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莉
[摘要]活化教學情境氛圍,鼓勵學生在接近真實語言環境中主動探知感悟,引導學生在自我調控和協作探知的過程中掌握語言運用規則和方法,幫助他們在深化理解感悟的基礎上積淀深厚感知,便于學生在總結反思的過程中開闊認知視野思維,幫助他們增強英語學習激情,提高學生英語語言感知敏銳性、準確性。多元化策略指導,幫助學生在學習和使用英語基礎上,主動調整學習方法,讓他們在主動深入運用的基礎上提高英語學習的綜合運用能力和英語綜合素養。
[關鍵詞]英語;策略;交際;調控
英語課程標準強調,注重學習策略指導,引導學生在認知、調控、交際、資源等策略指導中主動跟進課程學習,能有效激活學生的認知激情和興趣,幫助他們在深入參與的過程中找到更多的認知方法。為學生明確相應的學習策略,能使他們在備受關注的過程中增強感知,提高英語表達綜合運用能力。
一、創境活化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1.建構和諧情境,豐富情感
讓學生在和諧的情境中認知和學習英語是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體現了生本主義原則指導下的人文教學特征。建構和諧情境,激活學生學習探知的激情,引導他們帶著興趣主動參與教學,給他們更多的自由探索空間。圍繞和諧情境,引導學生主動融入其中,有助于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情感,給他們更多的自我調適和適應的空間。
活化學習情境,讓學生跳出以教材為本的單一學習模式,能使課堂情境更加生動活潑。如在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3 Holiday fun的“Story time”教學中,圍繞學生經歷過的有趣假日活動,可要求學生運用手機攝像的方式,就“My have a fun holiday”向老師和同學們轉發假日活動的有關情景,讓他們能夠在拓展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增強參學激情。教師在搜集相關視頻資料的基礎上,可要求學生就“Can you tell us about your fun holiday?”主動表達,結合學生的理解感知,給他們更多的自我互動機會,幫助學生在各抒己見的環境中深化理解,增強探學的激情。
2.關注認知差異,自由表達
重視從學生的差異性入手,多給學生自由表達的時間和空間,能使得他們在充分了解自身學習問題與不足的基礎上增強感知體驗,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基于差異基礎上的自由表達,體現了學生自我探學和獨立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給學生更多的獨立思考的機會。
為不同類型和層次的學生創設自由交流環境氛圍,讓他們帶著問題主動探學。如在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的“Story time”教學中,運用創境導學的方式,將課堂模擬成廚房情景,讓學生都能成為廚師,展示自己的廚藝。讓學優生扮演廚師長的角色,讓他(她)組織其他同學準備相應的水果;中等學生則負責食材的搭配;學習困難的學生則負責制作,并建議他們圍繞“What are you going to make fruit salad?”進行表達,讓他們在實踐表達運用中增強理解感悟。
二、注重調控指導,引導學生主動修正
1.突出預學引導,發現問題
多給學生提供預學學案,讓他們在開闊認知視野的過程中主動發現問題,對培養他們的獨立自學能力有一定的影響推動作用。運用預學案引導學生自我調整學習思維方法,可使學生在修補完善的過程中增強探學的態度。
預學導學案讓學生有了更多自我質疑和發現問題的機會。如在五年級上冊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的“Story time”教學中,通過設計預學導學案的形式,引導學生就“The interesting story about wild animal”和“The value of wild animal”豐富自己的知識積累,讓他們在主動查閱相關資料的過程中深入探知,給他們更多的自我發現問題和整理探疑的機會。圍繞預學案,給學生提供更多自我參考和補充的機會,使學生依據自己的發現主動查漏補缺,給他們獲得更多自我修正和主動完善的機會。通過預學導學案,學生對課程認知過程有了更多的感知,才能在主動搜集的過程中獲得豐富感知體驗,形成整體感知。
2.注重自我修整,完善方法
學生學習能力各不相同,引導他們根據自己的學習過程主動調整,能使他們在破解問題的基礎上主動修補完善,讓他們有更多的調整運用機會,圍繞問題獲得更多感知,圍繞探究獲得更多方法。
在教學中,應建議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感知發表意見,讓他們能夠針對問題主動探索求解,形成更多的感悟認知。如在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5 Seasons的“Story time”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總結自己學習過程與方法,有的學生對“The different characters in the season”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展現了深入全面的基本功;有的學生對其中的單詞識記、語句表達提出了問題,認為自己在語句表達中仍有按照母語表達習慣的思維。對此,應建議學生在整體通讀全文和認真反復識記的過程中找出自己的問題,從詞匯識記的根本出發,形成更多的豐富思維。
