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鳳
摘 要:隨著時代的快速變革,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標準也發生了改變,這也對學生的培養標準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許多升學考試中,對學生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的考查越來越嚴格,學生不僅要能夠理解知識、運用知識,還要能夠懂得在什么時候運用什么知識,怎么運用知識,如何運用所學去解決問題,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讓學生具有更加獨立的探究精神,能夠對問題進行更加全面的思考成為當下教學的新趨勢,圍繞“學生思維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培養探討”這一主題展開探討。
關鍵詞:思維能力;初中語文;培養策略
思維能力在學生的學習階段表現為對于問題的思考能力,這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并且在學生今后的工作學習中也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地思考問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質量,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他們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以升學考試來說,各地的中考試卷中,題目的類型越來越豐富,對于學生語文知識的考查也越來越靈活,可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已經成為社會的需要、國家的需要,讓學生成為新時代的創新型人才。
一、激發學習興趣,引發主動思考
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建立在學生主動思考的基礎上,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學模式,將教師準備好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的載體,并沒有對知識進行深入靈活的思考,學生的思維能力自然也就得不到好的發展,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問題進行積極的思考,這樣才能在思考中完善思維能力。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就必須豐富自身的教學手段,比如,在學習《再塑生命的人》這一課時,教師只是讓學生閱讀課文,再把課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梳理一遍,學生在做習題時固然能夠答出來相關的問題,但是缺乏對于課文的深入思考,他們在意識中沒有形成對愛與包容的感悟,也沒有對于海倫·凱勒堅強意志的敬佩,許多的情感理解都只是在表面上,所以教師可以在課堂的一開始假設一個情境,讓所有的學生都閉上眼睛,體驗文中主人公的感覺,學生只能夠在閉上眼睛的狀態下完成教師的指令,教師沒有下達指令的時候就不要動,也不準說話,因為主人公因為視力和聽力的喪失也影響了說話的能力,這個時候學生都安安靜靜地坐好,教師也不要發出聲音,靜靜地等待兩分鐘,這個時候有的學生開始著急了,詢問教師在不在,有的學生等不及睜開了眼睛,教師再問學生剛才的那兩分鐘,看不到任何東西,教師也沒有說任何的話,也就等于他們聽不到,大家是什么感覺,如果真的永遠處在這樣一個狀態中,自己會是什么樣的心情,這個時候學生就會結合剛才焦急的心態再去閱讀文章,就會有更加深刻的體驗,他們對于文章的思考也就會更加全面。
二、精心設計問題,注重深入思考
教師的提問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當針對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自己的問題,讓學生在思考問題時能夠獲得更多的感悟,以上文所說的《再塑生命的人》為例,這一課教師要教學生“鋪墊”的作用,那么如果教師開門見山地向同學們說明文章中哪些地方運用了鋪墊,有哪些好處,學生的思維也就得不到鍛煉,教師可以詢問學生,既然是寫生命的再塑,那么作者為什么要用大量的筆墨去寫這個生命被再塑前的樣子,為什么不簡要地帶過,著重地寫生命被再塑后的樣子呢?這個時候學生就會開始思考,如果沒有了前面的這些內容,在閱讀后面生命被再塑之后的樣子就缺少了震撼和驚喜,前面的內容加上了就會對比更加鮮明,當學生自己產生了這些看法時,教師再進行引導,告訴學生這就是鋪墊的作用,通過學生自己的體會和總結更能夠體現出思考的過程。
三、開展豐富活動,提升思維能力
教師還可以開展豐富有趣的活動,幫助學生鍛煉思維能力。比如,教師可以開展一些有趣的辯論賽,讓學生通過辯論的形式搜集資料,組織語言,在對方辯友陳述完畢之后進行積極的思考,找到對方話語中的漏洞,進行辯駁,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要結合自己所了解到的內容,還要針對對方所說的觀點進行即時性的表達,這十分考驗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了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更好的鍛煉,在學生結束辯論之后,教師還可以立刻讓學生交換辯題,在學生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以剛才的辯論內容為依據,再進行與剛才相反的辯論,這個時候學生就要完全改變剛才的邏輯,從一個對立的面進行思考,這就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鍛煉中,學生能夠對問題進行更加全面的深入思考,提升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實現學生的全方面發展,也能夠有效地提升語文教學效果,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提升能力。
參考文獻:
[1]陳蘇丹.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研究[J].教師,2014(6).
[2]苗雨霞.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想象思維能力的培養[J].課外語文,2013(20).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