的、研究背景、價值和意義,以及這一課題目前在國內外研究的主要成果、現狀,研究這一課題預計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研究理論框架。
3.課題研究的方法:明確進行這一課題研究所選用的方法。包括:(1)根據課題的特點,選用何種研究方法。(2)研究對象(即樣本)的取樣方法、數量(即容量)、條件(即研究前所具備的水平)。要求取樣方法科學,樣本容量合適且具有代表性。(3)根據所選用的研究方法確定研究設計。(4)明確操作定義。即對課題研究中所涉及的相關概念給出明確的定義或解釋,使研究更具有可操作性。(5)對研究的變量給出明確、具體的測量方法和統計檢驗方法。(6)對課題研究的無關變量給出控制方法。(7)課題的具體實施程序。即研究時間和步驟。
4.研究的結果:課題研究的結果是研究報告的主要部分內容。這一部分要求客觀、真實地對研究的材料和數據進行分析,既要有定性分析,也要有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實際上就是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歸納分析和邏輯分析,因此,在定性分析時要避免研究者主觀判斷,以陳述研究所取得的事實為主。這樣的目的是把讀者的注意力引到下一部分對這一研究結果的討論中去。
5.討論部分:這一部分就是對有關數據的統計結果進行說明,闡明這些數據說明了什么,并分析和評價研究的結果和意義。在這里可以闡述個人對研究的結果的見解或觀點。
6.結論部分:結論部分就是對所研究的問題或課題假設給出一個答案,要求簡明扼要。在這一部分中也可以對研究中有待于解決的問題給予指出。
7.參考資料和附錄:在這一部分,可以對研究報告中所引用的或者是提到的資料注明其出處來源,以備讀者進行查對。參考資料的排列格式一般是:(1)如果是期刊資料,則注明作者姓名、文章標題、刊名、刊號。(2)如果是書籍資料,則注明作者姓名、書名、出版社名、出版時間、頁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