三、關注交際互動,引導學生協作探知
1.任務驅動,讓學生有話說
基于任務基礎上的教學方式運用,使得學生在集中注意力的前提下,給他們更多的探究空間和載體,使學生掌握課程知識的重點和難點。任務驅動讓課程教學問題更加集中,使學生在“目標明確、任務具體”的學習過程中獲得深刻體驗。
創設的任務應凸顯多樣化和差異化。如在五年級上冊Unit 4 Hobbies的“Story time”教學中,可圍繞“Whatre your hobbies?”要求學生能夠登臺表達,讓他們有更多表達機會。在此基礎上,可要求學生圍繞“Do you know good hobbies?”和“How do we have good hobbies?”結合自己的實際和教材文本內容主動表達,給學生更多的話題進行表達,幫助他們打開語言表達認知思維。結合學生不同的理解感知,可要求他們就課程相關重點內容主動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觀點,讓他們主動選擇相應的話題自由表達。
2.小組互動,讓學生充分交流
借助群體互動的方式活化教學過程,能使學生在暢所欲言的過程中找到更多的語言感知和思維方法,讓學生在主動說出不同的過程中提升語言表達的靈活性。
小組互動,應基于學生學習認知發展需要的基礎上,給他們更多的提示與指導。如在五年級上冊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的“Story time”教學中,要求學生圍繞故事內容,建議他們運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就“If you meet the same,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進行表達,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想法主動和小組成員溝通,給他們更多的發言載體。引導學生結合小組討論中發現問題,可鼓勵他們就“How are you going to introduce the story?”主動暢談自己的意見和觀點,讓他們在靈活交流的過程中形成敏銳的語言感知,增強英語表達綜合運用技能水平。
四、豐富學習資源,引導學生拓展生成
資源策略指導是學生開闊認知視野和豐富思維感知的重要渠道,能使得學生在獲得敏銳語言感知的基礎上,幫助他們主動從相應的學習資源中找到更多的“認知源”。豐富資源,能使得學生在拓展延伸的過程中發現認知學習重點,深化理解感知體驗。
運用開放性和生活化的思維指導學生探學英語,應讓學生在眾多學習素材中增強感知。如在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3 Holiday fun的“Story time”教學中,可運用多媒體資源搜集美國、英國、韓國、日本、中國等不同國家的小學生在周末外出游玩的視頻資料,引導學生就“What did you find from the video?”提出各自的觀點和看法。教師可建議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運用手機、DV等設備圍繞“What did you have a fun holiday?”制作成家庭視頻資料,幫助學生在主動延展中深學教材內容。還可建議學生運用情景模擬的方式,就“How to have a holiday?”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扮演一家人,模擬當時的情景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提出意見和觀點,引導他們就自己的理解創意提出相關的看法。
延伸課程學習資源,使得學生在有效發現課程學習重點和認知難點的基礎上,便于搜集更多的素材資源,讓學生帶著激情和興趣主動走進課程教學。重視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和創造力,多給他們提醒和點撥,給他們更多豐富學習資源,引導他們從中摘錄有價值的學習內容。
總之,注重英語教學策略化,能使學生在自主參與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增強認知體驗,在主動調整學習策略方法的基礎上獲得豐富的感思體驗。突出以交際策略指導為核心,注重從教材運用、資源豐富、互動生成、拓展延伸等方面加強策略指導,才能使得學生增強認知體驗,最終達到提高英語學習綜合運用能力水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華茂.“漁”我所欲也——談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J].校園英語,2012,(04).
[2]徐妍.指導學習策略,活化認知感悟——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學習策略指導之談[J].考試周刊,2013,(05).
[3]周海俠.學生有效使用英語學習策略的探討[J].新課程(上),2012,(08).
[4]夏利娟.以學生為主體,創新小組合作方式[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16,(06).
(責任編輯 史玉英)